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常規是幼兒園一日生活的各種活動中應該遵守的基本行為規則,它對于班級正常的保教秩序及幼兒發展本身都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幼兒從小養成的良好常規習慣將會受益終生。所以常規培養是教育過程中不可忽視的一部分。
關鍵詞:小班幼兒;常規;習慣養成
一、 重視常規培養,引導幼兒自我管理
從幼兒開始進入幼兒園,習慣養成的腳步就應馬上跟上,教師可以從一日活動的各個環節切入,制定好周全的活動計劃。當每天幼兒入園進班級的時候,我要求每個孩子都能主動跟老師和保育員阿姨問早如:“王老師早上好,陸老師早上好,阿姨早上好。”對于幼兒的問早,我們三人也會熱情的予以回應“×××,早上好!”幫助幼兒養成良好的文明禮儀習慣。在吃早點和吃中飯之前,我要求幼兒進盥洗室洗手,洗手的時候要排好隊,不能推、擠前面的小朋友,不在盥洗室大聲講話。吃飯的時候,盡量不掉飯菜在桌子上,如果掉在桌上了,就放倒中間的盤子里,保持桌面整潔。上課的時候不隨便在教室走來走去,老師在講課的時候能認真聽講,不隨便插嘴,知道隨便插嘴是不禮貌的,能積極舉手回答問題。午睡的時候能主動去上廁所,能在老師和阿姨的幫助下安靜的休息,學會把自己的鞋子放整齊。而已經上了一學期的小朋友,則要訓練他們自己穿脫衣服,培養幼兒的生活自理能力。在戶外活動中,讓幼兒知道要遵守活動規則。每個環節教師都應做到心中有數,環節與環節之間緊密銜接,將習慣養成教育滲透在一日活動中。
在新的環境中開展常規教育更有利于常規的建立。小班是幼兒跨入社會的第一步,更是進行常規習慣養成的重要時間。幼兒開始讀小班,園內的生活方式與習慣和他們自己家中完全不同,設立新的規則來促使幼兒養成良好的生活行為習慣難度也就小一些、更方便一些。
二、
采用擬人的教育方式促進孩子常規養成
小班幼兒因為年齡小,他們的活動思維偏向擬人化,較抽象的一些說法幼兒可能無法接受理解,而模仿會讓孩子們更感興趣。因此我們班的小組不是以第一組、第二組等來命名的,而是孩子喜歡的草莓組、葡萄組、香蕉組、蘋果組等等。在進行活動的時候我會用擬人的語氣說“哇,今天小草莓們念兒歌的聲音很響亮哦!”“小蘋果們跳舞的時候動作很優美呢!”休息的時候,孩子們都喜歡用跑的直接沖到盥洗室,這樣會導致有許多小朋友發生碰撞和不愉快。我就問“你們見過小貓咪嗎?誰知道它是怎么走路的?”孩子們紛紛舉手“我知道我知道,小貓咪走路時輕輕的、慢慢的、靜悄悄的。”我趁熱打鐵“那我們今天就來學一下小貓咪走路好嗎?”我引導孩子們一組一組排好隊像小貓咪一樣輕輕地走進盥洗室,孩子們會真的把自己想象成一只小貓咪,排好隊去上廁所或者喝水,井然有序。用不同的方式對幼兒進行引導,可能會有意想不到的成效!
三、
通過直觀感受,幫助幼兒理解常規的重要性
對于幼兒來說,空洞的說教是無用的,理解必須建立在已有感知經驗的基礎上。我們要求孩子們吃晚飯后一定要漱口、用毛巾擦嘴,但是有許多小朋友總是會忘記擦嘴巴,每天都要老師一遍遍的提醒,有的孩子則是能逃就逃,就是不擦。一次中午吃飯以后,我沒有刻意去提醒那幾個平常總是不擦嘴巴的小朋友,吃完飯后,一大部分小朋友漱口擦嘴巴了,但是還有一小部分小朋友就簡單地漱了一下口,根本就沒拿毛巾擦嘴巴,下午玩游戲的時候我選擇了《找朋友》,在音樂停后要找一個好朋友抱在一起碰碰臉,音樂停了,戴澤李、王翊霄等幾個小朋友愣是沒找到朋友,其他孩子都不愿意和他們一起游戲,我問“你們為什么不和他們一起玩呀?”許多孩子一起說“他們臉上太臟了,中午吃的番茄汁都在臉上,都有味道了,我不要和臟臟的小朋友做朋友。”幾個孩子聽了以后都有點不好意思,我趁熱打鐵“其實臉上的這些番茄汁不僅會讓你的臉顯得比較臟,還會產生很多細菌,使小朋友生病。”這次過后,每個孩子在用完午餐后都能自覺主動地去漱口、用小毛巾擦嘴了。
四、
家園合作促進小班幼兒常規的養成
很多家長曾向我反映孩子在家吃飯、洗漱等生活習慣非常不好,跟在幼兒園就像是兩個人一樣。因此,只在幼兒園里培養是遠遠不夠的,在家庭也應嚴格要求,這需要家庭與幼兒園的合力,幼兒園與家庭是一車兩輪,必須同步調,同方向,使良好的生活習慣得以鞏固。我們班王詠樂小朋友,小班都快結束了連勺子都不會用,每天中午吃飯就是他最發愁的時候,一直等在那里要老師喂飯,給他勺子讓他自己吃他就哭。針對這一情況我和樂樂的媽媽詳談,他媽媽說他在家也是不會用勺子吃的,一直想讓他慢慢練,但有時候實在是太慢了,大人看不下去了怕孩子餓著,就直接喂了,久而久之導致孩子一直不會用勺子。我和他媽媽商量了許久,在班級里其他小朋友差不多半小時都可以吃完了,我給他一小時,一小時后吃不完就直接請阿姨收走,讓他知道吃飯時有時間規定的,不能無休止的等下去。家里也開始鍛煉他自己吃,不再讓奶奶喂了。一段時間以后,樂樂終于學會了用勺子,也慢慢能自己動手吃飯了。但是他還有一個令人頭疼的問題就是每天午睡一定要抱著他的粉色大圍巾,沒有大圍巾就會大哭不睡覺,他媽媽告訴我這條圍巾是他從小一直抱著的,不僅白天午睡要,晚上睡覺也要,所以每天都是早上抱來,放學再抱回去。最近已經進入夏季,樂樂每天蓋著被子再抱著他的大圍巾,午睡起床一直滿頭大汗。我決定和家長一起努力來改正孩子的不良習慣。首先和樂樂的媽媽達成一致的教育策略。請家長不要把大圍巾帶來幼兒園,第一天午睡的時候樂樂不樂意了,大哭起來,我告訴他“樂樂,大圍巾說他今天不舒服,每天你都把他牢牢地抱在手里,你的汗都把他浸濕了,他感覺到身上臭臭的,所以今天他要留在家里洗澡。等你睡好覺回家就能看到他了。”我告訴他如果他睡著了,大圍巾就會乖乖在家里的床上等他,聽了我的話樂樂總算愿意睡下去了。一天天過去,到后來午睡的時候,樂樂再也沒有向我要過大圍巾,每天中午都能自己安靜的入睡。
所以,良好的常規習慣養成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需要家園配合,教師和家長要有著充分長久的耐心來引導幼兒學習正確的習慣養成。只要我們持之以恒,一定可以通過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來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的發展。
作者簡介:
王冰燕,江蘇省昆山市,昆山開發區世茂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