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閱讀是獲取知識的重要手段,當今教育更是大力倡導閱讀。在小學階段,教師采取正確、睿智的策略,循循善誘,引導學生走上閱讀之路,變閱讀為悅讀,讓孩子們在讀書中獲得快樂,在快樂的同時又學到知識。
【關鍵詞】閱讀;悅讀
【中圖分類號】G633 【文獻標識碼】A
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是人類不可或缺的朋友,是人類無可替代的精神食糧,是人類傳承文明的紐帶。閑暇之余,捧一杯清茶,閱一卷詩詞,讀一本經典,享受在書的悅趣之中,乃人生之一大幸事也。只覺人書合一,物我兩忘,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眼前書。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樂。一日不讀書,悵然若有失。閱讀乃悅讀者也,心向往之。
全國新教育的航母早已揚帆起航。各所學校競相開展了轟轟烈烈、聲勢浩大的“營造書香校園”的活動,我們學校大力 宣傳、積極倡導“好書伴我行”的思想,努力踐行“我讀書,我快樂,我成長”的理念,正合我意,讓我驚喜激動之余,又深感自己肩負的責任之重大、任務之艱巨、困難之重重。借助這一平臺,力爭把這一活動搞得風生水起、生龍活虎、有聲有色、卓有成果,就成了我及同仁們共同探究的課題。
一、低年級,講故事為主,輔之以讀,培養興趣
人如果對所做之事不感興趣、索然無味的話,則事倍功半;反之,有了濃厚的興趣,則事半功倍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所以,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是我的切入點。為了讓學生熱愛讀書,迷上讀書,我利用課余時間給孩子們精挑細選適合他們口味的故事,如《聰明的一休》《草房子》《木偶奇遇記》《阿凡提的故事》《鄭淵潔童話》等。每次我只挑選一個小故事給孩子們聲情并茂地講述,或者在電腦上下載好在多媒體上播放。剛開始他們一聽到要講故事了,便歡呼雀躍、爭先恐后地往教室里跑,仿佛動畫片開播了似的。一掃平時的活潑好動,他們總是豎起耳朵聚精會神地聽著,教室里顯得很安靜。一個故事講完了,還沒等我開口問他們“這個故事好聽不”,他們一個個舉起可愛的小手,一再高呼“老師,再講一個吧”。我說:“孩子們,很抱歉,今天沒時間了,以后每天在這個時間只講一個故事好嗎?”他們異口同聲地回答:“好。”就這樣,日久成習慣,時間一到,他們各就各位,靜待一日一故事開講。
學會了拼音以后,他們有了“借船渡河”的便利工具和條件。他們可以借助拼音去讀喜歡的書籍,結合新教育倡導的晨誦、午讀、暮省,我指導他們讀一些注音的簡短故事、格言警句、經典詩詞等,并要求把經典名句背下來,積累知識,以備后用。我與學生共誦同背,聆聽他們用稚嫩的聲音講述自己看過的故事、誦讀的經典,開啟了孩子們閱讀的大門。
二、中年級,讀寫齊頭并進
我進一步引導他們在早、中、晚、雙休日讀《小學生必背古詩160首》《三字經》《弟子規》《笠翁對韻》《增廣賢文》《格林童話》《安徒生童話》等,讓他們受到經典文化的熏陶,感受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讓他們接觸名家筆下的精彩童話故事,了解外國文化的異域風情。讓閱讀浸潤孩子們的心靈,讓閱讀在孩子們的心田上牢牢扎根,讓閱讀成為孩子們每日必不可少的三餐。
除了晨讀之外,我與學生還進行課前讀。每天課前三分鐘,我與學生共誦一些經典詩詞、精彩優美富含哲理的名言。朗讀形式多種多樣。有時我讀,有時學生讀;有時我讀上句,學生讀下句;有時男女對讀;有時集體齊讀。師生一起度過了短暫而美好的時光,盡情享受閱讀帶給我們的幸福和快樂,就這樣,學生身心輕松愉快地進入到上課狀態。我發現,凡是師生共讀過的書籍,孩子們會更感興趣,他們會有意識地、自覺主動地去尋找所共讀的書籍來讀。
不動筆墨不讀書。閱讀之外,我還指導學生做讀書筆記,采集好詞佳句;教他們把優美的名言制成創意書簽;指導他們做讀書手抄報;教他們寫隨筆,寫讀后感;教他們學會了在閱讀時做批注,進一步提升他們閱讀的質量和層次,夯實他們的習作基礎。
三、高年級,讀中外名著,開展讀書交流
我對高年級學生的要求再上一個臺階,引導他們讀唐詩、宋詞、元曲,讀中外名著,如馬克·吐溫的《湯姆索亞歷險 記》、海倫·凱特的《假如給我三天光明》、亞米·契斯的《愛的教育》、冰心的《繁星·春水》等,并在班上開展讀書交流 活動,形式不拘一格,或朗讀一篇自己喜歡的文章,或講自己喜歡的書中片段,或談自己的讀書感受,或對大家一起讀過的書展開討論,或展示好書推薦卡、閱讀記錄卡。下面是一位同學的閱讀記錄卡(見表1)。
四、搞活動,促交流
積極響應、配合學校開展的“營造書香校園”活動,在班上建立圖書角,開辟“讀書交流園地”,評比讀書之星,搞圖書漂流活動,組織學生參加學校的“中華經典詩詞”誦讀比賽、“好書伴我行”演講比賽及讀書筆記評比活動。這些活動,提高了孩子們讀書的興趣和熱情,孩子們愛讀書、讀好書,蔚然成風。讀書成為一種時尚,成為一種習慣,成為一種樂趣。今后,我還打算探索閱讀創作,因為閱讀的目的之一就是更好地寫出高水平的習作,把閱讀和寫作緊密結合起來,閱讀是手段,寫作是歸宿。把在閱讀中學到的知識用到自己的習作上,學以致用,固然很好,但在閱讀中能點燃思維的火花,迸出靈感,產生創作的欲望,寫出好作品來,則更妙,卻有難度,實屬不易。暫且能做的一點是,將每個同學課外寫的故事、小詩、記敘文、隨筆、讀書心得等進行編輯,或把制作的創意書簽、手抄報、閱讀記錄卡拍成照片打印,裝訂成冊,標明某某班閱讀創作第一期出刊(班刊),定冊后發回學生手中,彼此欣賞,相互學習,取長補短。學生既是作者又是讀者,也是編者。我想,這不僅是對學生知識的提升,更是對他們能力的培養。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與書同行,其樂無窮。培養一批又一批愛閱讀的孩子是我的使命責任。我將竭盡全力,千方百計引導孩子們走上閱讀之路,在讀書中獲得快樂,在快樂的同時又學到知識,將閱讀變成悅讀。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
作者簡介:魏孔明,1965年生,甘肅榆中縣人,榆中縣金崖鎮齊家坪學校副高教師,研究方向為小學教育。
(編輯:龍賢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