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亞輝
【摘 要】目的:探究高血壓腦出血患者采用小骨窗開顱皮層小切口手術治療的臨床效果。方法:72例研究對象都來自本院2017年3月~2018年8月期間收治的高血壓腦出血患者,并按照雙盲法分為2組,對比組36例予以常規大骨瓣開顱清除術治療,實驗組36例予以小骨窗開顱皮層小切口手術治療,并對比兩組患者術中出血量、術后出血率以及康復效果。結果:實驗組患者術中出血量明顯低于對比組(P<0.05);實驗組康復效果88.89%,高于對比組的66.67%(P<0.05)(效果相近)。結論:高血壓腦出血患者采用小骨窗開顱皮層小切口手術治療,可減少術中出血量,跟傳統大骨瓣比療效無差異康復效果。
【關鍵詞】小骨窗開顱皮層小切口手術;高血壓腦出血;治療效果
【中圖分類號】 R365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2-3783(2019)04-03-275-01
腦出血就是原發性非外傷性腦實質內出血,具有較大的發病率,在我國腦卒中占20~30%,高血壓是導致腦出血的常見因素[1]。此病發病迅速,病情危急,死亡率較高,是一種嚴重的急性腦血管病,急性期病死率可達30~40%。在患者產生高血壓腦出血后,對于血腫量較大的病人臨床通常采用手術的方式治療[2]。現對高血壓腦出血患者采用小骨窗開顱皮層小切口手術治療的臨床效果予以探究,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72例研究對象都來自本院2017年3月~2018年8月期間收治的高血壓腦出血患者,并按照雙盲法分為2組,對比組36例患者中,男與女分別有19例、17例,年齡在42~62歲之間,平均(52.56±10.65)歲。實驗組36例患者中,男與女分別有20例、16例,年齡在43~64歲之間,平均(53.42±11.65)歲。加上血腫量和部位對比資料,否則沒有可比性。兩組在平均年齡等資料的處理上不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可比較。
1.2 方法
對比組予以傳統大骨瓣開顱清除術治療,全身麻醉,弧形切口或馬蹄形切口,血腫清除后在直視下對活動性出血開展電凝止血處理,并將硬腦脊膜縫合,關閉切口,進行引流處理。
實驗組予以小骨窗開顱皮層小切口手術治療,按照術前CT診斷結果,對各類患者進行不同部位造切口,頭皮切口為直線型,骨窗直徑低于30mm,順著十字將硬腦膜切開與懸吊,盡可能將腦部功能區充分避開,選擇腦穿針穿刺對血腫情況進行探查,在穿刺點位置做一長度為10mm皮層切口。順著穿刺通道分離直至血腫腔,小號吸引器對血腫慢慢吸引,并將大部分血腫清除,針對不規則或處在較深的血腫不強行清除,達到減壓目的即可,顯微鏡下對活動性出血進行精準電凝止血,用明膠海綿在血腫腔壁上貼敷,對硬腦膜進行縫合,術中血腫腔常規留置引流管,術后48小時將其取出。
1.3 觀察指標
記錄兩組患者術中出血量、術后再出血率以及康復效果(根據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對患者的恢復情況進行分級評定其中1級表示完全恢復到日常生活水平;2級表示能夠獨立生活,或者部分日常生活得到恢復;3級表示拄拐下可行走,家庭生活需由家屬幫助完成)。
1.4 統計學分析
用SPSS17.0統計軟件分析,計量資料(如術中出血量)與計數資料(術后出血率與康復效果)分別用(x±s)、%表示,檢驗分別用t、X2,P<0.05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術中出血量與術后出血率
實驗組術中出血量(94.35±54.26)ml,低于對比組的(364.52±86.24)ml(t=4.1321,P=0.0001);實驗組患者術后出血2.78%(1/36),對比組患者術后出血5.56%(2/36),兩組術后出血率無明顯差異(X2=0.348,P=0.555)。
2.2 康復效果
實驗組康復效果88.89%,高于對比組的66.67%(P<0.05)。如表1:
3 討論
高血壓腦出血是一種自發性腦血管病,具有較高的發病率、致殘率與死亡率,對患者的生命安全有直接威脅。臨床對高血壓腦出血的治療方法多種多樣,但致殘率與致死率都比較高。高血壓性腦出血發病較迅速,病情惡化較快,出血量較大的保守治療的應用效果不明顯。臨床一般采用外科手術治療,并獲得了較好的治療效果。手術治療就是借助血腫清除,使腦組織的壓迫得到緩解,盡可能防止繼發性腦損傷的出現。在手術治療時應將腦部功能區充分避開,使腦組織損傷明顯減少,在手術時機、操作與技巧的選擇上均十分重要[3]。本研究的手術時間選擇發病的6~24小時內,主要是因為在出血6小時內破裂的腦血管閉塞不全,這個過程中,如果開展手術治療可能會導致再次出血,而24小時后會產生水腫。最佳手術時機應選擇在6~7小時內,由于伴隨時間的延長,病情會日益加重,腦細胞會受到不可逆的損傷,所以,在明確患者存在手術指征且未有手術禁忌癥時,應馬上開展手術治療將血腫清除,使繼發性腦損害盡可能減輕,對神經功能充分保護,促使患者的生存率與恢復效果顯著提高。現階段,外科手術包括大骨瓣開顱血腫清除術、小骨窗開顱血腫清除術治療等,大骨瓣開顱血腫清除術的創傷性較大,手術時間長,失血量較大,切口相關并發癥較高;小骨窗開顱手術時間短,出血少,切口并發癥少,操作比較簡單,但是需要一定的經驗和顯微操作技巧,預后效果較好[4]。
本研究結果顯示:實驗組患者術中出血量明顯低于對比組,但兩組患者術后出血率之間比較無顯著性差異;同時實驗組患者康復效果88.89%,明顯高于對比組患者的66.67%,與相關研究結果一致。
總而言之,高血壓腦出血患者接受小骨窗開顱皮層小切口手術治療,可使出血率顯著降低,減少術中出血量,促使患者的康復效果顯著提高。
參考文獻
[1]張文彭. 高血壓病防治指南[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 1995.(20幾年的文獻?高血壓指南要最新的)中國急性腦出血診治指南2018版必須加上。
[2]孫凌云, 張小強, 王湘,等. 高血壓腦出血治療中應用超早期小骨窗微創顱內血腫清除術的療效分析[J]. 河北醫學, 2017, 23(3):424-427.
[3]劉鐵奇.高血壓腦出血患者采用小骨窗開顱皮層小切口手術治療的臨床分析[J].中國醫藥指南,2016,14(30):118.
[4]韓繁龍, 韓雪萍, 張國來,等. 小骨窗微創手術治療高血壓腦出血患者的療效[J]. 現代生物醫學進展, 2016, 16(22):4292-4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