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芳杰 鄭昆
【摘 要】目的:對部隊傷病員住院治療過程中的心理護理效果進行探究。方法:選取70例部隊住院傷病員,在常規護理基礎上加用心理護理干預,對護理前后患者的心理狀況進行對比分析。結果:觀察組患者的抑郁、焦慮以及恐懼等心理評分均要顯著優于對照組(P<0.05)。結論:通過心理護理模式能夠很好的緩解部隊傷病員的不良心理情緒,提升患者治療依從性,值得臨床應用推廣。
【關鍵詞】心理護理;部隊傷病員;住院治療
【中圖分類號】 R715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2-3783(2019)04-03-164-02
部隊人員主要處于封閉的管理環境下,在住院期間無法參與到正常的訓練中,還會有擔心影響訓練進度以及生活環境改變等心理問題,對于后續治療也會產生比較大的抗拒。在心理護理干預模式中,能夠對部隊住院傷病員的不良心理情緒進行有效的緩解,優化患者的心理狀況跟治療依從性。本次研究中選取了70例部隊傷病員,然后就心理護理干預效果進行了探究。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70例部隊住院傷病員作為研究對象,時間處于2017年8月~2018年8月。所有患者均為男性,年齡在18`36歲,平均年齡(27.4±3.6)歲,所有患者均排除精神疾病跟嚴重肝腎功能障礙。
1.2 方法
1.2.1 進行護理小組的建立
為了保障心理護理工作的順利推行,需要事先設立護理小組,配備護士5名,要求所有成員具備有良好的護理技能跟心理素質,對5名護士進行系統性培訓,培訓內容包含有綜合護理跟心理輔導等等。
1.2.2 健康教育
在患者入院之后,護理人員需要加強跟患者的溝通交流力度,隨后針對患者所患疾病進行針對性的健康教育工作。這樣能夠加深患者對于自身疾病以及治療方案的了解力度,避免錯誤認知的出現,自身的治療依從性也能夠得到進一步的提升。在健康教育過程中,要求護理人員充分考慮到患者年齡、文化水平跟心態等因素,保障整體健康教育效果。
1.2.3 心理護理
護理人員首先要對患者的心理需求進行準確評估,然后給予針對性的心理指導。在護理過程中需要對患者進行治療步驟跟治療過程中注意事項的講解,讓患者對于后續治療有充足的心理準備,減少應激反應的發生。此外護理人員還要加強跟患者的溝通力度,對患者提供可以用來傾訴的平臺,這樣可以促使患者不良情緒的宣泄,改善患者的心理狀態。針對不同心理狀態的患者還要進行心理護理方案的針對性選擇,具體如下。①抑郁心理的護理。當患者處于抑郁的心理狀態下時,會表現出郁郁寡歡跟缺乏情緒等臨床癥狀,主要是因為身體明顯不適、生活自理能力下降所導致的消極情緒。在進行抑郁患者的護理時,需要護理人員對患者進行耐心的開導,在結合患者護理需求基礎上給予針對性護理措施,來減輕患者的不適感,提高治療信心跟治療依從性。②焦慮心理的護理。焦慮患者臨床表現包含有煩躁、坐立不安、神經過敏以及心率跟血壓增高等等,對焦慮情緒產生的因素進行分析,主要是因為患者對自身疾病不夠了解,對治療過程恐懼以及害怕治療中出現意外癥狀等等,導致患者身心負擔進一步加重。對于存在有焦慮情緒的患者,要求護理人員進行耐心的照顧,對患者傾訴認真聽取,此外還要對患者進行住院起因、治療流程跟預后措施的仔細講解,提高患者對自身疾病跟治療流程的重視度,排解患者不必要的擔憂。護理人員需要對患者出現焦慮的原因進行分析,隨后給予針對性的心理疏導,來提高患者的治療依從性。
1.3 觀察指標
本次研究中主要采用SCL-90量表對70例患者在護理干預前后的恐懼、抑郁以及焦慮等心理狀態評分進行對比分析。
1.4 統計學方法
關于數據的處理與分析均采用SPSS22.0軟件,計數資料用%表示,計量資料則是(x±s)表示,進行t或者X2檢驗,組間差異,P<0.05,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在經過了心理護理干預措施之后,患者的恐懼、抑郁以及焦慮等心理狀態評分均得到了顯著的優化(P<0.05),見表1。
3 討論
部隊的傷病員在生病住院之后,因為身體不是以及心理壓力的影響,還會導致心理狀態處于應激狀態下,對于患者的神經系統、免疫系統以及內分泌系統均會造成顯著的影響,并直接影響到患者的治療以及預后效果。此外部隊的傷病員因為處于封閉式管理模式中,多是在軍區醫院來接受治療,因此在治療期間家人探望的可能性比較低,導致患者的不良情緒難以得到及時的緩解,從而出現一系列的不良情緒。而且在入院治療期間患者還無法進行正常的訓練以及學習,所處的生活環境也有著非常大的轉變,對于患者心理就造成了嚴重的影響。
為了保障治療工作的順利推行,要求跟軍區醫院能夠在結合患者心理狀態基礎上,給予針對性的心理護理干預,借此來改善患者的治療跟預后效果。通過心理護理干預措施的應用,可以對部隊住院傷病員的心理狀態進行顯著的改善,還可以充分滿足患者們的各項護理需求。一方面心理護理模式能夠強化患者對于疾病的認知程度,對于護患關系的優化也有著積極的意義。通過健康教育的方式能夠讓患者對疾病有正確的認知,來提高患者的治療信心以及治療依從性。此外心理護理干預模式還能夠對患者各項行為進行有效的改善,減少疾病對于患者身體帶來的不適感。
在本次研究中,給予了患者針對性心理護理干預措施之后,其恐懼、抑郁以及焦慮等心理狀態評分均得到了顯著的優化,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綜上所述,通過心理護理模式能夠很好的緩解部隊傷病員的不良心理情緒,提升患者治療依從性,值得臨床應用推廣。
參考文獻
[1]詹瓊瓊,姚芳,周軍.心理護理對部隊傷病員住院治療的影響[J].南昌大學學報(醫學版),2014,(2):56-58.
[2]杜娟,江啟成,丁體龍, 等.部隊突發疫情傷病員心理影響調查與護理對策研究[J].中國衛生事業管理,2014,31(6):466-467,475.
[3]李菁.部隊官兵訓練傷恢復期心理因素分析及護理干預[J].大家健康(中旬版),2018,12(5):243.
[4]管付巖,唐雪鵬,王崇, 等.馬里維和部隊軍人創傷后心理應激障礙及其護理干預研究[J].解放軍護理雜志,2017,34(18):4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