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爽 王敏濤 馬錦燕 麻凱 慕群
調查研究工作是謀事之基,成事之道,是我們黨的“傳家寶”,是做好各項工作的基本功。毛澤東同志在《反對本本主義》中指出:“調查就像十月懷胎,解決問題就像一朝分娩。調查就是解決問題”。調研工作的重要性已入腦入心,然而,許多領導干部行動沒跟上,考察調研收獲甚少。究其原因,是調研缺乏主動性,缺乏問題導向意識,缺乏務實精神,這種被動調研脫離群眾,脫離實際,要么是“走秀”式,要么是“被安排”式,是形式主義的體現,對領導工作決策來說所起的作用十分有限,甚至還可能引起其對當前形勢的誤判,從而導致決策失誤。前者的影響可能只是時間和人力物力的浪費,若是決策失誤,則貽害無窮。形式主義的錯誤示范,傳遞給基層的也必然是錯誤的觀念,會導致下級在工作中也熱衷于走過場、搞形式、弄虛作假、脫離群眾、脫離實際,工作作風越來越浮夸。
牽一發而動全身,錯誤調研信息帶來錯誤決策進而導致不良后果。那么,為什么許多領導干部還是樂于接受被動調研呢?其根本原因還是在政績觀上有偏差。下級領導不敢把基層真實情況呈現給上級領導,匯報工作只講成績不講問題,生怕不好的地方給上級領導留下壞印象,對自己的仕途發展不利。上級領導要面對級別更高的領導,不下基層去走走過場容易給領導留下脫離實際、脫離群眾、紙上談兵的印象。要杜絕調研形式化現象,就必須徹底解決領導干部思想意識上的問題,必須引入“容錯”機制。
一、營造容錯氛圍,讓干部想干事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推進全面從嚴治黨,以“零容忍”的態度懲治腐敗,以“八項規定”反“四風”,通過巡察、審計等手段直擊陋習,老虎蒼蠅一起打,拳拳到肉,黨風政風社風明顯好轉,人民群眾拍手叫好。然而,撼山易,撼傳統觀念難,一些領導干部因為思維方式上的不適應出現了行動上不愿為的現象。面對新形勢下紅線不能踩、底線不能碰的新情況,他們在改革發展的道路上心生怯意,認為動輒得咎不如淺嘗輒止,抱著“為了不出事,寧愿不干事”的懶政怠政態度對待工作。
當前,社會主義建設事業邁入新時代,改革發展進入深水區。傳統觀念的束縛、利益固化的藩籬已成為改革發展的嚴重制約因素,蹚前人未蹚過的河難免遭遇風險、摔跤碰頭,需要一往無前的無畏精神、前所未有的創新精神、敢做敢為的擔當精神。這就要求各級黨委、政府必須以實際行動為這類人保駕護航,努力營造支持改革、鼓勵創新、寬容失敗的良好環境,引導他們盡心謀事、盡力干事、盡責成事,為其敢為人先拓展一定的試錯空間,把焦點從對過失抨擊引向對工作失敗原因和對策的討論上來,使一切有利于社會進步的創新愿望得到鼓勵、行動得到支持、成果得到尊重。
二、建立容錯機制,讓干部能干事
要把調動和保護干部勇于擔當干事的積極性作為出發點與落腳點,建立健全寬容失敗機制,把握容錯原則。一看初衷。支持為了群眾利益和整體利益者,反對為自己或者小團體謀取利益者。二看節點。支持在法律法規和紀律尚未明確禁止前實施者,反對有令不行、有禁不止者。三看方向。支持符合法律、法規、政策精神及上級決策要求者,反對“搞變通”“有選擇”“打折扣”,實行“上有政策、下有對策”者。四看程序。支持按照程序民主決策、科學決策者,反對利用職權獨斷專行、搞暗箱操作者。五看緣由。支持因不可抗力因素或經驗不足而造成的失誤或失敗者,反對主觀故意、失職瀆職、貪污腐敗者。六看結果。支持推動全面創新改革驅動轉型發展者,反對阻礙和破壞經濟建設、社會秩序,影響社會和諧穩定者。七看處置。支持采取有效措施糾偏糾錯以避免造成更大損失者,反對知錯不改、聽之任之甚至掩蓋失誤或錯誤者。
總之,干部不干事固然出不了錯,但尸位素餐依然是失職瀆職;干部出于公心、盡心履職,只要不違反黨紀國法,即使出現失誤也應予以保護寬容。
三、健全糾錯機制,讓干部干成事
容錯機制不是鼓勵“出錯”,更不是容許肆無忌憚、恣意妄為,而應該在總結經驗的基礎上主動、積極地去“防錯糾錯”。
要依法科學決策,做到事前防錯。黨政組織要認真踐行“三嚴三實”要求,認真貫徹執行民主集中制,凡“三重一大”事項的拍板定案,都要加強調研論證、集體研究討論、科學民主決斷;要健全完善重大決策調查研究、公眾參與、專家論證、風險評估、合法性審查等制度,完善議事和決策程序,切實提高決策科學化水平。紀檢、組織部門要堅持經常性班子研判和廉政風險點監控,健全第三方評價機制,及時發現解決問題、糾正黨員干部行為上的偏差。
要及時反思失誤,做到事后糾錯。將向黨的事業負責與向干部本人負責統一起來,將保護好干部的干事熱情與督促干部找準問題癥結統一起來,加強事后糾錯。一方面,要主動溝通交流。對于“試錯”干部,要及時進行面對面談心談話,多在政治上關懷、工作上關心、生活上關愛,了解個人思想情況,化解心理顧慮,讓他們始終心懷感恩,竭誠奉獻。另一方面,要明確改進方向。對干部實行容錯、糾錯并免于追責問責后,要通過談話、提醒、反饋等方式,對問題產生的源頭、過程及后果進行深刻反思,督促干部分析問題、找準原因、及時補救,避免類似問題再次發生。
容錯機制建立后,面對上級領導調研,基層領導不用刻意遮掩問題,調研領導才能體察實情,出實招解決問題。作為領導干部要樂于深入調查,勤于艱苦研究,養成不獲實情不罷休,不得真理不甘心的習慣。沒有調研就沒有發言權,這個發言權是來自有價值的調研,沒有調研更沒有決策權,真實全面地掌握第一手資料加以研究判斷,才能作出最正確的決策。衡量一次調研有沒有價值,要看被調研單位敢不敢暴露實際問題,領導干部一定要端正態度,上級放下架子,下級放下思想包袱,各級齊心協力查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才是正確的調研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