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霖青
摘 要:城市高速發展的今天,人、建筑、城市三者的關系卻在日漸減弱。如何在川流 的城市里找尋一種與環境產生的和諧感?以妹島和世設計的公建項目墨田北齋美術館 為例,本文意在探討建筑與城市環境的關系和對人產生的影響力。
關鍵詞: 城市 環境 開放性 人文
引 言
城市是人類的痕跡,是當今大部分社會發展和人類文明的載體。作為其中一種具象化的表達和人類賴以生存的空間,大量全新的建筑破土而出,并伴隨著一部分淘汰者的消亡。
正如羅馬一般,一座城市并不是一日所建的,人類為家園添磚加瓦,執筆在空白的畫布上落下筆觸,創造出宮殿廟宇、街道市井。人,寄居其中,文明的花火閃爍不息,是謂可與自然環境相對的城市環境。但當越來越多的鋼筋水泥蒼白的佇立,華而不實的冰冷物體充斥其中時,城市成為了沒有交流、沒有人情味的復制品,只能包容卻無法融合。
好的建筑總非是獨立的,它們總是與周圍的景致產生各種聯系,是使用者或觀看者能夠感知到的并得益于此的關系。現代人需要新的建筑,并不只是尋求庇護,是體驗不同空間的獨特性的過程,更是展現人類靈光和人文思考的時刻。
一、簡介妹島和世與墨田北齋美術館
妹島和世(1956年─)出生于日本茨城縣。現任慶應義塾大學理工學部教授。1995 年與西澤立衛成立了SANAA建筑設計事務所。 2004年,兩人以金澤21世紀美術館贏得威尼 斯建筑雙年展金獅獎。2010年獲普利茲克獎。 她的作品多帶“穿透性”風格,建筑整體感 覺輕且飄浮,充滿流動的詩意同時又頗具理 性思維。其作品由于對空間形態和開放性的 獨特思考以及和周圍環境的高度交融呼應而 引起了世界建筑界的廣泛關注。 墨田北齋美術館位于東京都墨田區,于2016 年建成。是區政府為了永久彰顯區民對這片 鄉土的偉大藝術家北齋的自豪,同時作為帶 動地區產業和旅游業的地區活性化據點。建 筑本體共四層,以極大的開放度和以多方面 考量的與環境的融合度重新定義了美術館在 城市、社區中的意義。
二、不破不立——以不完整成就開放性
建筑空間本是開放的系統,是穩定的、同時又與外界不斷進行交流的空間結構。墨田北齋美術館的基地形態和整體外觀較為常規,遠看是立方體的造型加以簡單切割,這是妹島和世常使用的減法設計。她將建筑由底部向上辟出縫隙,貫穿縱橫兩面:不甚規則的利落的傾斜平面向上延伸并連接成三角形的拱頂,中間形成的空間即是作為地面層的走道,同時又因垂直方向的體量變化巧妙劃分了上層的無柱展覽空間。她運用這種底部中空的設計打破外形,讓整體建筑的重心向上走,并大大減輕了立方形建筑物的體量感。底層的四個大廳擠壓拼接,開辟出面對四方的出入口,街道、城市通過這些破碎的入口進入室內空間,最大程度加強了美術館作為一個公共建筑位于社區環境內的開放度,以最便利的主線距離保證了行走的通暢,更是與場地周邊的綠地和簡易步行區聯系在一起。
三、大隱于市——融入社區和當地景觀
墨田北齋美術館所建基地本是墨田區的 一處公園內,背面建有高架鐵路,周邊緊挨 著的居民住宅和兒童公園也都是一些小體量 的低層建筑。作為東京都里不甚繁華卻建筑密度較高的的居民區,其城市布局早已形成,要想更自然的融入市井、彰顯社區化的特色就必須另辟蹊徑。因此,妹島先生在設計時將重點轉向了建筑外部,試圖從從建筑外立面的材質入手,加強建筑與社區的聯系和對環境的投射。她選用大型的拋光鋁板作為建筑的外部,鋁板偏淺淡的金屬材質在輕化建筑體量的同時兼具保護館內藏品的實用性。鋁板經拋光后依然能產生折射,但效果更為柔潤曖昧,具有模糊的虛幻感,在倒映周圍街景和天空、綠地的同時將邊緣虛化,美術館進而成為社區的一部分。
四、趣在法外——細節體現人文關懷
作為一項公建設計項目,墨田北齋美術館 的核心訴求便是一面守護一面打開,其中蘊含 著當地人民對于葛飾北齋的敬仰與喜愛。美術館從logo的設計到外觀上都與葛飾北齋名畫 《凱風快晴》里閃電的凜冽感不謀而合,整體 上超平的設計風格更是源于江戶時期風俗版畫 帶來的二維美學含義,比如館內設計的白色的 旋轉式樓梯,從二維的平面上獲取三維的可能 性,帶有平淡均衡的藝術感。美術館內部多由 簡潔的平面拼接組合,配以柔和的光線并不會 產生冰冷感,而是具有人情味的溫度。 妹島和世始終在探索建筑的開放性和與環境的關系,“人”的觀念越明晰,那么這兩者在建筑空間的設計概念里就會越重要。她在堅持理性思考和個人特有的建筑風格的同時也以獨特的人文關懷著稱,每一步都有著完整的邏輯性和可操作性,針對多條訴求和特點平行發揮尋找對策。墨田北齋美術館并不是多么恢弘的作品,平靜坐落于市井的它刻意斂去鋒芒,與城市和諧并處。這種通過設計的低調閃光點彌足可貴。
結 語
面對不同規模、不同需要的城市形態,建筑應當根據角色調整自己在環境中所處的地位,包括開放性、和環境的關聯性等等。城市和鄉鎮都在迅速發展的今天,人對于建筑和住宅的需求遠遠沒有饜足,卻已涌現了大量千篇一律的商品房、商業區,其存在幾乎完全蔑視因地制宜的概念和人文需求。人與建筑、建筑與環境、人與環境這三者的關系應當是互通的,真正富有人情味的設計是將個人帶入其中的設計,是將“人”的概念放進空間中的設計。
參考文獻
[1] 大師系列叢書 妹島和世+西澤立衛的作品與思想[M]北京:中國電力出版社,2005
[2] 汪麗君,舒平 妹島和世和她的住宅研究[J].規劃師,19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