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國祥 趙曉明
摘 要:近年來遼西地區林業面積迅速增加,同時在氣候的不斷變化下,遼西地區林業病蟲害發生情況日益加重,對林業質量和產量都造成了不利的影響,在該背景下,筆者結合工作經驗對遼西地區林業病蟲害防治技術與方法進行了討論,包括林業病蟲害的預測預報技術、林業苗木的檢疫、科學配置樹種、物理防治技術、化學防治技術、不育技術與激素技術防治等,以期為遼西地區林業病蟲害防治工作提供參考。
關鍵詞:林業;病蟲害;防治技術;防治方法
林業病蟲害防治是我國減災工程的一項重要內容,對森林資源的保護,生態環境改善以及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均具有重要的意義。近10年來,遼西地區在退耕還林、經濟林等建設方面得到大力的發展,但是由于氣候與管理欠缺方面因素的影響,林業病蟲害發生也不斷增加。盡管林業病蟲害防治工作取得了比較明顯的成效,在防治技術方面也得到不斷地提升,逐漸實現了對林業病蟲害“預防為主,科學防治,促進健康”的目標,但是林業病蟲害防治工作是一項長期的任務,為此加強對防治技術和方法的研究與應用具有重要的意義。
一、林業病蟲害的預測預報技術
在林業病蟲害防治中,預測預報是重要的基礎工作,其工作內容是根據病蟲害發生規律,結合林木的物候、氣象以及天敵等全面的進行分析,對未來的發展情況作出預測,并找到最佳的防治時期與防治方法,讓病蟲害的危害得到及時地控制,保證林業的品質和產量等。
為做好林業病蟲害的預測預報,需要在野外設置若干的標準地,室內對各類型的病蟲害進行觀察,包括生活史、發生期與發生量,進而制定針對性的防治措施。林業病蟲害的危害較大,并且傳播迅速,因此對害蟲的動態進行科學的監測非常有必要。各地基層林業部門應提高對林業病蟲害監測工作的重視,與專業人員一起通過運用科學技術,及時、全面和準確地掌握林業病蟲害的發生。另外,林業病蟲害防治體系的建設要強化測報點的基礎設施建設,配備齊全的儀器設備、技術手段,健全管理制度,實施科學規范管理,提高監測與預報能力,從而有效地進行林業病蟲害的跟蹤治理,從源頭切斷病蟲害的傳播,最大程度減小危害。
二、加強對林業苗木的檢疫
加強對林業苗木的檢疫,提高苗木的安全,通過檢疫禁止危險性病蟲害隨著苗木傳入或者輸出;對區域內分布的危險性病蟲進行控制,限制病蟲害的傳播。當病蟲害傳入到一個新的區域中時要將其立即銷毀。因此加強對苗木產地的檢疫非常有必要,發現有主要檢疫對象的苗木立即就地銷毀,帶病苗木嚴禁輸出;苗木的調運、接穗等工作,必須加強檢疫,制定應急預案,發現帶有病蟲害的危險苗木要就地銷毀,避免流入到林地中。
三、科學配置樹種
對林業樹種的科學配置才能促使樹木的健康生長,遼西地區素有“十年九旱,靠天吃飯”的名聲,因此遼西地區更應該遵循“適地適樹”的原則,進行樹種的科學配置,例如果樹、檜柏種植相聚5000米以上為好,防止如銹病等,果樹和刺槐之間不能混交,避免蚜蟲害變得嚴重。
四、林業病蟲害防治技術
1.物理防治技術。物理防治技術采用的是技術性的捕殺手段,對病蟲害集中鏟除掉。較多采用的是涂抹法、高溫法,以及人為隔離方法,從而降低病蟲害侵襲林木。在蟲害的日常防治中主要采用的是涂抹法,即將水灰和水按照適當的比例混合好,混合物根據蟲害的嚴重程度與侵害部位等涂抹于樹干或者蟲害多發之處,預防蟲害在樹木上的繁殖;同時進行低溫和高溫時期的保溫處理,讓樹木的生長維持在一個適宜的溫度。冬季將枝干老翹皮刮去,可將卷葉蟲、紅蜘蛛、輪紋病等越冬體去除。人為隔離是采用人為手段將附有殺蟲液的繩子等制品進行捆綁,然后置于樹木和病蟲害之間,阻斷病蟲害的侵害,另外,針對不同種類的害蟲還可采取食餌誘殺、引誘殺蟲或大面積捕殺等,例如使用鐵刷刷掉蛛殼蟲;人工刮除吉丁蟲幼蟲,捕捉成蟲;傍晚對粟山天牛、金龜子進行人工捕捉并銷毀。這些方式經濟有效、具有推廣的價值。
2.生物防治技術。生物防治技術主要根據生物物種之間的關系對林業病蟲害群的密度進行調整,主要有三類技術:一是昆蟲防治技術,即是將病蟲害的天敵昆蟲引入到林業中,進行病蟲害的控制。利用昆蟲防治技術可以減少病蟲害,同時還可有效維持生態平衡。二是益鳥防治技術,森林中的鳥主要以害蟲為食,將鳥適當的放入森林中可減少病蟲害的發生。三是微生物防治技術,即利用微生物或代謝產物進行病蟲害的防治,該防治方法的優勢在于病蟲害的控制時間較短,不會造成環境的污染,例如以菌治蟲、以菌治病等。
3.化學防治技術。化學防治技術是在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無法達到防治效果的情況下實施的,在農藥的使用過程中,需要對癥用藥,在病蟲害最為薄弱的環節與時期用藥,用藥做到科學合理、輪換、混合與安全,準確把握配藥濃度。噴藥時要先噴樹上,然后噴樹下,先噴內膛然后噴外圍。在葉類病蟲的防治中,要將藥物均勻地噴灑在葉背面,避免過度噴灑流入地面,防止環境污染。使用的藥物應選擇生物農藥、無機藥劑,生物農藥如阿維菌素、苦參煙堿乳油和BT等,無機藥劑如波爾多液、石硫合劑等,施藥方式主要采用的是涂干、噴霧、噴粉、毒繩(環)、注射等。
4.加強對生態系統的建設。自然環境方中,生物都是相生相克的,在生態系統當中也有著十分穩定的食物鏈。林業病蟲害的防治中,許多蟲類、鳥類都有一定的防治效果,因此采用生態防治技術要加強對生態系統的建設,進一步完善生態系統,豐富林業的多樣性,達到預防和控制病蟲害的目的。但需要注意的是必須要對引入的數量進行嚴格地控制,避免打破生態系統平衡。
5.不育技術與激素技術防治。隨著基因技術的快速發展,在林業病蟲害的防治中也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如采用射線技術、化學藥品等手段破壞蟲害的繁殖系統,降低害蟲的繁殖能力,從而有效地控制病蟲害發生。激素技術防治則是指的利用性外技術進行害蟲的誘殺,或者將害蟲交配過程打亂,進而防治病蟲害。
五、結語
林業病蟲害的防治必須要做到“預防為主,科學防控”,同時結合有效的技術手段與方法進行科學的防治,同時在防治過程中要不斷提高林業管理人員、技術人員的業務能力,提高病蟲害防治意識。通過先進的防治技術能夠讓病蟲害造成的損失降到最低,并且科學合理的技術還可減少環境污染問題,提高林業病蟲害防治效率,真正實現林業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廉學峰.林業病蟲害的防治技術與方法[J].種子科技,2019,37(01):71-72.
[2]蓋春雷.林業病蟲害防治對策[J].吉林農業,2019,(02):80.
[3]王興中.林業病蟲害防治技術及應用方法淺談[J].現代園藝,2018,(23):174-175.
[4]李鐵平.遼西地區經濟林病蟲害的發生及綜合防治技術[J].農業與技術,2018,38(16):162.
[5] 劉洪濤. 關于林業病蟲害防治技術方法探究[J]. 農民致富之友, 2016,(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