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璽德
摘 要:由于蠶豆具有較高的營養價值,受到了人們的普遍青睞,這也使得近年來我國蠶豆種植的面積也在不斷的擴大。但是在蠶豆種植的過程中經常會出現各種病蟲害,進而影響到蠶豆的產量和品質,降低種植戶的經濟收益。基于此,本文主要對蠶豆種植過程中存在的主要病蟲害的發病特點及其防治措施進行了分析和探討。
關鍵詞:蠶豆;病蟲害;防治技術
蠶豆赤斑病、褐斑病、銹病、枯萎病等是蠶豆種植過程中常見的幾種病蟲害,這些病蟲害會對蠶豆的產量和品質產生嚴重的影響。因此,在蠶豆種植的過程中,種植人員應當要對這些病蟲害的發病特點及其防治措施進行了解和掌握,這樣才能夠有效的減少病蟲害給蠶豆種植所產生的損失,增加種植人員的經濟收入。
一、蠶豆赤斑病的發病特征及其防治措施
1.赤斑病發病特征
赤斑病是蠶豆種植過程中對常見的一種病蟲害,其屬于真菌性病害,主要會對蠶豆的葉片產生危害,發病嚴重時,蠶豆的莖、幼莢和花等部位也會出現病斑。一旦蠶豆患上給病害,輕則會使得蠶豆的產量減少30%以上,重則會導致蠶豆葉枯桿死,顆粒無收。在發病初期,蠶豆的葉片上會出現赤色的小點,隨著病情的嚴重,小點會逐漸的擴大成橢圓形或者圓形的赤色病斑,并且在病斑的邊緣褐色會隆起,葉柄和莖上也會出現赤色的條斑,內部也有裂縫。在發病晚期,蠶豆的植株各個部位都會變成黑色,遍生灰色霉,將蠶豆的莖稈剝開會看見內壁附有黑色的菌核,并且這些菌核會在蠶豆病殘體上越冬。
2.防治措施
農業防治:即種植抗病品種,并進行合理輪作。這就要求種植戶應當要采取高畦深溝栽培,這樣便于雨后能夠及時的將雨水排出,從而降低田間的濕度。并且在種植的過程中,應當要適當的密植,同時注意通風透光。
物理防治:即對種子和土壤進行消毒處理。在播種之前需要使用1%的石灰水加新高脂模800倍液將種子浸泡24小時。同時還需要使用50%的敵磺鈉濕粉500倍液加新高脂膜800倍液噴施在土壤上。另外,還需要加強肥水管理,使用配方施肥技術,蠶豆比較忌偏施氮肥,同時還需要適當的增施草木灰或者其他磷鉀肥,這樣可以增強蠶豆的抗病能力。在蠶豆生長期應當要噴施花王3號,這樣可以防止主梢生長的過于旺盛,促進花芽分化。在蠶豆開花之前應當要噴施菜果壯蒂靈,這樣可以達到強花強蒂的效果,并且還能夠有效的增強蠶豆的授粉質量,促進果實的發育,提升蠶豆的產量和品質。
藥劑防治:第一次防治一般在蠶豆的盛花期,然后擱5-7天之后進行第二次防治。使用50%撲海因可濕性粉或25%百克乳油或50%速克靈可濕性粉劑來進行防治。在每桶噴霧器當中加入10g左右的藥劑,對全株進行均勻的噴霧。
二、蠶豆褐斑并發病特征及其防治措施
1.發病特征
蠶豆褐斑病是蠶豆種植過程中發病最為普遍的一種病蟲害之一,其也屬于真菌病害。這種病蟲害主要會對蠶豆的莖稈、葉片、種子和豆莢等部位進行危害。一旦蠶豆患上該病害,其葉片上會出現赤色的斑點,而病斑的中央則會呈現出淡灰色,邊緣則會呈現出赤色或者褐色。并且在葉片的表面還會出現同心輪紋,病斑的中央則會脫落,出現穿孔的癥狀。但是在干旱條件下,病斑的中央則會呈現出白色。這種病菌會以菌絲體的形式隨著蠶豆的病殘體一起在土中越冬,或者以分生孢子的形式粘附在種子上越冬。而分生孢子屬于初侵或者再侵接種體,可以通過雨水濺射來傳播侵染治病。20-26℃最適合這種病菌生長,因此,在溫暖多雨、潮濕的天氣,或者植地低畦潮濕的土壤當中會非常容易發病。
2.防治措施
農業防治:即選用無病豆莢留種。在播種之前需要對種子進行消毒,然后使用56℃的溫水將種子浸泡5分鐘。另外,還需要對栽培技術進行改進,采取高畦深溝栽培,同時還需要注意清溝排漬。此外,還需要適當的增施齡鉀肥,噴施葉面營養劑等。
藥劑防治:在發病的初期可以每桶手動噴霧器加15-20g的10%世高水分散粒劑或者5g的80%大生可濕粉,對全株進行均勻的噴霧。然后隔5-7天之后再進行第二次防治。
三、蠶豆銹病發病特征及其防治措施
1.發病特征
銹病也是蠶豆種植過程中最為常見的一種病蟲害之一。這種病蟲害主要會對蠶豆的葉莖產生危害。一旦蠶豆患者該病害,在發病初期,其葉片上會出現淡黃色的小點,然后會逐漸的編程銹褐色,隨著斑點的不斷擴大葉片也會隆起,葉片破裂之后則會出現銹粉狀的夏孢子,并且會重復侵染。在發病后期,蠶豆的葉片上則會出現較大的暗黑色的冬孢子堆,當葉片破裂之后,還會散發出黑色的粉末。蠶豆莖上的癥狀則和葉片相似,但是發病嚴重時則會使得蠶豆的植株早枯。銹病與其他病蟲害不同,其發病的越早,對于蠶豆產量的影響就會越大。
2.防治措施
農業防治:選擇適合的時間進行播種,合理的進行密植,能夠對蠶豆銹病進行有效的防治。
藥劑防治:在發病的初期,可以使用0.度5石硫合劑或者0.5%的波爾多液,每公頃1100-1500kg的藥液用量均勻的進行噴施,采取這樣的方式連續噴施2-3次,每次噴施隔7-10天,可以達到良好的防治效果。
四、蠶豆枯萎病的發病特征及其防治措施
1.發病特征
枯萎病是蠶豆種植過程中發病最為普遍的一種病蟲害,并且這種病蟲害會貫穿于蠶豆的整個生育期,尤其是在蠶豆現蕾到花期。一旦蠶豆患上這種病蟲害,其主要癥狀為葉色淡黃、病株矮小、頂部莖葉委垂、根部發黑、主根短小、葉片脫落、植株容易拔起等。
2.防治措施
農業防治:即科學的選擇種子,并對種子進行處理。通常情況下會使用56℃的溫水浸泡種子5分鐘,然后立馬進行播種。另外,還需要對栽培技術進行改進,實行2年以上的水旱輪作,同時還需要做好灌溉工作。
五、結語
綜上所述,在蠶豆種植的過程中經常會出現各種病蟲害,這些病蟲害會對蠶豆的產量和品質產生嚴重的影響。因此,種植人員在蠶豆種植的過程中一定要做好病蟲害防治工作,對各種病蟲害的發病特征進行了解,并采取針對性的防治措施進行有效的預防,從而有效的提升蠶豆種植的產量和品質。
參考文獻:
[1]盧燕, 顧圣林, 陸益平,等. 蠶豆常見病蟲害及綜合防治技術[J]. 中國農業信息, 2014(23):64-65.
[2]祁秀花. 蠶豆常見病蟲害及綜合防治技術[J]. 科研, 2016(2):88-88.
[3]沈光華. 蠶豆病害的綜合防治措施[J]. 農技服務, 2006(2):2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