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濤
【摘 要】目的:分析探討快速成型技術應用于口腔修復中的臨床效果。方法:選取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接受口腔修復治療的患者80例,隨機分成兩組,一組為對照組,采用常規方法進行口腔修復;另一組為觀察組,采用快速成型技術進行口腔修復,比較兩組患者修復治療后的臨床效果。結果:觀察組40例患者中有效修復97.5%,修復的滿意率為92.5%;對照組患者有效修復80.0%,修復的滿意率為75.0%,兩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患者修復后觀察組有2例患者出現不良反應,對照組出現不良反應5例,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快速成型技術能夠提高口腔修復的臨床效果,以改善患者的口腔健康狀況和生活質量,患者修復后牙列間歇的滿意程度較高,值得在臨床治療中推廣使用。
【關鍵詞】口腔修復;快速成型技術;滿意
【中圖分類號】 R365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2-3783(2019)04-03-236-01
隨著人們生活方式的改變,人們越來越注重口腔健康,也開始重視口腔牙齒與面容的協調。據相關的統計結果表明,絕大多數的人們認為口腔的協調性可影響到其自身面容的呈現狀態以及生活的質量,因而使其萌生口腔修復的意愿,但是據相關的研究發現,口腔存在缺陷的患者還會在字詞的發音、語言的交流上存在障礙,因此還會給人們的心理健康狀態帶來影響,由此可見,口腔狀態良好與否的影響性不容小覷。快速成型技術是近年來廣被臨床應用的口腔修復技術,具有常規修復技術中不可比擬的優越性,并獲得大多數患者的認可,因此本研究為了進一步分析該技術的臨床價值,但是,多數人存在不同程度的牙齒間隙等問題。傳統的修復方法雖然能夠有效的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但是患者修復后會出現很多并發癥及不良反應,給患者帶來很大的痛苦。為了探討快速成型技術在口腔修復中的應用效果,本研究對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來我診所診治的80例患者資料進行分析,對比了快速成型技術和常規方法在口腔修復中的臨床效果和不良反應發生,分析報告如下:
1 資料和方法
1.1 一般資料
對本診所接收口腔修復的80例患者入院資料進行分析,80例患者均存在口腔疾病(包括頜面損傷、顳下頜關節癥、牙周病、牙列缺失、牙列缺損、牙體損傷等)。將這些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兩組,每組各有40例患者,觀察組患者中有男性22例,女性18例,年齡38~80歲,平均(48±5.5)歲。對照組患者當中有21例男性患者和19例女性,年齡39~85歲,平均(47±5.3)歲。兩組患者對其修復方案等完全知情,患者年齡等資料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首先醫護人員對患者進行常規檢查,如患者的血壓、體溫等。對照組采用常規方法進行修復,觀察組采用快速成型技術進行修復,其具體措施如下。首先,口腔修復患者要接受醫療人員對其口腔的掃描,通過CT檢查患者的頜面部,來采集患者的口腔修復數據。在計算機上進行三維模型重建,通過分層處理建立三維模型,產生加工路徑。然后采用分層處理方法修剪其輪廓,在計算機控制下一層一層地堆積材料,最終得到原型產品。其后,醫護人員還要再對產品進行打磨、拋光和繁雜的二次固化,進一步提高其強度。最后患者要定期復診,根據患者的使用感受進行調整和修正。
1.3 觀察指標
對兩組口腔修復患者修復后的不良反應以及總體效率觀察比較,采用問卷調查的方式調查患者的滿意度。
1.4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15.0軟件分析,計數資料采用百分比表示,數據對比采取X2校驗,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p<0.05表示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對比兩組患者修復后的總體有效率和患者對修復結果的滿意度。本次研究中,觀察組在修復有效率及患者滿意度方面表現均優于對照組,兩組差異顯著。觀察組40例患者中有效修復39例患者(占97.5%),37例患者對修復效果比較滿意,修復的滿意率為92.5%;對照組患者有效修復32例(占80.0%),效果滿意者30例,修復的滿意率為75.0%,兩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患者修復后觀察組有2例患者出現不良反應(占5%),對照組出現不良反應5例(占12.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臨床上為了滿足人們對口腔狀態的需求,于早期就提出了相應的常規修復技術,雖然在一定的程度上同樣對患者的口腔起到良好地修復作用,但是其在材料的選取、在制作的呈現以及時間、成本等方面均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而從客觀地角度上分析,其修復性相對較低;快速成型技術又名快速原型制造,是近年來廣被用于臨床口腔修復的應用技術,經過具體的分析表明:快速成型技術是一種基于材料堆積的高新制造技術,主要是將分層制造、材料科學、數字控制等技術集于一身,然后利用其自動、快速、直接、精確等特點將人們的設計思想轉變為具有一定功能現實原型,甚至是直接制造出零件,從而為實現制作原型零件、校驗新設計理念等提供高效低成本的手段;相較于常規的修復技術而言,其優越性還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①對制造原型的材料選取不受限,各種金屬或非金屬類的材料均可被使用;②在數據的核對以及原型的制作過程中具有精準性、復制性、互換性高等特點;③在制造工藝、制造原型等加工上亦可達到快速等效果,尤其是在制作品復雜曲面時;④加工制作的周期較短,成本較低;⑤由高度技術組成,可實現設計制造的一體化;因而在臨床的口腔修復中具有更為可觀的總有效性。
本文結果顯示,觀察組在修復有效率及患者滿意度方面表現均優于對照組,觀察組患者有效修復率97.5%,高于對照組患者有效修復率80.0%。患者對修復效果滿意度情況,觀察組修復的滿意率為92.5%,對照組效果滿意率為75.0%,兩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同時,結果顯示,快速成型技術修復的患者出現不良反應的情況較常規成型技術少。
綜上所述,口腔疾病患者采用快速成型技術進行修復效果理想,患者修復后牙列間歇的滿意程度較高,且患者修復后不易產生其他并發癥,值得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潘巧玲,袁家侃. 快速成型技術在口腔修復中的應用效果評價[J]. 上海口腔醫學,2017,26(03):343-345.
[2]丁斌. 數字化快速成型技術在制作口腔修復體矯正口腔中的應用[J]. 中國衛生產業,2016,13(29):101-103.
[3]萬英明,許寧. 快速成型技術和常規方法在口腔修復中的效果對比研究[J]. 航空航天醫學雜志,2015,26(03):270-2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