隗婷婷
【摘 要】目的:探討小兒先天性直腸肛門閉鎖的圍手術期護理效果。方法:納入在我院接受手術治療的84例先天性直腸肛門閉鎖小兒,將所有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成對照組42例和研究組42例。對比兩組患兒的術后恢復情況,觀察并發癥發生率。結果:研究組患者的胃腸功能恢復時間和出院時間均明顯短于對照組(P<0.05)。研究組的并發癥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結論:小兒先天性直腸肛門閉鎖的圍手術期加強護理干預,可減少并發癥發生風險,促進患兒早日康復,值得臨床借鑒和推廣應用。
【關鍵詞】小兒;先天性直腸肛門閉鎖;圍手術期護理;并發癥發生率
【中圖分類號】 R539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3783(2019)04-03-158-02
先天性肛門閉鎖癥也成為鎖肛、無肛門癥,主要是由于尾腸原始肛管發育不全,且肛膜未破裂,進而形成肛門閉鎖。該病的發病率在新生兒中占1/1500~1/5000,是消化道畸形中的常見病和多發病[1]。近年來隨著新生兒外科護理水平的不斷發展,在小兒先天性直腸肛門閉鎖圍手術期通過加強護理干預,有利于提高患兒的預后效果[2]。本文對此進行深入探討,具體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納入在我院接受手術治療的84例先天性直腸肛門閉鎖小兒,將所有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成對照組42例和研究組42例。對照組中,男22例,女20例,日齡1~15d,平均(7.3±1.5)d;高位肛門閉鎖8例,中位11例,低位23例。研究組中,男21例,女21例,日齡1~15d,平均(7.2±1.4)d;高位肛門閉鎖7例,中位14例,低位21例。上述數據對比差異無顯著性(P>0.05),因此可進行后續研究。
1.2 方法
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做好術前各項輔助檢查,給予禁食、胃管減壓,建立靜脈通路,及時糾正水電解質紊亂,改善營養不良。研究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實施圍手期綜合護理:
⑴術前護理。①加強家長健康教育:術前向患兒家長講解疾病的相關知識,手術注意事項以及術后可能出現的并發癥情況,使其對手術效果有準確的期待,以減輕其焦慮和痛苦程度。②體溫護理:由于新生兒的體溫調節中樞發育尚不完善,對外界環境的溫度反應敏感性較低,因此需要加強保暖,調節室內合適的溫度和濕度,必要時被放置在暖箱,以維持體溫恒定。⑵術后護理。①監測生命體征變化:由于新生兒神經系統發育尚不成熟、術中麻醉的影響,導致術后生命體征波動較大,因此術后應每隔30分鐘監測患兒的體征變化情況。同時維持呼吸道通暢,觀察口鼻腔是否有痰,及時吸出,以免堵塞呼吸道或誤吸,引發呼吸困難,予吸氧,觀察口唇顏色、呼吸頻率及深度。②胃腸減壓:術后為防止腹脹和減輕切口張力給予胃腸減壓。胃腸功能恢復后給予飲水,若患兒無嘔吐可改母乳喂養逐漸過渡到正常喂養量,無腹脹可拔除胃管。禁食期間,給予胃腸外營養,合理安排輸液順序。③肛門和造瘺口護理:必要時留置導尿管3天,排便后用康復新液擦洗會陰部切口,以免尿、糞污染,術后12時后傷口無出血,即可取俯臥偉或側臥位,暴露傷口,保持會陰部清潔干燥,并使用理療燈照射會陰切口,以預防感染。觀察造瘺口黏膜的顏色、腸管有無回縮、有無腫脹等情況,術后造瘺腸管不出血即可貼造瘺袋,保持造瘺口周圍皮膚清潔、干燥,給予造口粉+皮膚保護膜外用,以防止皮膚糜爛。⑶術后擴肛及出院指導:根據肛門情況選擇擴肛方式,可用手指、擴肛器進行。手指擴肛法:指導家長先戴上乳膠指套并加以潤滑油,用食指擴肛,最初一個月內,每日1-2次,每次10-15min,以后每兩天一次,持續半年。擴肛器擴肛,選擇合適的擴肛器涂上潤滑油緩緩進入肛門,原則上以順利通過、不出血為度。根據擴張程度逐漸加大擴肛器,每次10-15min,持續半年。囑家長每月來院復查1次。
1.3 觀察指標
對比兩組患兒的胃腸功能恢復時間和出院時間,觀察并發癥發生率。
1.4 統計學方法
數據用SPSS23.0處理,計數資料(n,%)用X2檢驗,計量資料(x±s)用t檢驗,若P<0.05提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對比兩組患兒的胃腸功能恢復時間和出院時間
研究組患兒的胃腸功能恢復時間和出院時間均明顯短于對照組(P<0.05)。見表1.
2.2 對比兩組患兒的并發癥發生率
研究組的中發生2例術后并發癥,并發癥發生率為4.76%;對照組中發生10例術后并發癥,并發癥發生率為23.80%;組間比較差異顯著(P<0.05)。
3 討論
先天性肛門閉鎖是小兒直腸肛門常見發育畸形性疾病,在消化道畸形疾病中占首位[3]。目前手術治療是其主要治療措施。由于新生兒的生理解剖和免疫機制較為復雜、對疼痛及手術的耐受性較差,因此在新生兒先天性肛門閉鎖的圍手術期加強護理干預對提高臨床治療效果,降低并發癥發生率有重要意義[4]。在護理干預中加強術前保暖、胃腸減壓和建立有效的靜脈通路,有利于保證水電解質及熱量供給充足;術后做好瘺口、肛門護理,并加強保暖和預防肺部感染;出院時給予合理喂養,擴肛等出院指導;有助于提高治療效果,減少術后并發癥發生風險。本組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患者的胃腸功能恢復時間和出院時間均明顯短于對照組,其并發癥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這與黃藝娜[5]等研究結果相符合,進一步說明圍手術期綜合護理可有效促進患兒早日康復。
綜上所述,對先天性直腸肛門閉鎖小兒加強圍手術期護理干預,可提高療效,減少術后并發癥,值得臨床借鑒和應用。
參考文獻
[1]王雙雙. 探討先天性肛門閉鎖并直腸舟狀窩瘺行肛門成形術圍手術期護理的效果[J]. 中國保健營養, 2016, 26(11):293-293.
[2]陳艷秋, 劉嬌潔, 袁春華. 先天性肛門閉鎖合并直腸舟狀窩瘺及巨結腸1例護理[J]. 上海護理, 2016, 16(2):88-89.
[3]胡敏, 劉曉文. 小兒肛門直腸手術術后的護理干預[J]. 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 2016, 16(67):00095-00095.
[4]宋東建, 岳麗芳, 范應中,等. 先天性肛門閉鎖伴前庭窩瘺、并雙陰道雙子宮、右腎缺如及脊髓栓系畸形1例分析[J]. 醫學與哲學(B), 2016, 37(2):74-76.
[5]黃藝娜, 王良山. 先天性肛門閉鎖新生兒圍手術期護理研究[J]. 系統醫學, 2017, 2(3):157-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