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軍
【摘 要】目的:研究小兒急重癥支原體肺炎的臨床急救方法以及急救效果。方法:挑選2017年12月-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40例小兒急重癥支原體肺炎患兒,所有患兒都得到有效救治,回顧分析急救過程,總結急救經驗,分析急救成效。結果:經過急救處置,所有患兒全部康復出院,沒有出現死亡病例,也沒有嚴重并發癥留下,救治效果良好。結論:針對小兒急重癥支原體肺炎患兒,應用及時有效的急救措施,可以防止出現嚴重并發癥,保證患兒生命質量,小兒急重癥支原體肺炎的急救關鍵就是把控患兒體溫、提升血氧飽和度、預防感染。
【關鍵詞】小兒急重癥支原體肺炎;急救方法;效果
【中圖分類號】 R197.3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2-3783(2019)04-03-243-02
支原體肺炎,又稱作原發性非典型肺炎,臨床主要癥狀為咳嗽,無突出體征,無明顯的呼吸困難、缺氧、感染中毒的現象,通過胸片檢查反映有間質性肺炎存在[1]。本文研究小兒急重癥支原體肺炎的臨床急救方法以及急救效果,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12月-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40例小兒急重癥支原體肺炎患兒,男26例,女14例,年齡2個月-4歲,平均年齡(1.3±0.4)歲。
1.2 方法
1.2.1 胸部X線
所有患兒接受胸部拍片,結果表明12例為單側或雙側間質性肺炎,28例系單側或雙側大葉性肺炎。合并胸腔積液7例,肺不張5例,氣胸3例。
1.2.2 急救
(1)輸氧、給予輔助呼吸
給所有患兒輸氧,頻率為4L/min,30例患兒應用鼻管吸氧,10例患兒應用面罩吸氧。8例并有呼吸衰竭患兒,采取輔助呼吸治療。
(2)降低體溫急治
采用藥物降溫與物理降溫。體溫超過40℃的患兒,降溫時,應用解熱鎮痛藥物,并用酒精擦拭和冰敷患兒機體,以物理方法降溫,從而快速降低患兒體溫。
(3)鎮靜救治
應用鎮靜治療,以減少患兒耗氧量,同時防止出現高熱驚厥的現象。
(4)止咳平喘
給患兒應用強力鎮咳藥,使用可待因、喘息定等藥物,已起到鎮咳、平喘的功效。
(5)激素治療
科學合理使用激素對患兒進行治療,從而較好降低肺內滲出,控制患兒體溫。
(6)強心治療
針對合并心衰的患兒,采取強心治療。
(7)抗生素治療
應用廣譜抗生素進行治療,靜脈注射頭孢曲松鈉注射劑,每天劑量40~80mg/kg,分兩次注射。在確診病癥后,注射阿奇霉素注射液,每次劑100~400mg,每天注射1次,持續注射3d。
(8)注射丙種球蛋白治療
給所有患兒靜脈注射丙種球蛋白,每次劑量400~500mg/(kg·d),每天注射2次。
2 結果
2.1 救治成效
所有患兒得到及時急救治療,并接受后續治療,所有患兒全部康復出院,住院時長5~22d,平均(15.2±5.7)d。沒有嚴重并發癥留下。
2.2 不良反應
治療過程中,1例患兒有輕微腹瀉現象,不良反應機率2.50%,患兒用藥3d后,癥狀自行消退,對后面治療沒有造成影響。其他患兒沒有不良反應出現。
3 討論
支原體肺炎指由于肺炎支原體引發肺實質或肺間質位置出現急性感染,主要發病群體為學齡兒童,青年,近些年來,小兒急重癥支原體肺炎發病人數不斷增加,主要表征是強烈且頑固性咳嗽、渾身發熱,肺部體征不多。
小兒急重癥支原體肺炎患兒的征兆為除具有一般性支原體肺炎,并出現壞死性肺炎與肺大葉實變[2]。患兒的年齡不同,其體征會有所不同,實踐發現,通常年齡稍大患兒的典型性肺部體征比較缺失,極為常見的是肺部兩側發生病變,鑒于支原體肺炎體征無典型特征,僅憑體征是很難確診疾病,因而,患兒應當接受支原體檢驗,以盡早確診疾病。
因為急重癥支原體肺炎的病情較重,特別是嬰幼兒患兒,其病情發展迅速,更多損傷肺外系統,所以,需要及時采取對癥治療。本次研究的40例患兒在急救過程中,我們都采取輸氧與輔助呼吸、降低體溫、強心治療等治療措施,并同時應用抗生素、激素、丙種就蛋白進行治療,收到良好成效。
給患兒輸氧,應用鼻管給氧或面罩給氧的方式,每分鐘輸氧量為4L,對于合并呼吸衰竭患兒,采用輔助呼吸治療,從而對患兒的正常呼吸進行有效調節;用物理、藥物降溫方法給患兒降溫,對于體溫超過40℃的患兒,急救時同時應用解熱鎮痛藥物與冰敷、酒精擦拭的降溫手段,快速降低患兒體溫;因為高燒會引發患兒有驚厥現象,故應用鎮靜藥物,起到治療預防的作用,同時有效減少患兒的耗氧量,若未及時有效控制發燒,就會對重要蛋白質的完整性與功能德造成嚴重威脅,引發細胞應激,出現心臟梗死,神志失常,故救治小兒急重癥支原體肺炎的核心就是較好控制與降低患兒體溫;對于咳嗽、咳痰,采用可待因、喘息定等藥物,發揮止咳、平喘的功效;合理采用激素治療,可較好降低肺內滲出,并較好控制患兒體溫;采用強心治療合并心力衰竭的患兒;采用頭孢曲松鈉注射劑等廣譜抗生素進行治療,阿奇霉素作為首選抗菌治療藥物,其可以較好減少治療時長,減少副作用[3];丙種球蛋白靜脈治療方法屬于生物被動免疫治療手段,其作用原理是注射免疫球蛋白內包含的抗體至患者機體中,促使患者的機體在短時間內,由低免疫狀態或無免疫狀態轉變成暫時免疫生物保護狀態。抗體與抗原相互間會產生作用,可以對毒素加以直接中和,并可對病毒、細菌起到殺滅的功效[4]。所以,應用丙種球蛋白免疫球蛋白生物制品進行治療,可以較好避免細菌感染與病毒性感染。
綜上所述,針對急重癥支原體肺炎患兒,及時采取有效急救措施,可以預防出現嚴重并發癥,保證患兒生命質量,較好把控患兒體溫,增強患兒的血氧飽和度,并預防感染是整個急救的關鍵所在。
參考文獻
[1]曹佳穎,潘家華.兒童重癥支原體肺炎的診斷與治療[J].中華全科醫學,2018,16(11):1777-1778.
[2]楊明娟,姜凱.兒童重癥支原體肺炎的臨床特征和治療研究[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8,5(82):1,3.
[3]萬淑娟,劉瑞志,呂云香.兒童重癥支原體肺炎的臨床特征和治療探討[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7,4(22):4232.
[4]張靜,馬洪美,侯瑞英等.兒童重癥支原體肺炎臨床分析[J].濰坊醫學院學報,2017,39(01):6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