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富
【摘 要】目的:本文主要分析多靶點治療應用在難治性成人腎病綜合征患者中所取得的臨床效果。方法:選取2015年1月~2018年1月本院收治的難治性成人腎病綜合征患者60例納入本次研究之中,常規組30例接受潑尼松聯合環磷酰胺治療,實驗組30例患者接受多靶點治療,對常規組和實驗組患者治療效果展開分析。結果:實驗組在本次研究之中患者治療有效率明顯優于常規組,組間結果對比存有明顯差異(P<0.05)。實驗組在本次研究之中不良用藥反應率和常規組無明顯差異,組間結果對比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難治性成人腎病綜合征患者接受多靶點治療,可有效改善患者腎功能,維持患者機體免疫功能,值得推廣。
【關鍵詞】難治性;他克莫司;腎病綜合征;多靶點;效果
【中圖分類號】 R181.3+2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2-3783(2019)04-03-249-01
難治性成人腎病綜合征在臨床之中主要是指激素抵抗性、復發性、激素不耐受性或激素依賴性腎病綜合征,在原發性腎病綜合征之中占百分之四十,患者治療困難,預后較差[1]。本文主要分析多靶點治療應用在難治性成人腎病綜合征患者中所取得的臨床效果,研究如下文詳述:
1 研究資料
1.1 患者資料
選取2015年1月~2018年1月本院收治的難治性成人腎病綜合征患者60例納入本次研究之中,按照患者在本院治療的時間順序納入分組之中,常規組男女之比為19:11,平均年齡為(37.57±4.18)歲,平均病程為(9.6±3.8)個月。實驗組男女之比為17:13,平均年齡為(38.19±4.73)歲,平均病程為(9.3±3.6)個月。本次研究之中實驗組和常規組進行資料展開分析,結果無明顯差異(P>0.05)。
1.2 方法
常規組30例接受潑尼松聯合環磷酰胺治療,潑尼松起始劑量60mg/d,清晨頓服,患者連續用藥八周之后藥物劑量遞減5mg/d,藥物應用劑量減少至20mg/d之后,每一周遞減5毫克,直至患者停藥。環磷酰胺12mg/kg靜注,總量低于150mg/kg,間隔一天用藥一次,患者連續用藥一年。實驗組30例患者接受多靶點治療,按照患者的體質量給予藥物,若患者體質量低于50kg,則患者每天接受3毫克他克莫司、0.75克霉酚酸酯;若患者體質量超過50kg,則患者每天接受3毫克他克莫司、1克霉酚酸;將藥物分為2次空腹服用,服用時間間隔12小時,持續用藥半年。在用藥第七個月,每天霉酚酸酯應用0.5克、2克他克莫司,分兩次服用;持續用藥半年。患者潑尼松起始劑量為60mg/d,清晨頓服,持續用藥一個月之后,每兩周劑量遞減至5mg/d,劑量減至20mg/d之后,每兩周劑量遞減2.5毫克,直至患者停藥。
1.3 統計學研究 數據處理經PPSS22.0統計軟件進行,經(n%)對計數資料進行表述,經(x±s)對計量資料結果展開表述,經P<0.05對檢驗水準進行表述,若P小于0.05,本則證實研究有臨床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治療有效率分析
實驗組在本次研究之中患者治療有效率明顯優于常規組,組間結果對比存有明顯差異(P<0.05)。詳細見表1:
2.2 兩組患者不良用藥反應分析
實驗組患者共8例患者出現不良反應,其中2例患者血糖升高,2例患者白細胞減少,4例患者惡心、嘔吐,不良用藥反應率為26.67%;對照組患者共10例患者出現不良反應,其中5例患者惡心、嘔吐,2例患者血糖升高,2例患者肺部感染,1例患者白細胞減少, 不良用藥反應率為33.33%;實驗組在本次研究之中患者用藥不良用藥反應率和常規組無明顯差異,(P>0.05)。
3 討論
腎病綜合征在早期炎癥反應亢進、免疫失衡和腎病綜合征之間有密切關聯,糖皮質激素類藥物應用在該病之中有明顯的抑制炎癥反應,但是因為該病對激素類藥物治療的敏感度比較低,患者容易反復發作,因此整體治療效果十分有限[2]。多靶點治療為新型免疫抑制療法,潑尼松為常用藥物,霉酚酸酯屬于抗代謝免疫抑制劑,克選擇性作用在T淋巴細胞增值,多靶點治療可充分發揮藥物的協同作用,降低不良用藥反應發生率[3]。本次研究結果顯示,實驗組在本次研究之中患者治療有效率明顯優于常規組,組間結果對比存有明顯差異(P<0.05)。實驗組在本次研究之中不良用藥反應率和常規組無明顯差異,組間結果對比無統計學意義(P>0.05)。概而言之,難治性成人腎病綜合征患者接受多靶點治療,可有效改善患者腎功能,維持患者機體免疫功能,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劉雪,徐巖.多靶點治療難治性膜性腎病患者的臨床觀察[J].中國中西醫結合腎病雜志,2018,19(09):784-786.
[2]朱鶯斐.小劑量激素聯合環孢素A和來氟米特多靶點免疫抑制在老年特發性膜性腎病中的應用價值[J].現代實用醫學,2018,30(08):1066-1068.
[3]李志強.多靶點療法配合小柴胡湯加減治療難治性腎病綜合征療效觀察[J].實用中醫藥雜志,2018,34(05):568-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