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勇
【摘 要】目的:探究梅毒和艾滋病等傳染病預防控制措施。方法:于2016年3月~2018年4月期間,抽取120例經過血液檢查無梅毒和艾滋病感染的體檢者作為觀察對象,將其分為甲乙兩組,甲組接受針對性的梅毒和艾滋病預防控制措施,乙組不接受預防干預。分別觀察兩組的梅毒和艾滋病感染率,并對比兩組對干預措施的滿意率。結果:甲組中59例未出現感染情況,感染率為1.7%,乙組中51例未表現出受到感染,則感染率為15.0%,兩組間進行比較的差異明顯(P<0.05);同時,甲組中對于預防干預措施的滿意度為100.0%,乙組為80.0%,甲組明顯高于乙組(P<0.05)。結論:加強梅毒和艾滋病的預防控制措施,能夠提升群眾對于梅毒和艾滋病的知曉率,積極配合預防工作,降低受到感染的幾率,有益于維護公共衛生安全,值得推廣。
【關鍵詞】梅毒;艾滋病;預防控制
【中圖分類號】 R759.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3783(2019)04-03-262-02
梅毒和艾滋病是十分危險的疾病,會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身體健康造成非常大的危害,并且有研究發現,艾滋病患者還可能出現椎旁膿腫的情況,需要引起高度重視。近年來,梅毒和艾滋病毒感染的人群日益增加,但臨床上尚無徹底根治梅毒和艾滋病的方法,只能通過服藥來延緩發展,因此,對梅毒和艾滋病的傳播現狀以及預防措施策略進行分析,對降低梅毒和艾滋病的傳播率十分有著一定的積極意義。本次研究抽取120例經過血液檢查無梅毒和艾滋病感染的體檢者作為觀察對象,將其分為兩組后,通過對比分析來探究梅毒和艾滋病等傳染病預防控制措施,詳細如下。
1 一般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于2016年3月~2018年4月期間,抽取120例經過血液檢查無梅毒和艾滋病感染的體檢者作為觀察對象,排除標準:①存在智力障礙,不能配合護理工作和實驗觀察者;②合并其他系統嚴重疾病,如心腦血管疾病、結締組織病、腎臟疾病;③近期有嚴重感染、手術等應激情況;④同時補充性激素、生長激素者;⑤同時合并垂體后葉受損者;⑥對激素藥物過敏者。將觀察對象分為甲乙兩組,每組n=60。采用抽簽法將其分為甲組(60例)和乙組(60例)。甲組,男性32例,女性28例;年齡28~55歲,平均年齡(38.26±1.12)歲;B組,男性31例,女性29例;患者年齡27~56歲,平均年齡(38.11±1.21)歲。所選取的觀察對象年齡、性別等一般資料經統計學(SPSS19.0)處理后,結果顯示P>0.05,因此可知患者一般資料差異不具有統計學意義,實驗可行。
1.2 方法
乙組采取常規指導,進入醫院對觀察對象的基本情況進行簡單的登記,通過開講座、發傳單等方式,幫助其了解梅毒和艾滋病病理知識,提供必要的幫助,指導調節日常生活習慣、告知飲食禁忌等等。甲組在常規指導基礎上接受預防措施,護理人員應針對性的向觀察對象講解梅毒和艾滋病的預防及護理方法,讓家屬從旁協助,提高對患者的預防效果。心理指導:通過心里評價表患者進行心理狀況評估,結合患者的家庭狀況、成長背景、病情、心理素質等,對患者的心理狀況進行綜合有效的評價,并根據評價結果對患者進行針對性的心理指導。了解患者關于日常、飲食等方面的要求及習慣,盡量根據患者的要求作出一定的調整,最大程度的滿足患者的需要;其次,護理人員應幫助患者了解梅毒和艾滋病的相關知識,幫助患者打消顧慮。醫院內建立相關救助站,患者可以隨時到救助站內了解病理知識、購買藥物等等。患者自身也要做好保護工作,飲食方面則多補充維生素,做好補鈣工作,增強患者身體抵抗力。觀察對象在家中時,仍要繼續進行指導,通過電話聯系、定期隨訪等方式,為患者進行生活和習慣上的指導。
1.3 觀察指標
①統計對比兩組中出現梅毒和艾滋病感染者,并對比總的感染率;②干預指導完成后,通過問卷調查的方式,對兩組觀察者進行滿意度調查,分為滿意、一般以及不滿意,記錄并對比兩組的總滿意度(滿意+一般)。
1.4 統計學處理
①觀察記錄兩組中出現梅毒和艾滋病的感染者,對比最終的感染率;②預防干預滿意度評價:分為滿意、一般、不滿意三個指標,通過隨訪調查、電話隨訪、微信評價等多種方式進行綜合評分,記錄總的干預滿意度(滿意+一般)。
2 結果
甲組中59例未出現感染情況,感染率為1.7%,乙組中51例未表現出受到感染,則感染率為15.0%,兩組間進行比較的差異明顯(X2=6.3333;P<0.05);同時,甲組中對于預防干預措施的滿意度為100.0%,乙組為80.0%,甲組明顯高于乙組(P<0.05)。見表1.
3 討論
近年來,艾滋病的發生率呈現上升趨勢,并且發病年齡也呈現年輕化趨勢,艾滋病在臨床上被稱為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征,患有艾滋病的患者免疫力低下,并且還可能導致一系列的并發癥,例如:椎旁軟組織感染、膿腫等,艾滋病主要是因為人體感染一種名為HIV病毒的物質所引起的。HIV病毒在人體內有著較長時間的潛伏期,一般為8~9年,之后因機體免疫力異常下降而受到多種感染而被發現。目前臨床上并無治愈艾滋病的方法,因此,通過有效的方法降低艾滋病的傳播是降低艾滋病感染率的最有效方法,臨床研究顯示,血液傳播、性傳播、母嬰傳播是艾滋病最主要的傳播途徑,針對艾滋病的預防控制措施可以從這三入手。
本次研究抽取120例經過血液檢查無梅毒和艾滋病感染的體檢者作為觀察對象,將其分為兩組后,通過對比分析來探究梅毒和艾滋病等傳染病預防控制措施。結合最終結果,采用針對性的干預指導措施,僅有1例受到了感染,并且觀察對象對于干預措施的滿意度高,達到100.0%,整體干預效果理想。
綜上所述,加強梅毒和艾滋病的預防控制措施,能夠提升群眾對于梅毒和艾滋病的知曉率,積極配合預防工作,降低受到感染的幾率,有益于維護公共衛生安全,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湯柳英, 馬遠珠, 高爽,等. 廣東省基層助產機構預防艾滋病和梅毒母嬰傳播項目整合服務管理現狀分析與對策[J]. 中國婦幼衛生雜志, 2015, 16(6):72-75.
[2]崔鑫宇, 李崇行, 曾璨,等. 2012-2014年涼山州預防艾滋病母嬰傳播工作狀況及影響因素分析[J]. 現代預防醫學, 2016, 43(4):640-642.
[3]王瀟滟, 王愛玲, 王前,等. 2012-2014年我國預防艾滋病母嬰傳播月報數據報告與管理現狀分析[J]. 中國婦幼衛生雜志, 2015, 13(3):3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