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介梁 趙 琪
少年強則中國強。少年成長的過程中,既有大量含笑的瞬間值得記住,也有接連不斷的困難需要我們去從容面對。
請以“含笑奔跑的少年”為題,寫一篇文章。
說明:①要有自己的經歷、體驗和感悟,不得抄襲;②除詩歌、戲劇外,文體不限;③不少于600字;④請勿透露考生個人信息。
常州地區的中考作文題保持了多年來一貫的“親民”風格,順“民心”,貼“民意”,特別“接地氣”,即作文題目始終貼近考生生活實際,貼近考生內心世界,讓考生有話可說、有事可寫、有情可抒。命題者始終把引導考生觀察生活、體驗生活、思考人生、表現人生,在寫作中凈化自己的靈魂,提升自己的精氣神作為作文命題的宗旨,鼓勵考生寫真實的自我,抒真實的情感。
本道作文題為偏正短語,中心語是“少年”,它點明了文章要表現的對象,構思寫作時,可以把“少年”定義為自己的同學、同伴,或者就定義為自己。如果是描寫同學、同伴,要通過對具體事件的記敘和描寫,來表現他們在追夢路上如何不怕荊棘、勇往直前的精神面貌。如果寫自己,則可以把自己初中三年的奮斗經歷作為主線,通過擷取生活片段和描繪典型細節來展示自己在困難和挫折面前如何及時地調整心態、重整旗鼓、奮力前行,最后“笑傲人生”的昂揚斗志。
寫作時特別要注意“含笑”和“奔跑”在文中的形象展示。“含笑”不僅僅是臉上的表情,更是內心的一種自信、從容和樂觀,所以行文中,必須不吝筆墨、重點描繪,可以通過心理描寫或者側面烘托等手法,充分展示人物在困難和挫折面前如何自信地應付、如何勇敢地面對、如何樂觀地處理,讓“含笑”得到具體體現。
“奔跑”可以理解為奮斗、拼搏。“奔跑”中必定會有阻力,必定會有坎坷,也必定要經歷挫折和磨難。“奔跑”的過程就是克服各種艱難險阻的過程,就是奮斗、拼搏的過程。寫作時,必須精心選擇“奔跑”的典型事件,具體描繪“奔跑”的場景,生動展示“奔跑”的細節,讓“奔跑”形象可感、觸手可及,這樣才能打動人心,獲得閱卷教師的好評。
通過對題目中三個關鍵詞語的解讀,我們不難發現,本次作文命題的導向,就是要考生在行文中表現出少年在奮斗拼搏過程中的自信、勇敢、樂觀,從而展示當代少年積極向上、朝氣蓬勃、意氣風發的青春風采。
這里還要特別提醒,如果選擇報刊上或者電視節目中的新聞人物、影視明星作為寫作對象,一般不會被閱卷教師看好。因為這些人物與考生生活存在距離感,他們的事跡往往不是寫作者親身觀察所得,所選材料只能算作轉述,這就大大削弱了文章的表現力,與課程標準所強調的寫作“要有真情實感”相距甚遠。
“含笑奔跑的少年”是個偏正短語,前面有兩個修飾語——“含笑”“奔跑”,在寫作中應兼顧“含笑”“奔跑”和“少年”。但是,不少考生審題不精準,沒能準確把握“含”字的意味,僅僅將“含笑”片面理解為大笑。實際上,“含”字帶有一種從容之義,“含笑奔跑”體現出的不僅是一種矯健自如之態,更是一種內心的精神狀態。如果只是在行文中展現欣喜若狂的面部神情,或是對單一的具體場面大寫特寫,都不合題意,缺少提煉與升華。還有的考生更是無視“含笑”,將著力點只落在“奔跑”上,因而寫成了各種情境下的奔跑。例如在操場上痛苦、艱辛地奔跑,在上學路上著急地奔跑,同學之間追逐奔跑……這些都是明顯不符合“含笑”的題意的。
雖然中考作文大多不限文體(詩歌、戲劇除外),但作為考生,必須要有清醒的文體意識,選定了一種文體寫作,文章就要符合這種文體的特點。例如,記敘文必須以記敘為主,可以適當穿插議論和抒情,可以夾敘夾議,可以在文章結尾處用議論性的文字升華主旨。如果議論和抒情的篇幅不能正確配比,語言時而描寫敘述、時而說理議論,就會造成文體不明,影響得分。例如,有一名考生先用一半篇幅平淡地敘述某次運動會上接力跑的情景,交代比賽過程中交接棒時的插曲和比賽結果,接著展開大段的議論,大談從中得到的啟示,闡述自己對挫折、合作和堅持的理解。這樣的文章,不僅審題不清,語言缺乏文學性,而且文體不清,構不成一篇合格的作文,得分自然不會高。
一篇成功的考場作文,除了立意好、語言好之外,很重要的一點就是選材好。由于考生認知水平有限,人生經歷欠缺,加之所積累的素材貧乏,導致他們的寫作往往囿于身邊人、當下事,存在著眼界低、思路窄、格局小的問題。例如本次考試中,很多考生在寫作議論文過程中,只是從當下的事例和經驗出發,泛談要做含笑奔跑的少年、不屈的少年、自信的少年,所舉的事例少之又少,多為道理論證,成了教育意味十足的倡議書、說教文,何談文質兼美?
其實,奔跑的少年何止校園里的莘莘學子,也可以是神話、歷史甚或是文學作品中的人物。例如,遙遠的雅典城里,從馬拉松鎮帶來勝利的喜訊,一路高呼奔跑的士兵;神話中不眠不休追逐太陽,化為山川大澤、郁郁桃林的夸父……這些都是永恒而鮮活的經典形象。可以說,奔跑是人類最原始、最自由的生存方式,是身心的伸展與放飛,是對理想的追尋,是生命在大地上的跋涉與游走,是生命在天地間最自然的律動。那為什么不去奔跑呢?我們完全可以將運動的“奔跑”上升為執著的追尋,上升為天地間自得的存在方式。再聯系當下的實際,許多少年被剝奪了奔跑的權利,無法享受奔跑所帶來的自由與快樂。他們被穩妥地安放在私家車里、電動車后,一路有父母保駕護航;縱使匆匆奔走在馬路上,也大多是因為擔心遲到而被批評。如果這樣寫作,就將古與今勾連起來了,就能啟發人們思考我們的少年為什么不去做天地間含笑奔跑的那一個,是什么讓他們失去了奔跑的資格和能力。這樣,文章的說理力度就增加了,格局和立意也上了一層臺階。
拿到“含笑奔跑的少年”這道作文題,同學們首先需要抓住其中的三個關鍵詞——“笑”“奔跑”和“少年”,然后分析意蘊,根據需要排列組合,鋪展成文。
笑——
按性質分:開心的,自信的,堅強的。
按過程分:一直笑著,從不笑到笑,從傷心到笑。
奔跑——
按性質分:一種動作,一種愉悅的心情,一種昂揚的人生狀態。
按狀態分:一直跑著,從不跑到跑。
少年——
按對象分:他(們),你(們),我(們)。
按性質分:介于童年與青年之間的,具有“少年”心態的。
從作文題中的提示語來看,同學們要通過對具體事件的記敘和描寫,來表現“少年”在奔跑奮斗路上如何不怕挫折、勇往直前的精神面貌,或者展示自己在困難面前如何及時調整心態、奮力前行,最后“笑傲人生”的昂揚斗志。
這道題如果選擇寫記敘文,比較容易下筆。同學們可以具體描寫少年在面對困難時的心路歷程,或是自我激勵,或是他人鼓勵,或是失敗后坦然以對等。每一個故事都應該傳遞一種正能量,告訴讀者青春的意義在于拼搏,生命的價值在于奮斗。
文筆老練一點的,可以寫散文。同學們可以描寫“奔跑”時的環境、心情以及由此生發的哲思,將景、情、理自然融合;也可以通過描寫某種動植物,將其所具備的奮發向上的精神品質與個人經歷相結合,從而悟出一份哲理:懷著對生命的珍惜,在人生的道路上含笑奔跑。
大凡好的考場作文,不僅要有好的選材、好的構思、好的立意,文字表達也要盡可能做到盡善盡美,要有“顏值”:或者干脆利落,精悍洗練;或者濃墨重彩,雍容華麗;或者情走筆端,樸實無華;或者嚴謹縝密,富含哲理。同學們要善用文字的魅力打動閱卷教師,給他們留下深刻印象。怎樣才能給自己的考場作文增添亮色呢?善用抒情議論不失為一種好用、有用的辦法。抒情議論不僅能調動讀者的情緒,營造濃濃的情感氛圍,而且能點明文章主題,提升文章立意,在文字能力欠佳的情況下,起到一定的補救作用。例如開頭用,可以定下全文的情感基調,激發閱讀興趣;中間用,能強化情感因素,緊扣讀者心弦;結尾用,能掀起情感高潮,深化文章中心。
近幾年,常州中考閱卷對于字跡工整的作文有1~3分的加分。清秀的字跡、整潔的卷面既是同學們語文學習態度、習慣和素養的外在顯現,也體現出對閱卷教師的尊重。因此,同學們要掌握基本的行文格式,在考場上要正確使用標點符號、合理控制字的大小、正確使用修改符號等,這樣,就可能在激烈的考場競爭中,占據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