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海鵬
摘要:自黑龍江省實施教育改革以來,不斷涌現出一些新的思想、政策、方案,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理論、建議、問題也越來越多。而研究黑龍江省教育改革的趨勢有助于我們厘清改革本質、掌握改革方向、得出改革經驗,為以后教育的高質量發展提供一些啟示。
關鍵詞:黑龍江 教育改革 趨勢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9)05-0183-02
黑龍江省教育改革以改革開放、重新恢復統一高考制度為起點,可以劃分為4個時期:1977—1984年,撥亂反正,恢復整頓期;1985—1989年,教育體制改革完全開展期;20世紀90年代中期至2003年,教育經濟主義發展期;2003年至今,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促進教育公平期。[1]在當代教育發展改革經歷40年間,黑龍江省教育獲得了巨大的發展,教育為社會發展提供了源源動力,為現代化發展匹配了豐碩的資源。與此同時,教育也面臨巨大的危機和挑戰,隨著體質改革的不徹底,出現官本位、行政化價值的回潮,“教育產業化”現象也日益普遍。黑龍江省實現經濟可持續的發展、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改革創新完成彎道超車有賴于先進、興省的教育。面向多元化的新時代,教育需要新的教育哲學和教育理想來推動教育改革,實現教育振興。總結來說,黑龍江省教育改革趨勢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一、不斷推進教育公平的改革
在當前教育邁向普及化的社會背景下,教育公平已經超越了早先入學機會的平等,教育質量與學習質量已經成為教育公平的一種內涵與要求。[2]黑龍江省教育事業發展“十三五”規劃提出在“十二五”規劃的基礎上,繼續擴建、改建公辦幼兒園,不斷拓展幼兒園的教育、公益屬性,貫徹學前教育的普惠性發展之路。在2017年啟動的“第三期學前教育行動計劃”,使得公辦幼兒園建設不斷加強,民辦幼兒園的發展得到了更多支持,師資得到了有力的保障與投入,幼兒園毛入園率不斷提高。在義務教育方面,加大標準化學校的建設,鞏固義務教育普及水平,使學生從“有學上”到“上好學”,不斷縮小校際、城鄉、區域差距,使每一所學校成為人民滿意的學校。實施高等教育農村學生專項計劃,使農村學生接受高等教育的機會增多。通過落實義務教育與升學考試政策,使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農村留守兒童、特殊群體教育權利得到更好保障。在推進教育公平的實踐中,教師同樣是不可或缺的一環,黑龍江省通過不斷加強師范院校及師范專業建設,加強師范類學生教學實踐及教師師資隊伍建設,切身提高教師素質,以教師的“理想信念”引領學生,以“道德情操”感染學生,以“仁愛之心”溫暖學生,以“豐富學識”教育學生。以“國培計劃”“青年骨干教師計劃”等培訓提高教師能力,讓每位學生享有平等的教育機會。通過以上各種舉措,可以映射出黑龍江省教育改革正著重于教育公平的建設。
二、由傳統教育向生態教育發展
生態教育是人類本著維持地球生態持久文明保護地球生態環境良性循環的長遠宿愿,采取多種教育手段培養人們的生態意識、生態道德、生態自覺和生態能力的教育。[3]工業文明讓社會進入現代化的同時,也帶來了如同環境資源、社會公平、教育形態等問題,基于此情況,黑龍江省不斷推進生態教育系統的建設。在“十三五”教育改革綱要中提出:“探索依據學生愛好、興趣、特長自主選擇考試項目,構建個性特長展示平臺,指引學生以充滿活力、有益身心、健康高雅的方式生活。”基于該原則,在不斷完善教學思想下,大力通過學校開展生態教育,不僅僅讓生態教育進入課本,更進入了學校教育的全面環節,更通過加深開發校本課程、挖掘鄉土文化課程、構建民族文化課程、實施綜合實踐課程使學生能夠得到生態的教育。與此同時,著力改變“千校一面”現狀,將生態的課程、生態的教學、生態的管理、生態的評價引入教學系統的建設中,讓學校成為實實在在的“特色學校”。出臺《黑龍江省切實減輕中小學生課外負擔開展校外培訓機構專項治理行動方案》,大力整治校內外補習現狀,2018年2月省政府常務會議決定,自3月1日起,全省小學、初中推遲到校時間50分鐘,高中生推遲60分鐘,通過以上措施不僅保證了學生有充足休息的同時,也營造了生態教育的環境。
三、由單一文化教育向多元文化教育發展
教育的多元化是在教育全球化矛盾演變中產生的,教育全球化包含一體化的趨勢但又具有分裂的趨向,它既單一又多樣、既集中又分散、既國際又本土。多元文化的核心是承認文化的多元性,承認文化之間的平等和相互影響。[4]黑龍江省教育改革的多元化趨向體現在以下幾點:一是教育目標的多元化,強調要根據學生發展的動態過程,因材施教、因地制宜地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有健全人格的“和諧的人”。二是體現在課程設置的多元化上,不斷開發選修、必修、活動課程,使文化教育、德育、體育、藝術教育、美育、創業教育與社會實踐并重,從而培養出和諧、創新、合作的學生。提升民族辦學特色,充分利用校本課程、本土課程等多元文化教育,辦好民族文化教育。三是體現在教學方式的多元化上,通過不斷推進教學研究,廣泛運用項目教學、情景教學、現場教學、實踐教學等方式,切實提高學生體驗度,改革體育教學、探索藝術課堂教學,在中華經典誦讀教育中形成了具有本省特點的閱、寫、講、誦、畫、演結合的教學模式。四是體現在辦學形式多樣化上,通過建設終身學習教育體系,擴展公辦與民辦學校規模,發展繼續教育、網絡教育、職業技能教育、老年教育等形式來不斷充實教學模式。五是體現在評價的多元化上,黑龍江省2018年秋季入學高中開始實施《黑龍江省普通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實施辦法》,將思想品德、學業水平、身心健康、藝術審美、社會實踐作為評價標準,作為高校錄取的參考。綜上所述,黑龍江省教育改革正朝著多元化趨勢不斷深化。
四、由教育信息化向教育信息化2.0發展
教育信息化的核心是教學信息化,如果說在20世紀后半葉教育信息化的手段是運用計算機教學,那么在2018年4月教育部提出教育信息化2.0時代則是基于“互聯網+”、大數據、MOOCs、STEAM教育、3D打印技術、云技術、移動技術等新一代信息化手段來充實教育活動。2003年黑龍江省開始實施“農村中小學現代遠程教育工程”,到2007年覆蓋率達到100%。2011年“黑龍江教育信息化學會”成立,2014年出臺《黑龍江省“三通兩平臺”創新工作案例》,開展“一師一優課、一課一名師”活動。2015年舉辦中西部地區教育信息化專題研討班開班,啟動“高校創客活動周”,發布《黑龍江省“互聯網+教育”行動計劃》,引入慕課(MOCCs)補齊短板,召開“共享課程與信息技術融合研討會”。2017年組建“黑龍江省高校優質課程聯盟”,啟動“網絡學習空間人人通”項目試點工作,哈爾濱市教育云平臺正式開通使用。2018年參與“第三屆全國基礎教育信息化應用展示交流活動”,展示創客、STEAM教育以及編程課程與教育深度融合。近13年的教育信息化建設,顯示出著黑龍江省教育信息化不斷向教育信息化2.0時代邁進。
五、結語
教育改革不僅是立足于當下的教育發展,也是面向未來的教育突破。我們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問題,在不斷深化的教育改革中,我們要透過教育改革實質的背后,看到其真正指向的是教育改革要面向生態、面向多元、面向公平。
參考文獻:
[1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第三研究部.中國改革開放30年[M].沈陽:遼寧人民出版社,2008.
[2]朱益明.推進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N].光明日報,2018-03-12:15.
[3]方創琳.論生態教育[J].中國教育學刊,1993(5):23-25.
[4]陳時見.全球化視域下多元文化教育的時代使命[J]. 比較教育研究,2005,26(12):37-41.
責任編輯:張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