溜溜
財富創造規則,一直在遵循新舊交替模式,70/80/90實現財務自由的途徑各自精彩。
70后:生活意義在財務自由之外
都說傳統行業不賺錢,但是傳統行業的盤子太大了,大到一個零件就足以讓人完成財富積累。
1974年出生的大山就是為煤炭行業做配套設施的。原本他是一家塑料廠的小老板,后來他發現,在煤炭開采過程中,需要大量用到一個非常不起眼的構件。開始,這個產品只有南方一些企業在做。為此,大山去浙江一家小工廠當了工人,從打雜開始,慢慢掌握了這個構件的全部生產流程。嚴格講,構件生產也很簡單,只是老板有一些保密措施。
學會設計和工藝之后,大山回來,拉著自己的姐姐,每人出資20萬元,就在村里的廢棄小學辦了個小工廠,設備號稱德國進口,實際上是人家淘汰下來的三手貨,人工也簡單,就是村里找幾個大姐大媽,學幾天就操作了。重要的是,這個產品成本只有幾毛錢,卻能賣到十幾元。
利潤空間實在太大,知道其中利益的人又極少,而且他正好趕上了煤炭生意最好的那幾年,煤礦不屑于生產這個小零件。就這樣,不足10年里,他每年的利潤都要在千萬元以上。
如果不是親耳聽說,很難相信,這樣一個村級加工點的利潤,要超過一大票國有大型企業。
大山已經實現了財務自由,但是外人看上去他還是不自由——經過10年時間,小作坊成功轉型為一家制造特種鋁合金構件的企業,生產規模已經在北方領先,每年利潤2000多萬元。他每天5點起床,晚上9點睡覺,排滿了日程表在國內考察談客戶,回公司還要處理大事小情,難說自由。
“自由是相對的,我不缺錢了,但還有一大批跟我奮斗的員工,在這個行業我們還是領跑者,所以,財務自由和工作自由沒有必然聯系,我骨子里還是一個折騰的人。”
“應該說,我們家族花錢都不是問題了。我們沒有敗家子,也沒有敗家子滋生的土壤。”大山說,企業向來以能力為標準用人,雖然很多親友在這里工作,但是能力不行的話,也只能在輔助崗位干點活兒,公司關鍵部門的人,大都是外聘的員工,而且都有股權。
大山根據員工崗位、業績、工作年限等因素,切出一塊大大的蛋糕進行分配,員工最高持股可達50萬股。“不是吹,我的員工現在與公司真的是同呼吸共命運,員工不再只拿工資,他們更關心企業的成長與發展。企業不再只是雇傭員工,而是請他們做了合伙人,共謀發展。”
大山說,其實,掙得多,有掙得多的活法;掙得少,也有掙得少的出路;并不是每一個富豪都過得開心,也并非每一個窮人都過得苦不堪言。最主要的是看個人對待生活的態度。“我讓家人衣食無憂,我讓員工有干勁,這可能比單純的財務自由更有意義。”大山說。
80后:比特幣給了我財富,但自由是我的
世界的財富創造規則,一直在遵循新舊交替模式,而非接班模式。世界進化的效率在不同的行業是截然不同的,越是傳統行業,財富結構和門檻越穩固。因此,新行業催生了更多的新生代財務自由者。
對于財務自由,很多人是靠比特幣實現的。比如,美國的Smith先生在2010年花3000美元買了差不多2萬個比特幣,當時買進的價格是0.15美元。在接下來的3年時間,Smith照舊上班,基本上已經把自己的投資給忘了。忽然有一天他發現比特幣的價格漲到了350美元,他賣掉了其中一部分,順利發家致富。
這樣的白日夢,讓很多人如醉如癡,對于耀文來說,卻是真實的。
1980年生的耀文,40歲,在很多人眼里已實現財務自由了。
2010年,耀文拿出吃2頓海底撈的1000元錢,買了500個比特幣。當時他在一家金融公司工作,月薪4萬多元,1000元錢只是飯后無聊隨意買了打發時間的。
實際上,用比特幣實現財務自由,如果是主動為之,可能罕有人做到——2011年,比特幣先是從0.3美元上漲至31.5美元。之后在短短一個半月的時間又跌至4.77美元,下跌幅度達85%。2013年4月,比特幣在3天之內從259美元下跌至53美元,下跌幅度達79.53%……這是一個極度考驗信心、耐心及心理承受力的過山車,耀文并非一個大心臟者,他只是單純的把這些比特幣扔在賬戶里,要“持幣10年看結果”。
結果是,10年沒到,耀文供職的公司因為介入P2P爆雷丑聞而破產,耀文失業了。“當時我在北京供著一套房,每月要還2萬多元。眼瞅著就斷供了!”耀文這時被迫賣出了自己的比特幣,“不到一萬美元一枚,清倉了,到手2700萬元人民幣。”
把房貸一次性還清,耀文還有2100萬元在手,他沒有追求大多數人夢想的那種“財務自由生活”——環游世界。耀文選擇經營一家釣魚俱樂部,這是他從小到大的愛好,盡管賺錢不多,但是他認為在山水間很是愜意。“春夏秋我在撫順經營一家小水庫改造的路亞基地,冬天就到海南玩磯釣,花費不算多,但是起碼都能賺回來,現在我是三家漁具公司的銷售代理,不為賺錢,只為了交朋友玩得開心。”
“我現在所理解的快樂,可能也不是大多數人所理解的快樂。”耀文說,“如今我終于可以任性而為,為自己的夢想埋單,對我來說這就是實現了財務自由,而不是豪車,別墅,或者奢侈品那些身外之物。”
90后富豪:財務自由不如獨立自由
按馬斯洛需求層次排序的“財務自由九大階段”,初級自由體現在菜場、飯店,高階的則是看病、房子和國籍自由。
達到財務自由,平均要多久?2018年胡潤的調查顯示,高凈值人群認為,平均41歲能達到財務自由,這比2017年要早上兩年。
財務自由的提前,源于造富機器的迭代頻率不斷提高,如今,90后的財務自由者已經開始大量出現。
1993年的老海,就是其中一位。老海,是他在圈里的諢名。
讓他實現財務自由的方式是投資區塊鏈,但是現在,他賺錢的池子已經干涸了。
作為一個90后,敢干,是老海的標簽。區塊鏈還沒大熱的時候,他就靠著父母給的100多萬元“零花錢”投身其中,賺了上百倍的回報,等到行業開始整頓洗牌的時候,他已經全身而退了。
“我屬于愛交際的人。說實話我算個富二代,紈绔的事也干過一些,但是真沒有胡亂花過大錢。”老海說,父母的圈子相對很高,好多二世祖也能從各自父母的資源中謀得大大小小的好處,二代圈子里大家也很抱團,說干就干。老海跟著二代圈子里的“大哥”,參加了不少區塊鏈的投資項目,這些富二代,號召力也很強,十幾個人攢一個幾億的項目也不是很費勁兒。
“關鍵不在賺錢,而在落袋為安。”老海說,賺了錢之后,他盡早獲利變現。而在其后,隨著監管日嚴,暴利仍有,但已經不那么容易賺了。
“除了有基礎、有人脈,我也不只是運氣好,還是有自己的努力和勇氣的,包括獨立的判斷。”老海如是總結。
未來呢,老海有一個目標:學會駕馭金錢。
富二代,又早早實現了財務自由,老海曾被父親叫出去,談了一天的話。“他說的實際上就是一個意思:小小年紀,有錢并不都是好事。要我學會投資,尤其是一定要嘗試一下吃苦下力氣的項目。”老海對父輩的忠告并不抵觸,甚至有些躍躍欲試。“我也想嘗試一下不太容易的項目。我想告訴我爸,干啥我都好使。”
老海從區塊鏈退出后曾給自己買了一輛改裝版的奔馳大G,花了300多萬元。但是他現在的座駕,換成了不那么拉風的奔馳E級。“出去談項目,我開個那樣的車,人家都以為我在玩票。”老海說,現在他正在和朋友考察一個教育項目,準備做一家連鎖品牌。
“財務自由,對我來說意義不大,即使沒有區塊鏈賺的錢,啃老我也能很自由。但是現在,我覺得,能把自己的想法變成現實還能賺錢,吸引力太大了。對吃喝玩車泡夜店,我已經真的沒有太大興趣了。”老海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