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于紅 盧華東
【摘 要】本文論述新時代大學生馬克思主義價值觀培育思路,認為大學生馬克思主義價值觀培育內容包括樹立堅定的價值信仰、追求崇高的價值理想、堅持正確的價值取向、踐行科學的價值規范等,并提出大學生馬克思主義價值觀的構建途徑:立足思想政治理論課堂教學,創新教學內容和教學手段;培養一批素質過硬的引路人,加強馬克思主義師資隊伍建設;發揮黨團組織在構建大學生馬克思主義價值觀中的凝聚力作用;充分發揮榜樣在大學生馬克思主義價值觀構建中的作用;充分利用網絡為大學生馬克思主義價值觀構建提供優勢資源;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注重實踐效果。
【關鍵詞】新時代? 大學生? 馬克思主義價值觀? 培育? 意義建構理論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9)01C-0052-03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全面進入新時代。新時代是黨領導全國人民建設社會主義強國的新時代,也是在黨的領導下實現中國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新時代。新時代孕育新思想和新價值觀,現在的大學生大多為“90后”,他們思想活躍、精力旺盛,善于接受新事物和新概念,在計算機網絡的高速發展下,大學生經受著各種新思潮和新觀念的沖擊,他們的價值觀也開始呈現多元化發展趨勢,一方面,在長期正規和系統性教育的熏陶下,他們具有高度的社會責任感,富有理想主義情懷和集體主義觀念;另一方面,伴隨著移動互聯網技術的快速發展,手機游戲、網絡、娛樂等帶來的海量信息沖擊著他們活躍的思維和不成熟的價值觀體系,其中不乏海內外敵對勢力利用網絡對大學生的不正確輿論導向,導致他們中的部分價值觀存在集體觀念淡薄、拜金主義和以自我為中心的不良傾向。如何在新的時代背景下重塑和構建大學生的馬克思主義價值觀,是擺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個嚴峻挑戰。鑒于此,本文試對馬克思主義價值觀的內涵、塑造大學生馬克思主義價值觀的內容進行剖析,并提出新時代構建大學生馬克思主義價值觀的思路和途徑。
一、馬克思主義價值觀的內涵
馬克思主義價值觀產生于19世紀40年代,不同于以往所有剝削階級倡導的價值觀,馬克思主義價值觀是一種全新的無產階級的價值觀體系。馬克思主義價值觀強調人民的主體性,人民是價值創造的主體,因為是無產階級人民群眾創造了一切物質財富及人的價值本身;人民也是價值評價的主體,馬克思主義的觀點闡明實踐是檢驗真理和價值的唯一標準,無產階級人民群眾是社會實踐活動的主體,同時也是價值評價的主體;人民群眾創造了社會的物質財富,理所當然地擁有財富消費的權利,因而,人民也是價值實現的主體。馬克思主義價值觀的核心是以人民的利益為出發點,依靠人民群眾的實踐活動,進一步解放和發展生產力,實現人的全面而自由的發展,最終的目的是實現全人類的解放,實現共產主義的偉大目標,使全體人民的生活更加美好。
二、大學生馬克思主義價值觀的培育內容
(一)樹立堅定的價值信仰
價值信仰則是價值觀最核心最根本的信念,它包含人生存的最終意義。具備正確價值信仰的人在做人做事方面表現出極大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遇到困難和挫折時能積極應對,堅持到底。馬克思主義是一以貫之的堅定價值信仰,是中國特色社會價值觀的堅硬核心,是建設新時代特色社會主義的思想利器。培育大學生的馬克思主義價值觀,就是要使其具備堅定的立場和信念,在當前快速發展日益復雜的社會環境中,明確政治方向,不迷失自己。
(二)追求崇高的價值理想
黨的十九大報告的開頭就鄭重地告訴我們要“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實現中華民族的全面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是黨和人民的崇高理想和精神追求。培育大學生馬克思主義價值觀就是要引導他們追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同理想,并通過教育、實踐等手段將其內化為大學生長期努力奮斗的價值理想,使他們意識到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所付出的點滴努力都是在做貢獻,無論是投身科研教學工作,還是在基層企業創效益、在行政事業單位服務群眾、在農村扶貧攻堅,都一樣能感受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同理想及其強大的生命感召力。
(三)堅持正確的價值取向
經濟全球化發展伴隨而來的是社會發展的多樣化,大學生的思想與時俱進,其價值取向也呈現多元化的發展趨勢。因此,有必要培育大學生的馬克思主義價值觀,在其多元化的價值取向中貫穿具有絕對性、嚴格性的馬克思主義價值取向,萬變不離其宗,無論社會如何變化,堅持馬克思主義價值觀的絕對立場,用改革開放的時代精神和愛國主義精神引領大學生的改革和創新精神,激發他們的求知欲,在建設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過程中用科學的思想和知識充實自己,與時代接軌,走在前沿,敢于改革,敢于創新,在思想上與馬克思主義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保持高度一致。
(四)踐行科學的價值規范
價值規范實質是道德規范,道德規范是評價是非、善惡、榮辱的尺度,是調整人與人之間利益關系的行為規范和行為準則。構建大學生馬克思主義價值觀,必須進行道德規范教育。堅持為人民服務為出發點的道德規范教育,知榮辱,明是非,分美丑,踐行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的基本準則和價值規范。
三、大學生馬克思主義價值觀的構建途徑
大學生馬克思主義價值觀的培育是教育者將馬克思主義價值觀通過價值引導的方式傳授給大學生,使大學生對馬克思主義價值觀的知識和信息進行思考、評價、判斷和選擇,形成自我價值觀和價值思維的自主建構過程。
(一)立足思想政治理論課堂教學,創新教學內容和教學手段
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是培育大學生馬克思主義價值觀的前沿陣地。首先,思想理論課的教材是傳播馬克思主義理論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載體,教材內容要與時俱進,緊跟時代發展的步伐,要體現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思想、新理念、新矛盾和新目標。與教材相配套的教學內容也要加入新時代的元素,融入正確的創新創業觀和擇業觀,全面提高大學生的綜合素質。其次,改變傳統的填鴨式教學方法,使教學方法更新穎,具備多樣化和個性化元素,比如采用辯論法、案例法、演講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化被動為主動,積極活躍地參與課堂。在課堂教育之外,也要定期舉辦一些針對培育大學生馬克思主義價值觀的專題性講座,在講座的過程中設置專家與學生互動和討論環節,讓大學生深入探討當前的熱點問題,從簡單的聽講座上升到學術性交流,加深學生對馬克思主義價值觀的理解和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