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建梅
【摘 要】目的:評價腰椎間盤突出患者接受MRI、CT診斷的臨床價值。方法:將我院在2016年1月~2018年1月收治64例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按照患者入院的先后順序分組,分為實驗組和參照組,每組均為(n=32)。實驗組通過MRI檢查,參照組通過CT檢查,對實驗組和參照組的診斷效果進行觀察。結果:實驗組、參照組的椎間盤膨出檢出率、椎間盤突出檢出率、椎間盤脫出檢出率、椎間盤游離檢出率、椎間盤結節檢出率相比較,均存在統計學的意義,P<0.05。結論: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接受MRI檢查效果較佳,可保證診斷結果的可信度,適用于臨床方面應用和推廣。
【關鍵詞】腰椎間盤突出;MRI;CT;診斷價值
【中圖分類號】 R181.3+2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2-3783(2019)04-03-268-01
腰椎間盤突出癥,指的是腰椎間盤髓核、纖維、軟骨板,特別為前者存在不同程度退行性改變。受到外力因素的影響,導致椎間盤纖維環發生破裂,髓核組織經破裂位置突出于后方/椎管內[1]。這時,使得四周脊神經根受到刺激/壓迫,進而出現腰部疼痛、一側下肢麻木/雙側下肢麻木、腰部活動受限等癥狀。腰椎間盤突出癥,多見腰4-5、腰5-骶1發病,發病原因和損傷、遺傳、腰骶異常、突然負重等因素有關[2]。為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本次研究將我院2016年1月~2018年1月擷取的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為主,以MRI檢查為基礎,以CT檢查作為參照,對比不同檢查方法的應用價值。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我院2016年初到2018年初,共收治了64例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然后,結合患者入院先后順序分為了實驗組、參照組,兩組人數均為32例。試驗前兩組患者均知情,并在《知情同意書》上簽字,將對本次研究診斷方法禁忌者剔除,所有患者僅存在不同程度坐骨神經痛、腰痛、一側下肢放射痛等表現。實驗組中男、女各占56.25%(18/32)、43.75%(14/32);病例年齡區間為38~80歲,平均年齡(59.6±5.5)歲;病程區間為0.5~2年,平均病程(1.25±0.6)年。參照組中男、女各占59.37%(19/32)、40.63%(13/32);病例年齡區間為40~80歲,平均年齡(60.1±5.7)歲;病程區間為年0.4~2.4,平均病程(1.4±0.9)年。所有病例一般資料,均經統計學軟件加以分析及處理,結果顯示統計學意義不突出,P>0.05。
1.2 方法
1.2.1 實驗組接受MRI檢查,采用1.5T磁共振成像設備檢查。檢查期間,實行常規矢狀面SE序列T1WI成像、橫斷面T2WI成像、快速SE序列T2WI成像掃描。
1.2.2 參照組接受螺旋CT檢查,CT為320排,明確定位片的位置后,設置層厚、層距、長寬,分別為:3mm、1mm、256×512mm。設備掃描層面、患者椎間隙中心位置保持平行的狀態,進行腰椎2mm椎體連續掃描,L3/L4、L4/5、L5/S1間隙2mm重建,機架不傾斜,密切觀察患者軟組織窗、骨窗等情況。
1.3 觀察指標
觀察實驗組和參照組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的診斷效果。
1.4 統計學分析
本次研究中,兩組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的臨床全部數據,均輸入SPSS20.0。計數資料、兩組診斷效果的對比,均按照%表示,行X2檢驗。對比結果為P<0.05,則可代表實驗組、參照組患者數據對比的意義存在。
2 結果
實驗組及參照組椎間盤膨出、椎間盤突出、椎間盤脫出,以及椎間盤游離和椎間盤結節的檢出情況進行比較,前者明顯高于后者,統計學意義均存在,P<0.05,見表1。
3 討論
椎體連接依靠椎間盤、四周韌帶連接,腰椎弧度向前、骶椎弧度向后,于腰骶椎交界位置受到外力作用而發生勞損情況。針對于此,下腰部腰椎間盤產生的問題比較多,腰椎間盤突出癥為發生率較高的疾病,因為發生腰椎間盤退變、損傷情況,所以脊柱內、外力學失衡[3]。此時, 則會引發椎間盤髓核經破裂口突出,受壓迫、刺激因素影響,導致腰脊神經根位置,產生腰腿疼痛表現。左側發病率>右側發病率,這和大部分人均喜歡右側用力有關,椎間盤的壓力于左側傳達,所以產生左側突出的概率較高[4]。臨床方面診斷腰椎間盤突出癥疾病,一般會結合患者的臨床癥狀和體征,運用不同的影像學方法檢查,但是不同的影像學檢查方法應用效果存在較大的差異性。CT檢查,能直接明確突出物、壓迫征象、伴發征象。這一診斷方法的掃描速度非常快,然而具有一定的發射性,因此會對患者的機體構成不同程度的損害。而MRI檢查時間雖然稍長,然而能保證檢查的效果及安全。采用MRI檢查方法,診斷外側型腰椎間盤突出的準確性較高[5]。與此同時,MRI檢查可清洗的觀察到突出的髓核、纖維環破裂、神經根和硬膜囊關系,腰椎管是否存在狹窄等情況。此外,合理運用MRI檢查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可進行多序列、全方位成像,清楚的顯示出患者椎間盤真空象、椎間盤游離、椎管內結構等狀況。
總而言之,MRI應用于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的診斷中,診斷效果真實、可信,可為患者的治療提供可靠的數據參照。
參考文獻
[1]杜紅,胡含明.腰椎間盤突出癥MRI與CT診斷的應用價值分析[J].基層醫學論壇,2017,21(1):86-87.
[2]焦玉峰.腰椎間盤突出MRI與CT診斷的應用價值分析[J].中外醫療,2017,36(16):185-187.
[3]陸寶剛,盧慶葉,姚凱源,等.比較腰椎間盤突出MRI與CT診斷的準確性及臨床價值[J].中國社區醫師,2017,33(5):89-90.
[4]潘祖友.腰椎間盤突出患者行MRI與CT診斷的應用價值比較[J].中國社區醫師,2017,33(8):100-101.
[5]廖建軍.腰椎間盤突出患者應用MRI與CT診斷的價值對比研究[J].包頭醫學院學報,2017,33(3):7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