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明鵬
【摘 要】目的:探討頻發室性早搏經射頻消融治療后心功能變化。方法:以隨機的方式選取60例在本院進行頻發室性早搏治療的患者作為調查研究的對象病例選取時間為2016年1月-2017年2月。參與本次調查患者均接受射頻消融治療,分析治療前、治療后患者心功能以及左室射血分數變化情況。結果:治療后患者24h室性早搏次數明顯少于治療前、患者左室射血分數明顯高于治療前、患者心功能NYHA分級低于治療前,經對比結果證實兩組之間存有明顯差異(P<0.05)。結論:在頻發性室性早搏治療中,可采取射頻消融術治療方式,此方式安全有效,值得臨床借鑒和應用。
【關鍵詞】心功能;射頻消融;頻發室性早搏
【中圖分類號】 R197.8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2-3783(2019)04-03-214-01
頻發室性早搏是臨床常見疾病,本病是指患者在一分鐘內出現5次以及5次以上室性早搏現象。頻發室性早搏多以器質性心臟病變為基礎上而發生,常見的心臟病種類為風濕性心臟病、心肌病、冠心病、二尖瓣脫垂以及高血壓。根據筆者收集資料證實,我國頻發室性早搏發生率有所增長[1]。頻發室性早搏在臨床治療中以射頻消融術為主,但手術前與手術后,患者心功能指標水平發生改變[2-3]。我院為了分析手術前后患者心功能指標變化情況,選取60例患者進行對比調查,具體實施情況見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基本資料
以隨機的方式選取60例在本院進行頻發室性早搏治療的患者作為調查研究的對象病例選取時間為2016年1月-2017年2月。參與本次調查患者中有31例患者為男性、有29例患者為女性。患者年齡為31-78歲,平均年齡為(54.5±1.2)歲。本次調查經本院倫理委員會一致認同,參與本次調查患者均知曉本次調查并自愿參與。患者與患者之間年齡以及性別等一般資料均無明顯差異(P>0.05)。
1.2 方式
參與本次調查患者均接受射頻消融治療,具體流程如下:首先應根據患者實際情況選擇插管的途徑以及放置相應的電極導管,完成后對患者實施常規消融。在進行溫控消融電極放電的時候,應調整其溫度,將其調整為60℃左右,將功率調整為50W左右;使用冷鹽水導管放電時,應調整其溫度將其調整為50℃左右,將功率調整為30W左右,將鹽水流速調整為每min/17ml。如果在放電10秒內患者室性早搏癥狀消失或減少則停止消融;如果在放電十秒后出現和室性早搏形態相同短陣室速消失或減少,也應停止消融。在室性早搏消失后應固定2min。
1.3 指標觀察和評價
1.3.1 觀察治療前、治療后患者心功能變化。從24h室性早搏次數評價。
1.3.2 觀察治療前、治療后患者左室射血分數變化情況。
1.3.3 觀察治療前、治療后患者心功能NYHA分級情況。
1.4 統計學方式
本次調查結果均輸入統計學軟件檢測,P<0.05時說明存在差異并具備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治療前、治療后患者心功能變化對比
治療前患者24h室性早搏次數為2511±1198次,治療后患者24h室性早搏次數為259±207次,治療后患者24h室性早搏次數明顯少于治療前,經對比結果證實兩組之間存有明顯差異(P<0.05)。
2.2 治療前、治療后患者左室射血分數變化情況
治療前患者左室射血分數為0.45±0.05分,治療后患者左室射血分數為0.59±0.06分,治療后患者左室射血分數明顯高于治療前,經對比結果證實兩組之間存有明顯差異(P<0.05)。
2.3 治療前、治療后患者心功能NYHA分級對比 治療前患者心功能NYHA分級為2.8±0.6級,治療后患者心功能NYHA分級為1.2±0.5級,治療后患者心功能NYHA分級低于治療前,經對比結果證實兩組之間存有明顯差異(P<0.05)。
3 討論
室性早搏是臨床常見疾病,根據疾病種類的不同可分成兩種類型,即為偶發室性早搏和頻發室性早搏,但以頻發室性早搏更為常見。頻發室性早搏患者除了給日常生活和工作造成不便的影響之外給患者生存質量也造成極大的影響,為此對頻發室性早搏患者實施早期干預和治療,可改善預后,提升患者生存質量。頻發室性早搏在臨床治療中,常用治療方式為射頻消融治療[4-5]。射頻消融治療方式是利用電極釋放射頻電能轉化為熱能,在溫度達標后通過放電將心肌細胞壞死、變性、脫水組織消融后起到根治頻發室早功效。射頻消融治療方式可起到恢復房室節律舒縮活動,從而實現改善冠狀動脈供血情況以及降低能量消耗情況,降低細胞凋亡率,從而實現心肌重構的目的。根據筆者收集資料組證實,在頻發性室性早搏治療中,射頻消融治療有效率可達91%,而且伴隨著我國經濟發展和提升,醫療水平的改善,醫療器械的完善,射頻消融技術也不斷成熟,現如今射頻消融技術更加成熟,其治療效果更為顯著。我院為了調查射頻消融術實施效果,選取60例患者作為調查、研究對象,發現治療后患者24h室性早搏次數明顯少于治療前、患者左室射血分數明顯高于治療前、患者心功能NYHA分級低于治療前,經對比結果證實兩組之間存有明顯差異(P<0.05),由此可見,射頻消融術可提升治療效果。
綜上所述,在頻發性室性早搏治療中,可采取射頻消融術治療方式,此方式安全有效,值得臨床借鑒和應用。
參考文獻
[1]譚紅偉,張旭敏,鄒譽,等.起源于左冠狀動脈竇及右冠狀動脈竇的室性早搏心電圖特征分析及射頻消融治療[J].國際心血管病雜志,2016,43(3):172-175.
[2]王璐璐,韓冰.經導管射頻消融治療頻發室性早搏對左心結構功能的影響及臨床療效[J].中國循證心血管醫學雜志,2016,8(10):1214-1215.
[3]張瑞波.分析射頻消融用于室性早搏觸發特發性室性心動過速/心室顫動患者治療中的臨床效果[J].航空航天醫學雜志,2018,v.29;No.183(4):39-41.
[4]付敏.射頻消融對冠心病冠狀動脈支架植入術后伴發頻發室性早搏患者左心室的影響[J].中國慢性病預防與控制,2017,25(7):543-544.
[5]許承志,徐健,崔惠康,等.EnSite標測下射頻消融對特發性右室流出道室性早搏患者的療效及心肌酶學影響[J].第三軍醫大學學報,2017,39(21):2105-2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