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鵬,趙玉環,張志斌,劉連元,貢麗華
(邢臺職業技術學院,河北 邢臺 054035)
互聯網經濟時代背景下,紡織服裝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服裝企業數量、產能的迅速增長,企業間的競爭等都對河北省服裝產業形成巨大挑戰。以互聯網思維為基礎、借助互聯網技術手段、以服裝產業為主體,實現產業的智能化、數字化、個性化和多元化,進而促進河北省服裝產業從“制造大省”邁向“智造強省、品牌大省”是今后的發展重點。
在互聯網背景下,大多傳統產業都感受到了危機感、緊迫感,以期通過O2O、B2B、C2B等方式實現轉型升級。河北省作為紡織服裝大省,產業集聚區域之一,紡織服裝企業6000余家,約80%以上規模企業從事“貼牌生產”,技術和產品質量較好,如石家莊的西褲、辛集的裘皮、容城的襯衣、邢臺寧晉的牛仔、邯鄲的童裝等。但作為貼牌生產的企業,利潤低、地域色彩明顯、知名品牌少,缺乏先進智能制造技術設備、柔性化生產方式、新型商業模式、資源整合的產業集群、較為完整的供應鏈服務平臺等,不能有效地將各種資源進行整合,這都阻礙著河北服裝產業的進一步發展。讓眾多中小服裝企業實現快速反應、柔性生產、協同工作、數字化管理;結合互聯網思維和手段,利用智能制造技術創新和多渠道的商業模式促進產業轉型升級是河北省服裝產業今后發展的關鍵[1]。
河北省目前已經形成上、中、下游門類相對齊全的紡織服裝生產鏈,以石家莊、保定、寧晉為主的紡織集群地,以蓉城、辛集、邯鄲為主的服裝集群地,以及石家莊卓達服裝產業園等為主的產業集群,增強了地區服裝產業“產、供、銷”一體化網絡體系的建立,降低了成本,保持了市場競爭優勢。同時,互聯網的發展拉近了生產制造商與消費者的距離,因此企業需要更為柔性的供應鏈、智能化和數字化的生產制造方式、優質的用戶體驗、多元化的營銷模式等,并將組織結構和各類制造資源優化整合,以促進河北省服裝產業轉型升級[2]。
為實現對服裝產業主要生產經營環節的有效管理,便于制造過程協同資源配置,保證各類數據的統一,提升產業協同智造的競爭力,需將服裝制造過程信息化、信息系統集成化,打通設計、制造、管理、營銷等產業鏈各部門信息傳遞渠道,提高信息傳遞效率、提升訂單響應速度、實現數據共享。
在激烈的競爭環境下,河北服裝企業必須加強上下游企業的聯系與合作、資源共享、協同智造來尋求競爭優勢。當前,市場競爭加劇,產品生命周期越來越短,需在服裝企業信息化基礎上,應用網絡技術促進CAD和PLM的創新設計、MES信息化管理系統的協同制造,并采用ERP管理系統使企業內部、企業之間數據共享、動態更新,滿足服裝行業產品種類多、批量較小、快速交貨、個性化的需求[3]。
協同智造的基礎就是要打通PLM、MES、ERP等系統數據通道。未來的供應鏈是數據驅動的供應鏈,將逐步實現縱向一體化,建立實時、精準的供需關系。PLM為協同設計一體化平臺,助力產品設計質量,并與管理集成;ERP主要對產品研發計劃、流程、庫存結構和物流情況進行實時監控;MES是對服裝企業協同智造車間內部狀況實時監控的一種物聯網技術,信息的及時傳遞使零庫存成為可能。充分集成PLM、ERP和MES各個系統,既可使各方面的信息通道達到協同(如圖1所示),也可使人力、物力、財力及生產等方面高質、高效地協同作業,充分優化和利用資源[4,5]。

圖1 協同設計與制造集成平臺
隨著專業化分工和社會化協作程度的不斷加深,制造產業供應鏈間的協同呈現出緊密化、動態化趨勢,企業間的競爭已發展成為整個產業鏈間的競爭。所以,服裝企業需要與供應鏈的上下游企業強強聯手、資源整合、信息共享,根據供應鏈的供需情況實時調整計劃,提高整個供應鏈的柔性[6]。
由傳統的大規模制造轉型為消費者需求驅動的個性化大規模定制,可以有效地彌補目前服裝企業在產品設計、營銷渠道、解決庫存以及競爭力等方面的不足,幫助企業轉型升級。需以客戶數據驅動企業現有的內部資源、軟件、供應鏈服務平臺并實現智能運行,高效地滿足消費者的個性需求,實現智能制造價值的最大化和個性化柔性智造,打造實時響應的供應鏈體系,促進全要素效率的提升,如圖2所示。將消費者、員工、供應商、服務商置于同一平臺,對消費者的需求實時反應,驅動企業內外部資源快速整合,高質、高效地完成任務。

圖2 數據驅動的供應鏈生態
在互聯網時代下,要利用現代化的營銷模式來吸引顧客的眼球,利用本區域特色的紡織服裝產品并做好商務網絡平臺的建設,建立線上消費、線上下單、線下服務、線下提貨于一體的網絡營銷模式。同時,可通過服裝行業的信息門戶網站、垂直門戶平臺、團購網、天貓、淘寶、京東、阿里巴巴等平臺,連接消費者和商家,減少中間環節,節約時間和成本,突破空間的限制,實現線上電商與線下消費者之間的互動。目標市場不僅局限于周邊的地域,還可以拓展到全國乃至全世界。
網絡銷售的模式為服裝企業和廠家提供了豐富的數據資源,通過對消費者交易數據的分析,廠商能夠非常準確地了解目標客戶的消費行為、審美偏好,在此基礎上提供相應的服務和精準的營銷。由于服裝產品本身的特點,僅通過產品展示、產品圖片等信息,很難讓顧客體驗到衣服穿在身上的真實感受。因此基于線上線下深度融合的O2O模式新零售將成為未來服裝銷售的新趨勢。
另外線上中心平臺+電商分銷的模式對于產品的銷售也有積極作用:線上利用電商平臺已有的零售商戶分銷產品,拓寬全國市場。線下通過實體市場引導消費者線上交易,節約采購成本,將原有的“現場+現金+現貨”的模式升級為“現場展示+線上支付交易+送貨上門+后期服務保障”模式,實現供需效率的提升以及批發商、采購商及電商平臺的三方共贏。
河北省服裝企業的品牌建設和發展還處于起步階段,自主品牌占省內總額的10%~20%,仍以貼牌為主。在“互聯網+”的背景下,引導創建特色的區域品牌、優化區域的優質產品、提升知名企業的形象和地位,都對河北省服裝產業競爭力的提高有著積極的作用。目前,省內的中國名牌服裝產品有12個,中國馳名商標10個,河北省名牌產品18個。因此,需繼續完善和發揮知名品牌優勢,使其產品附加值更高,同時要加強培育特色服裝品牌、原創服裝品牌及個性化服裝品牌,助推服裝品牌多樣化發展。
知名服裝品牌也要大力發展個性化定制服務,提高對用戶需求的深度學習和分析能力,優化產品的模塊化設計和個性化組合方式,創新商業模式,以全新的商業思維、全渠道商業模式的運營體制,拓展新的市場空間,進一步提升我省服裝產業品牌價值,推動企業邁向產業鏈的中高端[7,8]。
互聯網技術的快速發展給服裝產業的轉型升級帶來新的機遇。服裝產業的生產模式逐漸由標準化、大規模走向柔性化、個性化定制;由傳統的制造模式走向智能制造的模式;由M2C商業模式轉向C2M的商業模式。同時建立京津冀智能網聯應用支撐環境,開展智慧綜合應用示范。通過應用示范,推進智能化紡織服裝產業技術研發、產品制造、技術集成以及相關標準制定,打造京津冀一體化智能網聯紡織服裝產業基地[9]。
河北省作為紡織服裝大省,產業基礎比較雄厚,但受行業環境影響,迫切需要轉型并融合新的行業發展平臺;省內的一些傳統實體企業、實體市場現應著手與電商平臺、移動互聯平臺進行有機的結合,形成全方位的電商服務模式;開展“互聯網+”改造、智能制造、客戶數據驅動、C2M大規模定制等來促進傳統服裝產業的轉型升級。
在互聯網時代背景下,服裝產業的競爭越來越激烈,對河北紡織服裝產業形成巨大的挑戰。因此需以“互聯網+”思維為基礎、互聯網技術為手段,實現紡織服裝產業智能制造技術的創新;通過“互聯網+”供應鏈整合線上線下的各類資源,對產品運營數據及時獲取和分析,實現運行參數遠程監控和跟蹤,為決策者提供數據參考依據;創新商業模式,以全新的電商模式為競爭力,以設計創意平臺和專業運營團隊為支持,以市場需求和互聯網金融平臺為推動,建設河北省紡織服裝電商平臺的新高地,形成“互聯網+紡織服裝+金融+設計”的河北省紡織服裝生態模式,進一步提升品牌價值和產品附加值,推動企業邁向產業鏈的中高端,進而促進河北服裝產業轉型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