【摘要】價值觀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內容,它教給學生對一切事物評價、判斷、取舍的標準。職業價值取向是個人評價和職業選擇的內心標尺,對未來職業生活具有重要的導向作用。當前大學生的職業價值取向具有明顯的自我、多面、矛盾性等特點,充分發揮高校文化育人功能,探索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高校職業價值觀教育中,幫助大學生把人生職業理想融入國家、民族事業中,不僅有利于大學生個人成長成才,對于高校走內涵式發展道路也具有積極推動作用。
【關鍵詞】大學生 職業價值取向 文化育人 思想教育
【基金項目】本文系2018年寧波市教育科學規劃項目“‘以文化人在高職生職業價值觀教育實踐活動中的運用研究”(項目編號2018YGH048)的研究成果。
【中圖分類號】G647.3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12-0042-01
走內涵式發展道路是高等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然而,走內涵式發展道路首要的是回答高校培養什么樣的人、如何培養人這個根本性問題。習近平總書記給出了明確的答案,那就是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德智體全面發展的關鍵是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充分發揮高校文化育人功能,引導大學生認真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幫助他們樹立科學的職業價值觀,將個人職業理想融入國家和民族事業中,塑造崇高的職業精神,不僅有助于大學生未來職業生涯的長遠發展,更是對實現高校人才培養的內涵式發展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和價值。
一、大學生就業新趨勢與職業價值觀教育現狀
1.大學生就業新趨勢
2018年1月,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新華網數據新聞部聯合發布了“一圖讀懂就業新趨勢”提供了最新就業四大新趨勢:薪酬重要但是其他因素不可忽略;不再緊盯北上廣,就業跟著生活走;創業成為更多人的新選擇;“慢就業”心態逐漸凸顯。根據統計結果顯示,大學生主動離職的首要原因是個人發展空間不夠,其次是薪資福利偏低,可見當前大學畢業生相對薪酬更看重的是個人自我價值的實現。正式因為對自我實現的極為重視,從而導致很多大學生在選擇職業時更為謹慎,“慢就業”心態逐漸凸顯。這些多元、嶄新的就業新趨勢,其背后潛隱的恰恰是擇業觀念、職業價值的多元,即個人職業價值觀的變化體現??上驳氖?,如今大學生多了一份將就業與個人發展與生活建立起良好關聯的“冷靜”,回應了教育的美好愿景,即通過好的教育締造更美好的生活。然而過于“冷靜”的職業選擇要警惕走向重個人輕社會的功利化傾向和“懶就業”的道路,甚至逃避社會、揮霍青春乃至成為“啃老一族”。
2.大學生職業價值觀教育現狀
在長期的職業教育過程中,我國的職業價值觀教育積累了寶貴的經驗,但也存在諸多問題,如教育主體的忽視、教育內容的陳舊以及教育手段的單一等等。大多數專業課教師認為職業價值觀教育是思政教師、輔導員的職責,從而在專業知識和技能傳授過程中忽視了職業價值觀的滲透,忽視了價值引領,沒有發揮“課程思政”育人功能。其次,目前職業價值觀教育的內容亟待更新,課程體系不完善,教育目標不明確。此外,目前職業價值觀教育多采用課堂講授、講座形式開展,而較少采用實踐、實證的方式。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到職業價值觀教育中,要將課堂與實踐結合起來,才能內化于學生心中,教學效果也會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大學生職業價值教育的實踐路徑
1.積極發揮思想政治理論課在職業價值觀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思想政治理論課是高校的必修課,是思想教育和價值引領的主課堂,是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重要途徑,也充分體現了社會主義大學的本質要求。大力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進教材、進課堂、進大學生頭腦,在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過程中,聯系大學生思想實際,注重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職業教育觀的教育,將傳授知識和思想教育結合起來。
2.充分發揚專業課程和就業指導課程的育人功能是重點。高等學校各門課程都具有育人功能,所有教師負有育人責任。積極實施“課程思政”教育教學改革,在尊重課程自身建設規律的前提下,要完善職業素質納入專業評價系統的機制,健全專業教學滲透價值觀教育的教學體系,激勵專業教師挖掘專業、行業文化內涵,專業課教師不僅要教給學生知識、技能,更要以高度負責的態度,以身作則,以德施教,通過課堂教學、專業實習和社會實踐等途徑,讓學生了解行業發展現狀,了解社會,在各環節中滲透職業價值觀教育,培育學生良好的職業素養和崇高的職業理想,幫助學生塑造正確的職業價值觀,充分發揮“課程思政”的育人功效。同時,就業指導教師在職業咨詢和輔導中應主動運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涵來指導學生進行既有利于自身發展又符合國家需要的職業規劃,告訴學生國家的重大戰略規劃,引導學生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業。
3.有效激活校園文化對職業價值觀教育的隱形力量是關鍵。校園文化是大學生價值觀培育的本土化內容,同時作為一種隱形教育力量,對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化有著巨大的影響力。校園文化建設的最終目標在于創設一種高雅的文化氛圍,形成優良的校風、教風和學風,滋養學生的心靈,涵育學生的品行,塑造學生的人格,培育學生健康的心理素質。高校輔導員、學生工作者要善于結合傳統節慶日、重大事件、開學典禮、畢業典禮等重要時間點,開展特色鮮明、意義深遠的主題教育活動,讓學生在良好的文化氛圍的熏陶中提升自身的核心價值觀,形成愛國敬業的職業理想,將個人理想與中國夢的實現緊密聯系起來。讓學生在良好的文化氛圍的熏陶中提升自身的核心價值觀,形成愛國敬業的職業理想,將個人理想與中國夢的實現緊密聯系起來。
4.深入探索社會實踐對職業價值觀養成的載體作用是核心。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大學生職業價值觀的影響和滲透需要多層次、開放性的主題實踐活動,通過主題教育實踐活動,引導大學生對信仰的追求、對責任的堅守、對誠信的重視、對奉獻的堅守,使價值觀的教育達到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效果。高校要整合各類實踐資源,通過班會、專業課堂為大學生社會實踐提供理論、方法的指導,告訴學生實踐的最終意義。針對不同年級段的學生,開展不同層次、不同內容的社會實踐。同時通過挖掘地域文化的優勢,借助社會實踐平臺,讓學生深入了解浙商精神,了解浙商的職業價值觀和社會責任感,領悟“干在實處、走在前列、勇立潮頭”的浙江精神。
在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時,要考慮當前大學生的現實需要,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本要求與大學生的日常學習生活實踐緊密結合,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容現實化、扎根到實處,這樣才能讓大學生產生情感共鳴、價值觀認同,從而以正確的職業價值觀指導未來職業生活。
參考文獻:
[1]習近平.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8-05-03.
[2]王振.論以文化人的意蘊與整體性構建[J].思想教育研究,2016(7).
[3]張潤之,李天慧.高校思政工作中的“以文化人”[J].北京教育,2017(3).
作者簡介:
劉潔(1987年8月-),女,漢族,安徽桐城人,碩士研究生,講師,主要研究方向為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