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永強

摘 要:古建筑是民族文化發展的重要載體,也是區域演化的見證者。目前我國農村各地都散落著具有濃厚地方特色的古建筑,具有極高的觀賞價值。古建筑作為民族文化歷史遺留的產物,常年遭受風霜雨露、水火雷電等自然災害的侵襲,再加上人類肆意的破壞,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對古建筑的損害。鑒于此,文章嘗試性地引入現代數字化技術,全面闡述數字化技術在鄉村古建筑保護中的作用與意義,希望對我國古建筑的發展有所幫助。
關鍵詞:數字化技術;鄉村古建筑;保護
對古建筑的定義大多是從時間入手,一般是指建國前的民用或者公共建筑。此類建筑無論是從環境、風貌,還是選址、格局,都是沿用傳統的建筑標準,是一種獨具地方民俗特色、具有深厚歷史意義的建筑物。從某種意義上來講,古建筑不僅是地方文化變革的產物,也是弘揚歷史文化的優良載體。經過學者的調研發現,各鄉村地區零散分布有各式各樣的古建筑,古村落四周蘊藏著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佇立在各村落的古建筑均展現出鄉村往日的風采和面貌,使人們有機會感受到地方的民俗文化。而這些見證歲月、記錄時代變遷的古建筑,在各種因素的長期影響下,逐漸變得殘缺不全。為有效地挽留這些古老記憶,我們提出了將現代數字化技術應用于鄉村古建筑保護中的建議,試圖利用現代化標準恢復和重塑古建筑,使鄉村古建筑成為地方一道亮麗的歷史人文景觀(圖1)。
1 數字化技術在鄉村古建筑保護中的具體作用
1.1 數字化保存
隨著數字化技術的不斷推進,各種新型的圖形圖像處理技術大量涌現,常見的是圖像儲存手段。我們在對古建筑的細微特征進行記錄時,如古建筑表面的裂紋,通常用激光掃描方法獲取相關信息,然后利用激光的捕捉功能對古建筑形態進行圖片儲存。這種數字化保存技術為后期古建筑的保護工作提供了大量依據。
1.2 虛擬化博物館
數字化時代,虛擬化博物館的建設徹底打破了傳統博物館在時間和空間上的局限性。我們可以利用數字化技術,建立虛擬化博物館,以圖像或聲音等不同形式對地方古建筑進行動態展現,并多元化地實現對古建筑的深入探究。虛擬化博物館的建立可使人們在足不出戶的情況下全方位地觀賞古建筑的傳統風貌。
1.3 虛擬修復與復原
對于長期遭受自然災害或者人為摧殘的古建筑遺產而言,對其的修復和復原至關重要。在計算機技術全面普及的背景下,可運用圖像處理技術和信息化技術對受到嚴重損壞的古建筑進行修復,并通過傳統文物保護修復工作的積極開展,樹立更加科學化、合理化的保護意識。運用數字化技術采集到的古建筑數據,為后期修復和復原古建筑原貌提供了幫助。
2 數字化技術應用于鄉村古建筑保護的實現方法
2.1 利用數據采集系統獲得全面的數據資源
在古建筑保護工作開展前,我們應該深入古建筑的實際環境,實施全方位的考察工作,有效掌握并了解古建筑的建設背景、歷史演化及當地人文素養等。為確保信息采集的準確性,通常采用以下兩種方法:一是與當地群眾進行面對面的訪談調研;二是利用數據采集系統,對古建筑的關鍵信息進行詳細記錄、匯總、整理、分類等,確保數據資源的完整性。在對古建筑進行數據測量時,我們可以嘗試性地運用數據采集系統,確保古建筑模型建立的科學性與合理性。
在對古建筑進行數據資料采集時,應將平面、立面以及剖面等數據納入考慮范圍。除了要對單一的建筑物進行全面測量之外,還應對建筑物附近的環境等進行有效測量,全面搜集與之相關的信息資料。環境對古建筑的保存具有一定的影響,所以在進行古建筑的虛擬模型建設時,應重點突出環境的襯托效應,充分了解古建筑以及周圍環境的各種情況,這樣才能更好地保護鄉村古建筑。
2.2 采用數字化虛擬技術進行動態演示
區別于傳統的古建筑保護技術,數字化虛擬技術具有極強的交互性,且保護效果良好。該技術能夠根據古建筑自身的實際情況進行系統調節。例如,對采光情況的了解及環境濕度的控制,可以通過廣元模擬系統進行調節;對古建筑承重情況的全面了解,可以通過動力學系統進行調節。這種動態的技術調節直觀地反映了古建筑的各種細節和整體情況。
另外,通過數字化虛擬技術的應用,古建筑各系統內部的構件能夠直觀地展現,人們可以直接參觀,也便于人們對古建筑文化和內涵的深入理解和記憶。由此可以看出,數字化虛擬技術對于全方位展示中國傳統建筑的結構之美、肌理之美具有重要意義。
2.3 數字化技術對古建筑文化進行重構
在運用數字化技術修復古建筑遺產時,不僅可以有效地保護古建筑遺產,還能加快推動古建筑的創新和傳承。我國擁有眾多的古建筑遺產,但很少看到人們積極主動地去觀察和了解它們。而隨著數字化技術的全面推廣及應用,人們對古建筑文化的體驗渠道變得更加豐富,使人們能夠近距離地了解古建筑,了解其背后的歷史文化。同時,加快推動數字化技術與藝術領域的融合,可以有效地實現古建筑文化在架構、傳播及形式上的變化,促進古建筑藝術形態多元化的發展。因此,數字化技術對古建筑文化的重構具有重要作用。
3 結束語
綜上所述,數字化技術是現代化社會發展的必然產物。在某種程度上為古建筑的保護和發展指明了方向,推動了古建筑保存和修復工作的順利開展,為現代化建筑設計提供了技術方面的支持。該技術有效地緩解了傳統鄉村古建筑瀕臨消失的危局,起到了更好的保護作用。■
參考文獻
[1]季成然,楊喆雨,李思涵.基于三維掃描技術的古建筑數字建構與虛擬展示實驗[J].住宅產業,2016(11):60-63.
[2]謝嘉雯.數字圖像處理技術在瀟賀古道古建筑保護中的應用[J].信息記錄材料,2017(7):268-269.
[3]楊志勇,張燕玲,劉旭春.數字技術語境中晉域古建筑遺產保護[J].建筑與文化,2017(10):237-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