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婷 馮曉敏
【摘 要】重癥醫學科病人具有病情復雜、變化快、生命體征不穩定等特點, 而ICU并不能完成危重患者全部的治療與特殊檢查過程,常為了進一步診斷和某些特殊治療,不得不進行院內轉運。而轉運又會增加并發癥及病死率,直接影響疾病的發展和轉歸。本文對做好各項危重病人的安全轉運工作,從而達到降低轉運風險,保障重癥患者生命安全的,對病人的治療、預后和康復都有一定重要性和必要性。
【關鍵詞】ICU 危重患者;安全轉運
【中圖分類號】 R539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2-3783(2019)04-03-285-02
ICU患者具有病情危重、疾病發展變化快、出現并發癥多、兇險等特點,在搶救治療中,由于受技術條件所限,一些診療手段無法在床邊進行,必須將危重病人轉運到相關輔助科室進行診斷性檢查或治療,在轉運的過程中具有一定風險,直接影響疾病的發展和轉歸[1]。而影響ICU危重患者安全轉運的危險因素也有很多,包括患者因素、醫護人員因素、溝通能力、協調能力、轉運設備及藥品不足、交接班制度不完善等。因此現將如何做好各種危重病人的安全轉運工作是本次我們探討的話題,現將ICU重癥患者院內安全轉運護理綜述如下:
1 轉運前病情評估
轉運前評估病人的意識狀況、生命體征、血氧飽和度、用藥情況、呼吸道情況等。評估轉運途中可能存在的風險,以及有可能出現的情況及救治措施,制定相應應急預案。通常在現有條件下積極處理后血流動力學仍不穩定,不能維持有效氣道開放通氣氧合的患者不宜轉運,但立即外科手術干預的急癥,如嚴重頭部外傷等,視病情與條件仍可積極轉運。
2 轉運決策
《中國重癥患者轉運指南(2010)》(草案)[2]指出: 重癥患者轉運的目的是使患者得到必要診治,轉運決策應充分權衡獲益與風險。因此每次轉運要權衡利弊,由轉運方和接收方主管醫師共同決定并對病人負責,需特別關注轉運的風險,如將要進行的檢查和治療與預后無密切關系,則為此而進行轉運是沒有意義的。轉運前應將轉運的必要性和潛在風險告知病人及其家屬,獲得其知情同意并簽字。
3 轉運前病人準備
轉運前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呼吸困難或血氧飽和度較低患者應有效給氧。根據唐春福[3]等人的研究,使用便攜式氧氣呼吸機進行機械通氣在轉運中大大提高成功率。使用呼吸機
時,轉運前對患者試行替代參數通氣,觀察患者是否能耐受轉運呼吸機并維持恰當的通氣及氧合。
轉運前細致檢查患者身上所有管道是否通暢,人工氣道是否固定牢固,以防轉運途中不慎使導管滑脫。保持靜脈通路通暢,有效補充液體,血管活性藥物應使用可移動微泵調整。轉運前對原發疾病需有針對性處理,如:有效包扎出血部位,顱內高壓患者使用脫水劑,骨折部位的功能性固定等。
3.1 轉運適應癥
患者生命體征基本穩定、血流動力學穩定或經藥物得到控制、氧飽和度穩定、無躁動或精神異常等。
3.2 轉運禁忌癥
危重癥患者本身病情不肯定,在轉運過程中的不良事件最常見的有:低通氣、低氧、低血壓,最嚴重的是心臟停搏。因此轉運前必須評估危重癥患者是否存在禁忌癥:①心跳、呼吸驟停進行心肺復蘇者;②急性心包填塞可能引起心臟驟停者;③休克、血流動力學極不穩定未得到控制者;④呼吸道梗阻可能呼吸停止者;⑤有緊急插管指證但未插管者;⑥活動或搬運明顯增加或危險者。這些患者必須在轉運前進行緊急處理或實施救命手術后再行轉運,必要時放棄轉運,等患者生命體征穩定后再做相應的檢查。
4 轉運人員要求
金靜芬[4]等人指出移動ICU的構建在危重癥患者的轉運中起著重要作用。重癥患者的轉運需有接受過專業訓練,并且具備重癥患者轉運能力的醫務人員實施。除勤工外,需一名ICU醫生,一名ICU護士共同陪同前往,能對轉運途中出現的意外情況及時準確地做出判斷和處理。
4.1 轉運人員的專業化組成
經過專業培訓、訓練有素的醫務人員是危重病人轉運安全的保障。轉運人員包括經專業化培訓后的醫生、麻醉師、護士,團隊組成之少兩人。轉運護士由熟悉患者的病情的分管護士擔任,并具備2年以上危重病管理經驗,2年一下的低年資護士要求在高年資護士指導下轉運。
4.2 轉運人員專業化培訓內容
專業化培訓內容包括轉運環境和設備管理、轉運對生理的影響、病情監測、氣道管理、復蘇、常見問題及處理等。為了確保知識更新和技能的跟進,每兩年可進行知識和技能的強化訓練。
4.3 轉運人員素質要求
轉運人員對素質要求對危重患者轉運的也有要求,除了需熟練掌握基本生命支持技術,高級生命支持,人工氣道建立與管理,動靜脈置管護理,心律失常識別和處理等專業素質,還應具備良好的身體素質、心理素質。
設計最佳轉運路線,相關科室除了電源、搶救車及其它搶救物品統一標準化配置外,同時應配備監護儀,中心供氧接口,簡易呼吸器、吸引器、微量注射泵、氣管插管用物等,確保轉運患者在途中任一點病情發生變化能夠在最短時間內得到救治。
5 小結
危重患者的院內轉運并不是一個簡單的運輸過程,而是集監護、治療、護理、搶救于一體的復雜過程。高質量的院內轉運可有效降低轉運中的風險。但由于ICU重癥患者本身病情危重、疾病發展變化快,轉運中的不確定因素,使得轉運難度大、風險高,因此,應利用現有資源建立高效地轉運模式,正確評估重視危重患者轉運途中的危險因素,預計途中可能發生的并發癥,提高患者轉運的安全性,從而使危重患者能獲得更好的救治、最佳的預后。
參考文獻
[1]盧小蘭,李衡,ICU危重病人安全轉運[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4.28.257
[2]中華醫學會重癥醫學分會.《中國重癥患者轉運指南(2010)》草案[J].中國危重病急救醫學,2010(6):328-330
[3]唐春福,張軍根. 便攜式呼吸機在危重癥患者遠程轉送中的應用[J].中國全科醫學. 2011(12)
[4]金靜芬,趙偉英,王志娟,移動ICU的構建和應用[J].中華護理雜志,2013.48.(07):607-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