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峰亮 程翠玉
摘?要:隨著我國社會保障體系的不斷完善,農村弱勢群體幫扶工作已經取得了初步成效。但是在信息化建設方面,尚未有一個專門的信息化平臺。信息資源的整合工作也沒有著手展開。筆者認為:探討通過整合信息資源,構建一個幫扶農村弱勢群體的社區信息化服務平臺,實現資源共享,改善發展性幫扶不足的現狀,是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關鍵詞:農村弱勢群體;信息化服務平臺;社會保障體系
一、 引言
黨代會報告提出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關系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必須始終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統籌推進城鄉社會保障體系建設,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是民生建設的一項重要戰略舉措。中央也出臺了相關文件,把“提升農村公共服務水平,充分整合利用現有設施場地和資源,構建農村基層綜合公共服務平臺”作為深入推進新農村建設的重要任務。
二、 農村弱勢群體信息化服務平臺的現狀
目前農村青壯年大量外出務工,留守在家的多為弱勢群體,比如低保家庭、留守兒童、空巢老人、殘障人士。通過調查發現,隨著社會保障體系的不斷完善,農村弱勢群體幫扶工作已經取得了初步成效。但是在信息化建設方面,尚未有一個專門的信息化平臺。信息資源的整合工作也沒有著手展開。總體來看,以往政府部門之間、層級之間存在信息壁壘,各部門條塊分割和“信息孤島”等問題長期存在。探討通過整合信息資源,構建一個幫扶農村弱勢群體的社區信息化服務平臺,實現資源共享,改善發展性幫扶不足的現狀。大數據也將成為農村弱勢群體信息化服務平臺研究著眼點的重要技術理論支撐。
(一) 農村弱勢群體需求表現
通過實地走訪和問卷調查發現,農村弱勢群體需求主要表現在四個方面:
1. 低保家庭基本處于經濟貧困狀態,有強烈的經濟需求;2. 留守兒童群體存在“親情饑渴”現象,由于父母外出打工,隔代教育造成學習落后、心理孤僻等現象;3.
空巢老人經濟困難、自理能力弱,精神慰藉單調造成情感缺失,醫療救助不到位;4. 殘障人士處于生理性弱勢,除生存壓力大外,還受到社會的歧視和邊緣化。
(二) 農村弱勢群體幫扶工作呈現局面
近年來,隨著政府相關政策的出臺,農村弱勢群體幫扶工作呈現出新局面,主要表現為:
1. 從臨時性、分散性、救急性的救助,逐步向整體制度安排、規范管理的救助方向轉變;2. 隨著社會保障體制的不斷完善,幫扶力度不斷加大,城鄉統籌幫扶逐步明朗化;3.
由政府主導型逐步向政府主導與社會參與相結合方向發展。
(三) 農村弱勢群體幫扶工作面臨的問題
1. 幫扶效率不夠高,幫扶的公正性有待提高,幫扶信息資源零散,各部門協調性有待提高;2. 主要是以經濟幫扶為主的補償性幫扶,以信息的、知識的、精神的幫扶為主的發展性幫扶欠缺;3.
以政府的政策幫扶為主,民間幫扶沒有統一、高效的組織,社會參與的積極性尚未充分調動。
三、 農村弱勢群體信息化服務平臺研究完善的現實意義
1. 農村弱勢群體的社區信息化服務研究是社區信息化服務平臺的功能的進一步完善和擴充,是健全社區服務體系,推動城市信息化建設的需要。
事實證明,信息化服務平臺確實為老百姓做了很多實事,最直接效果就是解決了有限的公共資源在各村莊之間的分配嚴重不均,一定程度上實現了居民享受服務均等化、福利最大化。美中不足的是,在農村弱勢群體的信息化服務方面,暫時還沒有一個細致、完善的機制,這也正是我們要探討和解決的問題。
2. 農村弱勢群體的社區信息化服務平臺的完善能夠幫助政府各職能部門間實現信息資源共享,提高幫扶弱勢群體的工作效率。
通過調查發現,農村弱勢群體救助普遍存在工作機構設置不夠完備,人員配置少,工作經費緊張的問題。工作人員一般身兼數職,而且信息掌握不及時,這就會影響管理和服務效率。而且對弱勢群體的幫扶,涉及多個職能部門和社會組織,實際運作中難免會出現溝通協調問題,這就需要我們整合信息資源,通過網絡平臺,實現資源共享。
3. 農村弱勢群體的社區信息化服務平臺的完善能夠改善發展性幫扶不足的現狀。
對社會弱勢群體的幫扶,可分為補償性幫扶和發展性幫扶兩大類。前者是針對弱勢群體最基本的生存保護,旨在補償及保障其基本生活需求,屬于“輸血式”幫扶。后者則為“造血式”幫扶,旨在促進弱勢群體自立、自強,提升其社會參與機會和能力。調查發現,目前,我市對弱勢群體的幫扶,主要是補償性幫扶,發展性幫扶明顯不足。擬在農村弱勢群體社區信息化服務平臺中加入幫助殘疾人、低保家庭等掌握一技之長的教育培訓和職業技能引導,使其通過學習及自我提升,找到適合自己的謀生手段。另外,對弱勢群體中心理有問題人進行心理干預和疏導,使其以良好的心理面貌面對生活。
4. 農村弱勢群體的社區信息化服務平臺的完善有利于社會捐贈渠道的進一步暢通,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信任危機,從而充分調動市民的慈善意識。
在信息化服務平臺開設“希望工程”專區,將需要幫助的人的信息、生存現狀通過互聯網讓更多的人看到,開辟專門的社會捐贈渠道,讓有心做慈善的人,能夠通過“實物捐贈”“結對子”等多種形式幫助弱勢群體。
四、 總結
綜上所述,以往政府部門之間、層級之間存在信息壁壘,各部門條塊分割和“信息孤島”等問題長期存在,當前農村弱勢群體的幫扶機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信息化服務平臺研究和完善具有極其重要的現實意義,構建以農村弱勢群體為中心的信息化服務平臺,能夠增強社會保障具體實施環節的可操作性和可控性。農村弱勢群體信息化服務聯動平臺的構建是社會信息處理與資源整合的一個縮影。筆者認為:探討通過整合信息資源,構建一個幫扶農村弱勢群體的社區信息化服務平臺,實現資源共享,改善發展性幫扶不足的現狀,是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
參考文獻:
[1]維克托·邁爾·舍恩伯格著.大數據時代[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
[2]李起斌.社區信息化服務平臺構建策略研究——“蕪湖96365生活服務平臺”的啟示[J].軟件導刊,2013(8):14-16.
[3]馬利峰.農村弱勢群體保護的現狀與對策[J].克拉瑪依學刊,2012(1),8-13.
作者簡介:
焦峰亮,程翠玉,山東省濰坊市,濰坊工商職業學院(濰坊市經濟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