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楊春喜(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骨關節外科) 編輯/丙丁


股骨頭壞死是導致髖關節疼痛的常見原因之一,嚴重者股骨頭塌陷,行走困難,造成殘疾。引起股骨頭壞死的主要原因包括:第一,糖皮質激素的使用,如過敏、哮喘、類風濕時使用的強的松;第二,長期大量飲酒,以50°白酒為例,平均一天喝超過175毫升,持續時間達10年;第三,股骨頸骨折或隱性骨折,其中緊貼股骨頭的頭下型骨折最容易發生壞死,哪怕做了內固定手術。
一說到股骨頭壞死的治療,很多人馬上就會想到“換關節”。其實人工關節置換手術并不是治療股骨頭壞死的唯一方法,更不是每一位患者的“標配”。股骨頭壞死的明確診斷主要依靠專業的關節外科醫生,利用髖關節核磁共振(MRI)和X線片進行綜合判斷。然后根據國際上通用的ARCO分期,選擇不同的治療方式。
1.能停用糖皮質激素藥物(強的松等)時及時停用,能戒酒時及時戒酒。及時使用拐杖,不用患腿負重行走。研究發現一部分很早期的股骨頭壞死即使不進行任何藥物治療也可能自行恢復正常。
2.如果核磁共振可以看到股骨頭壞死,但拍X線片股骨頭沒明顯塌陷,則屬于中、早期,可以嘗試休息、藥物應用、物理療法等保守治療,或保髖手術治療,也就是不換關節。這些治療一般來講,越早治療效果越好。目前最有效的保髖手術是股骨頭減壓手術,手術方式較多,有時需要植骨。
3.國際上至今沒有報道過任何一種治療股骨頭壞死非常有效的藥物。所以,目前任何治療股骨頭壞死的“神藥”都是不靠譜的。
4.對于X線片上已經發現股骨頭明顯塌陷,繼發骨關節炎、關節間隙狹窄的,那已屬于股骨頭壞死的后期。如果患者髖關節疼痛,無法正常行走,明顯影響日常生活。對于成人,可以選擇人工髖關節置換手術。一般來講,人工髖關節置換后多數可以恢復正常的日常生活。基于人工關節材料和制作工藝的進步,專業醫生手術技術的成熟,目前新型的人工關節的使用壽命越來越長,并發癥越來越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