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述鵬
【關鍵詞】地塞米松;預防;增強掃描;過敏反應
【中圖分類號】 R249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2-3783(2019)04-03-256-01
CT增強的目的是增強病灶和血管與周圍組織的對比,以利于發現病灶或更清晰地顯示病灶的范圍和性質,對病變的定性診斷提供有價值的信息。CT平掃雖然能夠發現一些病變,甚至可以診斷一些疾病,但CT掃描不能或不易發現有些病變如血管畸形、早期癌癥和轉移瘤等,CT掃描也不能反映病變血液供應的情況,對某些惡性病變不能準確地判斷病灶的范圍和分期情況。因此,為了提高病變的顯示率,更好地明確病變的性質,確定病灶的范圍和臨床分期,為臨床合理治療提供依據,CT增強檢查是不可或缺的手段,雖然,目前的造影劑是非離子型的造影劑,比傳統的離子型造影劑安全可靠。但是患者仍然會出現不良反應,而嚴重不良反應的發生可能危及患者的生命或者導致患者某些器官永久性功能障礙。因此,在進行CT增強檢查時執行各項安全對策就顯得特別重要。鎮江市第一人醫院新區分院于2018年6月-10月把PDCA理論應用于CT增強檢查存在的安全問題,取得了一些成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7年6月-10月和2018年6月-10月我院就診需進行CT增強的患者共320例,把2017年6月-10月的患者設置為對照組,把2018年6月-10月的患者設置為觀察組,兩組患者分別為160例。對照組男23例,女17例,年齡(32-88)歲,平均(65.1±1.9)歲;觀察組患者,男25例,女15例,年齡(35-86)歲,平均(64.3±2.1)歲。兩組患者均沒有對碘過敏,檢查種類如下:癌癥術前CT增強檢查,血管造影檢查,CTU等。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性別、年齡、病種)經統計學處理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對照組方法
醫師確定患者需要做CT增強檢查時,必須篩查患者的禁忌癥,如:是否具有過敏體質、是否對碘過敏、是否具有高血壓及心臟病等,如果患者具有過敏體質則應該慎用,需做好如下工作:選用安全性更高的碘克沙醇,并且由主治醫師陪同檢查(對碘過敏的患者禁用CT增強檢查)。向患者解釋常規的注意事項,在CT掃描前靜脈推注地塞米松5毫克(排除禁用地塞米松的患者)。其余無任何禁忌癥的患者由主治醫師開出申請單即可,然后由放射科護士確認無禁忌癥后進行靜脈注射造影劑,由技師進行CT增強掃描,檢查結束后,護士立即拔除留置針,吩咐患者休息20分鐘無反應后方可離開。
1.2.2 觀察組方法 在對照組方法的基礎上,對于患者CT增強檢查存在的安全問題及對策運用PDCA理論,具體方法如下。
1.2.2.1 CT增強檢查存在的安全問題 由相關人員共同討論患者CT增強檢查存在的安全問題,具體安全問題如下:(1) 臨床醫師方面,未對患者的精神狀態進行評估;未對精神狀態不佳的患者進行預防性抗過敏藥物的處理;高血壓的患者未進行降壓處理;心肺疾病的患者癥狀未得到控制就讓患者做CT增強檢查;對>70歲以上的老年患者、心肺疾患的患者選用造影劑的種類不當。(2) 護士方面,護士僅告知腹部CT增強的患者飲水,未告知其他患者也需適量飲水;抗過敏藥物的使用時間不正確;對患者的靜脈選擇不當;患者的體位安置不正確;靜脈穿刺成功后,對患者靜脈穿刺部位的上方是否受壓未進行評估;快速靜脈推注造影劑前對患者的靜脈穿刺處的藥液是否外滲觀察不細致;患者CT增強檢查結束后立即拔除留置針;新上崗的護士處理造影劑外滲的能力不足;未對每一位患者做好推注造影劑前的告知事項;當患者出現過敏反應時,不能立即判斷。(3) 技師方面,患者CT掃描部位以外的敏感部位的防護工作未落實,個別技師未經護士許可就開始推注造影劑。
1.2.2.2 對策
(1) 臨床醫師方面,對患者的安全問題評估進行細致全面的評估,具體如下:除了對患者進行常規的問題進行評估,尚需對患者的精神狀態進行評估,患者精神狀態不佳時(如虛弱、過度饑餓)機體易轉化為過敏體質,應該慎用CT增強檢查,在進行CT增強檢查前,進行地塞米松靜脈注射,這種方法能夠有效防止速發型過敏反應對人體的傷害[1],同時,馬素文的研究結果也顯示:CT增強造影前靜脈注射地塞米松可降造影劑過敏反應的發生率;對高血壓的患者進行降壓處理后方可進行CT增強檢查;心肺疾病的患者需待病情穩定后方可進行CT增強檢查;對>70歲以上的老年患者、心肺疾患的患者、體質虛弱者選用比較安全的碘克沙醇。(2)護士方面,所有進行CT增強檢查的患者均需要飲水,以減輕或減少嘔吐的發生[2];抗過敏藥物的使用時間應該在靜脈推注造影劑前至少15分鐘;應該選擇粗而直的靜脈血管;安置患者平臥位、頭偏向機房門的一側[3],可以防止患者嘔吐所導致的窒息,同時也有利于觀察患者的神志和面色;靜脈穿刺成功后,對患者上肢靜脈穿刺處的上方是否存在靜脈血管受壓進行評估,如果患者的衣袖壓住血管,應該讓患者更換病員服,如果有手鐲壓住血管也應該取下;快速靜脈推注造影劑前對患者的靜脈穿刺處應該觀察5秒以上以發現是否有造影劑外滲(不包括CTA檢查,因為CTA檢查在CT掃描前已經進行了生理鹽水的通暢試驗);患者CT增強檢查結束后不要立即拔除留置針,保留20分鐘左右再拔除,以便患者出現過敏性休克能夠及時進行搶救;新上崗的護士虛心向高年資護士學習造影劑外滲的處理方法;在進行推注造影劑前必須告知患者在檢查過程中如果感覺胸悶、呼吸困難必須招手示意;熟練掌握造影劑過敏反應的表現,當患者出現過敏反應時就能正確判斷。具體表現如下:面部潮紅、眼鼻分泌物增加、結膜充血、咳嗽打噴嚏、頭痛頭暈、發熱皮疹、惡心嘔吐、腹痛腹瀉、胸悶氣短、耳面部水腫、聲音嘶啞、喉頭水腫、肢體抽動、過敏性休克的表現等。(3)技師方面,認真做好患者CT掃描部位以外的敏感部位的防護,放射科已經把此問題作為品管圈的主題正在進行改善中,此外,技師應該與護士密切配合,在得到護士確認患者可以推注造影劑的情況下方可推注造影劑。
2 結果
2.1 兩組安全對策評分的比較
觀察組與對照組執行安全對策的評分相比較,臨床醫師分別為4.01和1.03;護士分別為10.02和4.23;技師分別為2.00和1.08,觀察組均有了明顯提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 討論
CT增強檢查不良反應發生率為 7.33%[4]。CT增強檢查后極少數患者由于特異性體質,易引起過敏反應的發生[5-8],其中嚴重的不良反應為過敏性休克,過敏性休克如果搶救不及時,將會危及患者的生命,另外,過敏反應所致的嘔吐也有可能導致患者在檢查過程中發生窒息而危及生命,同時,造影劑為高滲液體,由于患者自身因素或醫務人員的操作不當,將會導致藥液外滲(發生率約1%[9]),藥液外滲將會導致患者局部肢體腫脹,嚴重的導致肢體壞死,甚至引起急性腎功能衰竭而危及患者的生命。同時,由于靜脈推注造影劑為高壓注射,如果患者的心肺功能不良,易引起急性心力衰竭而危及患者的生命,而放射科的地理位置大多數醫院遠離臨床科室,存在著搶救不及時的可能性。因此,尋找CT增強檢查存在的安全問題并解決這些問題具有深遠意義。本次研究結果顯示:對照組和觀察組實施安全對策的評分相比較,臨床醫師、護士、技師分別提高了2.98分、5.79分、0.92分,均有了明顯提高(P均<0.05)。觀察組評分明顯提高為減少CT增強檢查不良反應的發生率或者減輕不良反應的嚴重程度提供了必要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