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瑩瀅
摘要:作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全面依法治國的重要論述囊括目標、基礎、重點以及主線等多個方面,已然形成了一個完整而又連貫的體系架構,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建設奠定理論基礎,為黨和國家各領域的深化改革提供法治指引,為全面建成小康乃至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凝聚社會力量,為世界法治文明的發展進步貢獻中國經驗和智慧。
關鍵詞:法治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中圖分類號:D9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9)05-0049-02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發表了一系列關于全面依法治國的重要論述,如“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實施”“只有保證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尊重和保障人權,保證人民依法享有廣泛的權利和自由,憲法才能深入人心,走入人民群眾,憲法實施才能真正成為全體人民的自覺行動”等,其價值引領作用可從以下四個方面彰顯出來。
一、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建設奠定理論基礎
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需要法治保駕護航。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建設客觀上需要思想理論的指導。沒有正確思想理論創新的指導,法治實踐就很容易行差踏錯。要么因循守舊、固步自封;要么誤入歧途、偏了方向。黨的十八大以來,全面依法治國偉大實踐成就豐碩,這離不開理論的指引和思想的引導。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全面依法治國的重要論述囊括了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新要求,主要體現在加強黨對依法治國的領導;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堅持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等“十個堅持”中。這些重要內容是馬克思主義法學理論與中國社會主義法治建設實踐的結晶,為全面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
具體而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是從實踐中走出來的,是最根本的問題。理論指導實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需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作為指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的主體構成與核心理論就是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全面依法治國的重要論述。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全面依法治國的重要論述是對馬克思主義法學理論的新發展,是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的重大創新。以發展著的理論指導新的實踐,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建設必定碩果累累。
二、為黨和國家各領域的深化改革提供法治指引
全面深化改革與全面依法治國作為“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當中的兩個有機組成部分,內在關系密切,具有統一性。全面依法治國作為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全面依法治國的重要論述的核心內容,對黨和國家各領域的改革事業具有無可替代的規范和引領作用。
當前,全面深化改革已經進入深水區和攻堅期,不論是維護社會穩定、保障公民的合法權益,還是規范市場經濟秩序、突破利益固化藩籬,抑或釋放改革活力、保證改革方向,客觀上都需要將各項改革納入法治軌道,都需要法治的護航。也就是說,改革無論多么的深入和徹底,也總歸要在法治和法律限定的范圍內進行改革,絕不能肆意突破了這個限制。也只有這種在法治規范下的改革才是我們真正要追求的改革。具體來說,在黨和國家各領域的改革進程中,找準改革的突破口和發力點,堅持改革的正確道路和方向,防范和化解改革過程中的風險性以及盡最大可能保證改革的科學性和協調性,需要法治和法律的保障,也需要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全面依法治國的重要論述作為引領。
三、為全面建成小康乃至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凝聚社會力量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上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題中應有之意。這個偉大夢想要實現,單靠一個人、幾個人甚至幾百萬人的努力是遠遠不夠的,必須充分調動和凝聚起全體社會成員的積極性與力量,充分發揮愛國統一戰線中方方面面的積極性與力量。這種社會積極性與力量的充分調動和涌動,離不開法治國家的建設和法治體系的完善,離不開法治思想的社會化與影響力。可以說,法治思想絕不是空洞、虛無的,它的作用和影響是具體可感的。從個人層面來說,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全面依法治國的重要論述堅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倡導全民守法;從社會層面來說,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全面依法治國的重要論述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和法治社會一體化建設,堅持法治國家和法治文化協同建設,就是要在全社會營造起學法、懂法、遵法、守法的良好法治環境。這樣一種使全社會人人都受益的良好法治環境的建立,必定會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乃至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凝聚強大的社會力量,奠定堅實的社會基礎。
四、為世界法治文明的發展進步貢獻中國經驗和智慧
(上接第49頁)黨的十八大以來,在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全面依法治國的重要論述的指引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日益完善,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建設取得了長足發展。不可否認的是,這與我國同世界其他國家法治文化的交流、吸收、借鑒、融合以及創新是分不開的。同樣,今天中國法治思想的進步與法治化水平的提高,也為世界法治文明的發展與進步貢獻出了中國經驗和智慧。首先,最鮮明的體現就是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也是社會主義法治的根本要求。在黨與法的一系列棘手問題,譬如如何處理黨和法之間的關系,“黨大還是法大”,如何將黨的意志通過法定程序上升為國家意志等問題上,中國共產黨都有創造性的見解與做法,譬如提出“黨紀嚴于國法”,黨要領導立法、保證執法、支持司法、帶頭守法等,突顯出了我們社會主義國家大黨治黨治國的高超智慧。概況起來說,就是要把黨的領導貫徹到依法治國的全過程和各方面,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做主和依法治國的有機統一。其次,這種中國經驗和智慧還突出體現在堅持人民主體地位上。以人民為中心是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全面依法治國的重要論述的重要基礎,是中國共產黨立黨宗旨的體現,也是我們黨區別于其他資本主義國家政黨的顯著特征。最后,抓領導干部這一關鍵少數。一般干部和群眾在與領導干部接觸的過程中,會通過領導干部的履職盡責的情況完成對黨和國家的政治想象。若權力運行與法律的規定不一致,群眾則會更加關注權力運行的實際規則。若領導干部帶頭依法辦事,帶頭遵守法律,其一言一行會產生巨大的示范效應。
責任編輯:景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