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樹琴
【摘 要】目的:探究社區糖尿自我管理模式自我管理教育的效果。方法:研究對象為96例社區糖尿病患者,分為兩組,48例給予常規護理者作為對照組,48例給予自我管理模式進行自我管理教育者作為實驗組,對比兩組效果。結果:兩組患者干預前與干預后空腹血糖與餐后1小時血糖存在顯著差異,P<0.05;干預后實驗組空腹血糖與餐后2小時血糖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實驗組自我管理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在社區糖尿病患者中給予自我管理模式自我管理教育,能夠顯著改善患者癥狀,對血糖進行合理控制,形成良好的飲食習慣與生活習慣,減少并發癥的發生,促使生活質量的提高,在臨床上的應用價值較高。
【關鍵詞】社區糖尿病;自我管理模式;自我管理教育;效果分析
Abstract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self-management education of diabetes mellitus in community.Methods:The study object was 96 cases of community diabetes patients,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48 cases of routine nursing as the control group, 48 cases of self-management mode for self-management educators as the experimental group, to compare the effects of the two groups. Results: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fasting blood glucose and 1h postprandial blood glucos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intervention (P<0.05). After the intervention, the fasting blood glucose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nd the blood glucose of 2 hours after the meal were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After the intervention, the self-management score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Self-management education in community diabetes patients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patients' symptoms, reasonably control blood glucose, form good eating habits and living habits, reduce the occurrence of complications,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which is of high clinical value.
Key words: Community diabetes;Self-management model;Self-management education;Effect analysis
【中圖分類號】 R365
【文獻標識碼】 B【文章編號】 1672-3783(2019)04-03-012-01
糖尿病屬于常見疾病,主要是由于胰島素分泌或調節作用異常引起的疾病綜合征,主要特點為血糖較高。該病屬于慢性終身性疾病,長期血糖較高,會導致各種并發癥的發生,影響到患者的生活質量與健康。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方式與飲食發生巨大改變,糖尿病的發生率在不斷上升,需要對該病加以重視,對血糖進行合理控制。在社區糖尿病中需要加強自我管理,給予自我管理教育,讓患者提高糖尿病認知程度,重視該病的治療,提高治療依從性,合理控制血糖[1]。在本次研究中,對96例患者進行分析,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研究對象為96例社區糖尿病患者,入選時間為2017.11-2018.11。分為兩組,48例給予常規護理者作為對照組,48例給予自我管理模式進行自我管理教育者作為實驗組。對照組中,男性與女性患者分別為28例、20例,年齡跨度為43-78歲,平均為(58.2±3.4)歲。病程為1-9年,平均為(4.3±0.7)年。實驗組中,男性與女性患者分別為29例、19例,年齡跨度為44-79歲,平均為(58.9±3.7)歲。病程為1-10年,平均為(4.6±0.9)年。基礎資料對比中,兩組患者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實驗組給予自我管理模式進行自我管理教育,具體如下:
1.2.1 制定自我管理計劃與目標
需要對患者的實際病情進行詳細了解,并制定出自我管理計劃表,對患者的飲食、運動、用藥情況等進行詳細記錄,并定期測量空腹血糖、餐后2小時血糖等,并根據檢測結果對飲食方法進行調整,制定個性化飲食干預方案。并根據患者的血糖水平制定自我管理目標,對血糖進行合理控制。并根據患者的信息資料建立健康檔案,對患者的基礎資料進行記錄,并定期檢查體格,了解病情。
1.2.2 健康教育
需要發放糖尿病基礎知識宣傳手冊,每月開展糖尿病知識講座,對患者與家屬進行講解糖尿病相關知識,在社區可以舉辦健康知識專欄,介紹糖尿病發生原因、注意事項、治療措施與預后效果等。或者可以進行電話隨訪,了解患者病情與家庭生活情況,幫助患者適當的調整心理狀態,樹立治療信心。對患者的心理進行密切觀察,安慰與鼓勵患者,緩解不良心理。對易患糖尿病相關行為進行針對性指導。加強對患者進行自我管理教育,指導患者合理控制飲食、適當調節運動,嚴格按照醫囑用藥,定期監測血糖等,以便提高患者自我管理的能力與水平。
1.2.3 飲食指導
以合理控制血糖為基礎,對碳水化合物與蛋白質的攝入進行合理分配,定期測量患者體重、血壓、血脂情況,并根據患者實際情況合理制定飲食方案。告知患者戒煙戒酒,低鹽低糖飲食,以清淡易消化為主,需要粗細合理搭配,多攝入纖維素與維生素,堅持多吃多餐原則,減少胰島素的負擔,確保攝入充足的營養。
1.2.4 運動指導
告知患者適當的運動練習可以提高抵抗力,增強機體組織對胰島素的敏感性,能夠對體重與血糖合理控制。并可以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指導患者進行有氧運動,例如騎自行車、慢跑、散步、打太極拳、游泳等。在運動的時候可以攜帶一些糖果等食物,饑餓、心慌或出汗等低血糖癥狀的時候可以及時食用。在運動的時候需要堅持循序漸進原則,并確保勞逸結合。
1.2.5 藥物指導
需要嚴格按照醫囑用藥,對藥物的禁忌證、服用次數與數量、服用方法等進行詳細講解,并讓患者嚴格遵守,口服降糖藥物的時候需要按時服藥,講解不同藥物的作用、不良反應與服藥時間等,減少不良反應的發生。
1.3 觀察指標
需要對患者干預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小時血糖進行記錄,并對患者自我管理能力進行比較,內容包括飲食控制、用藥依從性、體育運動、足部護理等。每項評分為0-10分,分數越高表示自我管理能力越好。
1.4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21.0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采用(平均數±標準差)表示計量數據,P<0.05表示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血糖控制情況對比
兩組患者干預前與干預后空腹血糖與餐后1小時血糖存在顯著差異,P<0.05;干預后實驗組空腹血糖與餐后2小時血糖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所示:
2.2 兩組自我管理能力水平對比
實驗組干預后飲食控制(8.6±0.2)分、體育運動(9.2±0.6)分、用藥依從性(8.9±0.3)分、足部護理(9.1±0.4)分;對照組干預后飲食控制(7.1±0.1)分、體育運動(7.4±0.2)分、用藥依從性(6.6±0.3)分、足部護理(7.2±0.4)分;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社區糖尿病比較常見,具有較高的發生率,屬于終身性疾病,病程較長,嚴重影響到患者生活質量與健康。對該病治療主要目的為合理控制血糖,抑制病情惡化,降低并發癥的發生。加強患者的自我管理教育,可以讓患者充分認識到自我管理的重要性與作用,并加強對患者進行自我管理教育,讓患者不斷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合理控制飲食、加強運動鍛煉、提高用藥依從性,降低并發癥的發生,對病情進行合理控制[2]。
綜上所述,在社區糖尿病患者中給予自我管理模式自我管理教育,能夠顯著改善患者癥狀,對血糖進行合理控制,形成良好的飲食習慣與生活習慣,減少并發癥的發生,促使生活質量的提高,在臨床上的應用價值較高。
參考文獻
[1]吳淑萍.健康教育在老年糖尿病患者生活方式及血糖控制中的應用[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6,8(20):250-251.
[2]孫玲玲.全程健康教育對糖尿病患者疾病認知、血糖水平及自我管理行為的影響[J].河南醫學研究,2017,34(23): 4405-4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