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測繪與調研》課程是在建筑學專業傳統《古建測繪》課程的基礎上進行改良,根據三本院校環境設計專業的特點以及學生學習能力的不同,將古建測繪與環境調研兩個部分相結合進行教授,讓學生在對古建筑歷史文化理解的基礎上進行測繪,幫助學生更準確地把握測繪對象,培養學生采用邏輯思維來測繪、調研傳統民居建筑與環境。本文以三本院校環境設計專業中《測繪與調研》課程實踐教學方法來進行探討,主要論述環境設計專業的特點、課程概況,提出案例切入、興趣引導和實踐鞏固三個教學方法,并對教學方法進行反思。
一、環境設計專業特點
三本院校所開設的環境設計專業是集造型基礎與材料工程技術、人體工程與設計等多學科于一體的綜合性專業。本專業教學以社會需求為導向,培養行業生產一線的建筑環境設計技術和工程項目管理人才。通過本專業的理論與實踐學習,學生既能熟悉建筑環境設計專業理論知識和設計應用技能,又能進行工程概預算和施工管理等工作,圍繞專業能力培養,構建應用型人才課程體系。
二、課程概況
(一)課程的性質與任務
《測繪與調研》課程屬于專業必修課程,是一門注重培養學生實踐動手能力的課程,主要測繪對象是保留完好的傳統民居建筑。通過這門課程的學習,學生可以了解民居建筑構成形式、布局特點和風土人情,提高邏輯思維能力、對環境的觀察力、手繪動手實踐能力和計算機制圖能力,以充實建筑測繪及繪制圖紙方面的技能。在本課程教學中,主要向學生系統地講授建筑測繪基本理論、古建筑測繪基本方法、民居建筑形制與形態、民居測繪的基本知識、民居測繪的內容與方法、環境調研的內容與方法等內容。
(二)課程內容安排
在理論講授部分,本課程主要從測繪的基本知識、測繪的一般流程、與測繪相關的成果類型、建筑平立剖面圖和節點大樣圖的繪制方法、民居環境調研的內容和方法等方面來講授,這個部分主要是在教室通過多媒體來完成教學。同時,把往屆學生的測繪作業及測繪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注意事項等提前告知學生,避免在外出測繪過程中重復出現類似的問題。
實踐教學環節,安排學生對自己最熟悉的學校教學樓進行分組測量,先繪制基本草圖,標出測量數據,根據測量數據轉繪成CAD平面、立面和剖面圖,讓學生熟悉最基本的測量和繪制方法。然后,在講授古建筑測繪基本方法時,為了讓學生熟悉古建筑各部分構件內容,安排學生臨摹古建筑圖紙,讓其掌握古建筑繪圖表現方法。在民居建筑測繪和調研部分,將課程內容進行了大膽的改革,安排學生到國內保留完好的民居村落,如山西李家山的窯洞民居、安徽查濟村的徽派民居等,進行實地古建測繪。學生在測繪過程中學習積極性很高,對民居建筑也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在現場邊測量尺寸,邊繪制圖紙,日常課堂中所講的理論知識很好地和實踐聯系起來,學生收獲也很大。最后,教學成果以展覽的形式呈現給大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每個學生也都得到了很大的鼓勵。
三、教學方法總結
(一)案例切入
往往一門課程都始于最基本的概念理論,學生也都對這種純理論的、滿堂灌的方式習以為常,對這種上課方法產生了厭倦,有時候還會反感,甚至產生逆反情緒,課堂上睡覺、玩手機、戴耳機聽音樂現象已經成為常態。面對這種課堂現狀,這門課程做了一個大膽的嘗試。第一節課先從往屆學生外出實踐測繪案例開始講起,通過多媒體給學生播放一些以往的外出視頻、實踐測繪和繪制作業的圖片、優秀作業。
播放期間,教師穿插講授測繪的基本知識、測繪的一般流程、與測繪相關的成果類型,平立剖面圖和節點大樣圖等各類圖紙的繪制方法、民居環境調研的內容和方法、呈現的方式,還有最后作業在全校展出的效果。通過案例教學與課程理論知識講授相結合的方法,學生在聽課的過程中很享受,非常直觀地了解到測繪與調研的相關知識和具體的操作方法,同時能夠提前熟知其間經常出現的問題和解決辦法,使一個很枯燥的測繪與調研課程變得更加立體、生動。
(二)興趣引導
每門課程的學習,最重要的就是學習興趣,如果學生對本門課程提不起興趣,即使內容準備得再充實、講得再詳細,都無濟于事。學生每周有很多門專業課,每門課程在初期都是講授相關課程的理論知識,學生很快就會產生疲憊乏味的感覺。所以,本門課程從學生最感興趣的外出實踐案例中一些有趣的突發小事件開始課堂內容的講授。課程中期安排學生外出測繪調研,學生換了一個新環境,每天都有教師陪著他們一起學習、一起生活,全程陪著他們做作業,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一下子就調動起來。在特別而又充滿歷史文化內涵的古村落,很多地方對學生的吸引力已經超過了手機的魅力,學生每天的生活、學習、娛樂活動都非常充實,真正做到了勞逸結合,所以在集中作業輔導時,學生都能夠很快集中注意力學習。
外出實踐期間,不僅鼓勵學生測繪學習,也鼓勵學生多拍照記錄,每趟外出都會給他們一個H5來記錄這段有紀念意義的行程,H5中所放置的生活合影、自拍照片很多都是他們提供的,充分發揮他們的主人翁意識,人人都能參與到學習實踐中來。每個環節都緊扣學生的興趣愛好,時時刻刻讓學生保持積極主動的學習狀態。
(三)實踐鞏固
在課程前期基本常識、實踐操作流程、圖紙繪制方法講授部分,教師會給學生布置日常的練習作業。比如,帶領學生從測量繪制身邊的教學樓建筑開始,運用CAD軟件制圖,在學校提前練習并掌握基本的測繪流程和方法。另外,還系統地安排學生臨摹古建筑的平立剖面圖,提前熟悉古建筑的結構形式、各部分名稱和繪制表現方法;帶領學生到周邊古建筑保留完好的地方調研學習,現場講授古建筑形制、屋頂形式、構造名稱。
外出實踐考察期間,先是帶領學生了解古村落的歷史文化和自然環境,掌握民居環境調研的內容和方法,然后分組有針對性地詳細講授具體的測繪方法和流程,布置每天的測繪任務,分組進行輔導,解決測繪過程中遇到的不同問題。每天也會安排集中輔導的時間,專門解決學生在完成一天測繪過程中所遇到的測量方式和繪制圖紙等共性問題。一改以往課堂呆板的理論講授,將理論知識與實踐操作相結合,外出實踐測繪作業輔導以“分散+集中”的方式進行,全方位地關注學生學習實操的進度,掌握學生的接受程度,從而鞏固學生對本門課程內容知識的掌握。
返回學校后,監督學生繼續完成剩下的作業內容,要求以展覽的形式和標準來細化完善。每組學生作業成果是一套民居建筑測繪圖紙(A2圖紙打?。粡圓1調研內容的展板,從而形成完整的教學環節。
四、教學反思
本門課程與其他課程有很大的不同,多以具體的實踐案例來講授,多安排一些學生感興趣的課程內容和活動,所以也存在很大的挑戰。在帶領學生從課堂走向社會、走向實際生活的過程中,教師與學生一起生活學習,拉進了師生距離。同時,上課的教學素材也變得更加鮮活、生動,教師可以在現場邊教學,邊實踐,理論和實踐緊密聯系。學生也都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很多平時在課堂上不怎么聽課、不愛做作業的學生,竟然在測繪現場因為民居建筑構造方式理解的不同而發生爭執,這在學校是少有的。作為教師,為了上好這門課,需要提前做很多準備,不斷更新自己的知識庫,不斷提升自己,這樣才能更好地解決學生提出的各種問題。在今后的課堂中,如果能夠加入古建筑模型、構造動畫、民居建筑測繪視頻,那將會更加生動準確地傳達所講述的內容。
(西安外事學院)
作者簡介:潘園飛(1986-),女,河南偃師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建筑環境藝術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