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文霞(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 編輯/南溪
臨床上經常可遇見一些家長帶著自己的孩子來看病,講述在最近一段時間,孩子看電視音量要開很大,而且與他(她)交談時,孩子的回答總是“啊——”,甚至有的到3歲時都不會講話。經檢查發現小孩聽力有問題。這些孩子如果沒有及時地被發現和治療,就可能影響他們將來的學習和語言的發育,講話時可造成口齒不清,交流困難,甚至不會講話。
那么,如何早期發現兒童聽力有問題呢?早期發現“寶寶”有聽力問題主要從父母和醫院兩個方面入手。
一個健康、正常的寶寶,他的聽覺及語言會按如下的進程一步步發育。如果您的寶寶表現不同尋常,建議您不妨到醫院來為寶寶作一個聽力篩查。
1.降生到出生后3個月:寶寶在突然聽到60分貝以上的聲音時,會出現全身抖動、兩手握拳、前臂急速屈曲或皺眉、眨眼、睜眼等活動。
2.4—6個月:寶寶對聲音有反應,可辨別出媽媽的聲音。能夠在媽媽對自己說話時,用眼睛注視著媽媽,或在聽到媽媽的聲音時停止活動,將頭轉向聲源。
3.7—9個月:能主動向聲源方向轉臉,也就是有了辨別聲音方向的定位能力。
4.10—11個月:寶寶對自己的名字有反應,能學著說“媽媽” “爸爸”;聽到悅耳的音樂,上下肢能隨音樂有節奏地運動,對語言有豐富的應答。
5.1歲—1歲半:寶寶能按聽到的語言作出反應,當問“鼻子、眼睛、嘴在哪兒”時,可用手指指點。寶寶學習語言的最佳時期開始了。
6.1歲半—3周歲:可用簡單語言表達自己的感受和意識。
7.3—4周歲:寶寶能背誦兒歌、講故事。這是孩子豐富語言或語言學習發展的時期了。
另外,有些狀況往往不易被父母發現,需要提醒家長引起警惕,這些小孩異常反應的表現如下。

1.“寶寶”在新生兒—嬰兒期時,晚上反復哭吵不能入睡,可能是“耳朵”痛,但他不會講,只能用哭鬧來表達。
2.近期小孩講話聲較響,而且在看電視時,音量開得較大。
3.近期述說鼻子堵塞得厲害,伴有“耳朵感覺悶”,疑有水進入耳內,可能是中耳炎引起的中耳積液。
4.最近一段時間與小孩交談時總是“啊”“啊——”地表示聽不見或者聽不清楚,需重復幾遍才能使他聽清楚。
5.最近一段時間反復感冒,容易得中耳炎。
6.曾用過大量的耳毒性抗生素。
一旦家長發現寶寶聽力發育與正常孩子不同,需及時到醫院進行聽力篩查,這一耳聲發射聽力篩查技術既快速又方便,同時采用聾病基因篩查。經過新生兒—嬰兒聽力篩查懷疑寶寶聽力有問題,需及時送到上海市衛生局指定的上海市兒童聽力障礙診治中心——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進一步確診和治療。醫生會進行一系列先進的聽力學檢查,包括聽性多頻穩態反應、聽性腦干誘發電位、聲場視覺強化測聽、聲導抗測試、診斷性耳聲發射測試以及基因診斷檢查等,這一系列的過程就像是一步步換用網眼更細的篩子,將聽力有障礙的寶寶準確地辨別出來,包括孩子聽力損傷的性質和程度,以及是否是遺傳因素引起的,并依據這些檢查結果,進行預防及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