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德山
摘要:本文對繼電保護運行狀況評價方法進行了探討,文章從闡述現有評價方法概念及特征入手,進一步分析了“正確動作率”方法的缺點,最后對繼電保護運行狀況評價方法的創新展開了研究。
關鍵詞:繼電保護;評價方法
前言
在整個電力行業的發展進程中,對繼電保護的運行狀況進行持續性地檢測與評價一直是一項關鍵性工作。在繼電保護裝置的長期使用過程中,為了更進一步確保其順利運行,工作人員需要對各自引發裝置故障的原因進行研究,并在此前提下探討出合理的解決措施,最終保證繼電保護裝置全面體現其本身價值。
一、現有評價方法分析
在傳統的繼電保護裝置評價工作中,一般依靠前蘇聯的“正確動作率”,它在很大程度上滿足了許多企業的現實需要,但值得注意的是,該方法也有其自身的缺陷,比如它重點在于評價繼電保護裝置的動作次數,因此在操作過程中,就必須對繼電保護裝置在一年中所發生的全部變化做準確而全面的記錄和分析,而對應到220kw和500kw的電力系統中,工作人員還需要對其進行具體區分,從而發現各個電力系統中所含的薄弱環節。此外,在運用“正確動作率”方法時,還要對所出現的誤動作的誘因進行分析,這些原因包括設備的工作原理方面存在錯誤、元件受損、線路銜接不當、抗干擾能力較弱等等,工作人員必須具體問題具體對待。
二、“正確動作率”方法的缺點分析
(一)評價結果的準確性不足
如前文所述,加強對誤動作及其產生原因的分析,是非常重要的一項工作。在具體的誘因分析過程中,如果遇到區外短路問題,則需要在評價時對裝置構成是否存在錯誤進行全面考察,在統計時注意把區外和短路誤動作排除在正當的動作范圍之外,隨后才能保證工作人員在統計正確動作次數基礎上對繼電保護裝置的正確動作率進行分析,進而保證分析結果的可靠性。而當保護裝置在有效周期內無故障發生,卻有100多次的區外故障,則可以直接下結論——裝置存在0%的正確動作率??偠灾@種方法的操作有一定的繁瑣性,且所評價的結果可能存在不準確問題,加上通過該方法所獲得的數據是不全面的,當保護裝置受損或無法正常使用的情況下,統計數據依然有顯示出“正確動作率”不存在問題的可能性。
(二)評價錯誤導致保護裝置被“無辜”棄用
在借助“正確動作率”的方法對統計數據的過程中,需要在數據中真實體現“故障頻率”的情況,而在設置統計方法時,需要堅持正確動作率=D/(D+Dm)的理念,在這個公式中,D表示的是故障正確動作的發生次數,Dm則表示區外故障動作次數。當被繼電保護的裝置極少出現故障、或者未發現保護裝置內部有不良現象時,正確動作率往往接近零。而當保護狀態下的裝置被非區內故障所干擾,缺一直未識別出錯誤動作,此時則說明利用“正確動作率”方法根本無法發現問題,而這種“評價無效”的實質卻被相關單位誤認作“保護裝置已受損、并且無法再繼續參與生產”,于是將其棄而不用,這無疑會帶來一定的資源浪費。
(三)無法體現統計數量與繼電保護裝置評估結果的關系
統計數量是對繼電保護裝置進行評估的一個關鍵性要素,值得受到相關單位的關注。在電力系統內,若將具有相同電壓指數的10套保護裝置融入到某一個特定的統計過程中,并在另一區域另外采用100套相同裝置開展統計,那么上述兩個區域統計得到的數據中,正確、錯誤動作均分別為1次,然而其最終導出的結果卻大相徑庭。在利用“正確動作率”方法的基礎上,對設備進行評價,盡管其對應的正確動作率均為50%,但實際上,他們對應的保護裝置的運行能力卻完全不同。究其原因是因為用10套設備的區域因為故障動作比較頻繁,導致以采用保護設備少的區域的保護運行能力相對降低,這正是傳統方法所無法體現的。
(四)對影響因素的把握不到位
在某個月份上旬,所統計的“正確動作率”并未滿足人們的預期效果,但是在月末的一次較大的雷雨天氣環境下,由于雷電所引起的一系列短路,保護裝置在此時刻完成了多次的正確保護動作。實際上,天氣并不是一個有效的影響因素,這說明,該統計方法并不能對繼電保護裝置的運行狀況進行科學評價。
三、繼電保護運行狀況評價方法的創新探討
許多設備在實際運行過程中會出現不同的故障和問題,而且發生故障的頻率也各不相同,所以人們在選用評價方法時,一定要以設備的實際運行情況為出發點,對相關數據進行有效的統計,確保統計結果擁有較高的正確率,同時還要確保統計方法的可用性。
結語
綜上所述,加強對繼電保護運行狀況評價方法的探討,意義重大。相關工作人員需要明確現有評價方法概況;同時把握“正確動作率”方法的缺點——包括評價結果的準確性不足、評價錯誤導致保護裝置被“無辜”棄用、無法體現統計數量與繼電保護裝置評估結果的關系、對影響因素的把握不到位等等;在此基礎上,對繼電保護運行狀況評價方法的創新展開研究。
參考文獻
[1]吳建龍.探討發電廠繼電保護運行可靠性的增強措施[J].信息通信,2014.
[2]朱乃輝.提高繼電保護運行可靠性的技術措施[J].科技風,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