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麗
【摘 要】目的:評價骨折患者采取中醫特色臨床護理方案應用效果。方法:將本院2018年3月-2018年11月接收的69例骨折患者納入至本次實驗中,隨機分為兩組,對照組(n=34)行常規護理方案,研究組(n=35)則開展中醫特色臨床護理方案,比較兩組骨折愈合時間、住院時間、疼痛評分。結果:在骨折愈合時間、住院時間及疼痛評分方面,研究組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結論:骨折患者臨床護理期間,應用中醫特色臨床護理方案,不僅可以緩解疼痛,同時有助于骨折位置及早愈合。
【關鍵詞】骨折;中醫特色臨床護理方案;疼痛
【中圖分類號】 R248.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3783(2019)04-03-186-02
因為外力等因素作用損壞了骨結構的完整度及連續度最終誘發骨折,對于各年齡段人群均可能誘發該病。通常情況下,患者某一部位誘發骨折,在短時間內有效處理后,再加之長時間修養,即可使其機體功能恢復[1]。臨床表現如下:切口疼痛、軀干變形、肢體運動受限、局部肢體血液供應受阻腫脹等。臨床上,主要通過科學合理的治療及護理方案改善骨折癥狀,以便機體各項功能及早恢復。本課題主要針對本院接收的骨折患者采取中醫特色臨床護理方案的效果進行簡單分析,以下是具體報道。
1 研究資料與方法
1.1 研究資料
本次實驗對象為2018年3月-2018年11月本院接收的69例骨折患者,隨機分為兩組,對照組中(34例),有20例男患,14例女患;年齡取值16歲-74歲,均齡值數(36.41±4.21)歲;誘發因素:16例車禍傷,8例墜樓,6例外界暴力,4例摔倒;研究組中(35例),有22例男患,13例女患;年齡取值17歲-73歲,均齡值數(36.29±4.35)歲;誘發因素:14例車禍傷,9例墜樓,5例外界暴力,7例摔倒;組間基礎資料對比,包括年齡及性別,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常規護理方案:由護理人員定期監測患者身體各項指標,一旦出現異常狀況及時向主治醫生匯報,協助其進行相應的處理。在特定時間內調整患者體位,以便患者血液供應充足,降低壓瘡發生率。主動與患者交流、溝通,分散注意力,播放舒緩音樂,使其保持放松心態。如果疼痛顯著則遵醫囑服用止痛藥物等。
1.2.2 研究組
中醫特色臨床護理方案:①中醫飲食干預:1)血瘀型:清淡、易消化食物;忌油膩食物;2)寒濕型:均衡影響,禁止油膩、生冷食物的攝入;3)濕熱型:多食用爽口、清淡食物;4)肝腎虧虛:加強對營養飲食的關注,例如蟹類、豬肉等;5)氣滯血瘀型:三七聯合紅花泡水飲用;②中醫疼痛干預:對患者疼痛狀況進行準確評估,根據具體評估結果實施疼痛緩解方法,利用冷熱療法改善疼痛或者耳穴壓豆法。若疼痛十分顯著則服用止痛藥物;③中醫針灸干預:主穴如下:委中穴、陽陵泉穴和腎俞穴等,針灸方法以泄法針灸為主,20-30min/次,若腎氣虧損,則聯合殷門穴、承山穴、阿是穴等,平均2天進行1次;④中藥熏蒸干預:穩定性骨折采取中藥熏蒸,目的是活血化瘀、疏通經脈,藥物組成如下:海桐皮6g,當歸5g,乳香6g,紅花10g,沒藥6g,花椒10g,透骨草6g,防風15g,甘草3g,白芷3g和川芎3g,以具體病情為依據添加、刪減藥物,患處用溫水清洗,2次/日,30min/次;⑤中藥康復干預:術后開展適量的康復練習,以便骨折位置及早愈合。按摩穴位有助于緩解肌肉,使其保持放松狀態,實現局部毛細血管的擴張,具有疏通經脈、化瘀活血的租用。此外,利用中指手法按摩環跳穴、委中穴、承山穴等穴位,與此同時,揉搓疼痛及腰椎部位,每次20min,每日2次。⑥中醫情志干預:中醫認為心理作用在情緒及心理壓力改善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所以護理期間,護理人員應主動與患者溝通,了解患者內心情緒變化,并實施針對性心理指導。
1.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骨折愈合時間、住院時間及疼痛評分。疼痛評分判定依據為視覺模擬評分(VAS)[2],分值越低表示疼痛越輕。
1.4 統計學方法
本次實驗數據的處理均應用統計學軟件SPSS20.0,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檢驗值為t值,若P<0.05則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在骨折愈合時間、住院時間及疼痛評分方面,對照組分別是(68.52±7.95)d、(14.21±2.26)d和(2.31±0.49)分;研究組分別是(43.15±5.35)d、(7.59±2.31)d和(1.26±0.32)分;研究組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
3 討論
骨折誘發因素多種多樣,例如暴力、車禍、意外碰撞及墜落等。一旦誘發骨折,患者將產生不同程度的疼痛、腫脹及擦傷等。因為疼痛增加,大部分患者情緒波動較大,最終導致治療效果不理想。所以,需合理開展術后護理工作,但是,以往的護理方式過于單一,與患者實際需求相差較遠,基于此,研究人員不斷完善護理工作。
中醫護理工作的開展主要是為了患者身體各項機能及早恢復,聯合按摩、針灸等,有助于切口在短時間內愈合。中醫特色護理是一種新型的護理方式,其護理內容涉及較廣而且具有一定的針對性,利用按摩、針灸等可加快患者康復速度。合理飲食有助于患者身體營養均衡[3]。經本次實驗結果分為可知,研究組住院時間、骨折愈合時間及疼痛評分均較對照組更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由此可見,中醫特色臨床護理方案有助于患者骨折位置在短時間內愈合,減輕患者疼痛程度。
總而言之,將中醫特色臨床護理方案應用于骨折患者臨床護理中,在減輕患者臨床病痛的同時,有助于患者骨折位置及早愈合。
參考文獻
[1]張成瓊, 田玉蓮. 中西醫結合護理措施在胸腰椎骨折患者中的應用效果及患者疼痛狀況分析[J]. 湖北中醫藥大學學報, 2017, 19(5):95-97.
[2]黃娟娟, 楊立倩, 韋仁杰,等. 快優臨床護理路徑在股骨骨折手術患者中的應用[J]. 廣西醫學, 2017, 39(09):178-180.
[3]伊秀娟, 楊曉丹, 劉亞麗,等. 細節護理在下肢骨折患者術后跌倒預防中的應用效果[J]. 實用臨床醫藥雜志, 2017, 21(2):95-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