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的/意義]研究面向城市應急管理的情報能力建設問題,既是大數據時代城市應急管理變革的基本要求,也是實現城市智慧應急的重要途徑,能夠推動應急管理情報支持的理論創新與實踐應用。[方法/過程]立足情報能力與城市應急管理之間的邏輯關系,闡釋城市應急管理情報能力的內涵,從多維視域探討城市應急管理情報能力建設的主要內容,分析新時代城市應急管理情報能力建設的發展機遇。[結果/結論]情報能力建設是城市應急管理的關鍵支撐。城市應急管理情報能力建設涉及情報資源、情報人員、情報管理、情報技術、情報實戰等多方面的內容。目前,應抓住新型智慧城市建設與情報治理創新兩個方向的發展機遇,支持城市應急管理情報能力的綜合提升。
關鍵詞:城市應急管理;情報能力;大數據;智慧城市;智慧應急;情報治理
DOI:10.3969/j.issn.1008-0821.2019.05.002
〔中圖分類號〕G20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0821(2019)05-0017-07
Abstract:[Purpose/Significance]Research on the construction of intelligence capability oriented to urban emergency management is not only the basic requirement of urban emergency management reform in the era of big data,but also an important way to realize urban smart emergency response.This study promoted the theoretical innovation and practical application of emergency management intelligence support.[Method/Process]Based on the logical relationship between intelligence capability and urban emergency management,the paper explained the connotation of urban emergency management intelligence capability.On this basis,the paper discussed the main contents of urban emergency management intelligence capability from a multi-dimensional perspective,and then analyzed the development opportunities in the new era.[Result/Conclusion]The construction of intelligence capability was the key support of urban emergency management.It involved multifaceted contents,such as intelligence resources,intelligence personnel,intelligence management,intelligence technology,intelligence application and so on.At present,to support the comprehensive improvement of urban emergency management intelligence capability,we should seize the development opportunities from two aspects:one is the smart city construction context;another is the innovation of intelligence governance.
Key words:urban emergency management;intelligence capability;big data;smart city;smart emergency response;intelligence governance
城市應急管理一直是一個焦點問題,尤其是2015年12月中央城市工作會議的召開以及2018年4月應急管理部的成立,使其引起人們更加廣泛的關注。過去,城市應急管理往往過多強調體制、管理、決策等元素。隨著大數據、人工智能、“互聯網+”等新思維、新技術的發展,近年來學理界出現了一股應急情報“熱”,主張在新環境下充分利用情報資源和情報手段,有效支持城市應急管理的快速響應與協同聯動。重視情報元素在城市應急管理中的作用和效能,為城市應急管理注入了新的理念、內涵和能量。
當前,城市建設與發展處于一種風險社會和信息社會共存的復雜環境之中[1]。城市應急管理正在從專案應對、體系建構,轉為能力提升階段[2],應急管理能力建設成為現代城市風險管理的當務之急。從情報學視角來看,城市應急管理過程涉及城市突發事件情報采集、分析、處理、研判與應用的整個過程。在這其中,與應急響應情報系統密切相關的各類情報能力要素及其相互作用關系起到了關鍵性作用,城市應急管理更加依賴應急管理情報工作的水平和效果。也就是說,情報能力是城市應急管理迅捷化、有序化、科學化的關鍵支撐,將情報能力建設問題納入到城市應急管理能力系統之中具有重要意義。
目前,情報能力研究在文獻情報、競爭情報、科技情報等領域已經取得了部分研究成果。面向城市應急管理的情報能力建設,雖然與這些領域的情報能力有相似之處,但也存在明顯差別。因此,如何促進情報能力與城市應急管理之間的交叉融合,成為推動城市智慧應急情報服務范式變革的重要內容,但目前學理界缺乏相應的理論探索。如今,各個城市應急信息化建設和大數據發展規劃日趨完善,城市應急管理情報能力建設進入了大有可為的關鍵時期。在此背景下,本文對面向城市應急管理的情報能力建設這一新興議題進行關注和思考,以期指導新時代城市應急管理的變革與創新。
1 城市應急管理情報能力的基本問題
隨著數據驅動范式的推進,情報能力的重要性已經不言而喻。在城市應急管理領域,情報能力也逐漸成為城市應急管理能力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
1.1 情報能力基本問題分析
情報能力的高低決定了情報服務的效率和質量,是情報主體完成情報工作任務的重要基礎。目前的研究對于情報能力的內涵還沒有完整明確的定義,情報能力理論體系相關研究也處于“各自為政”的狀態。在研究發展的不同階段,各領域的學者試圖對信息能力、知識服務能力、競爭情報能力、科技情報服務能力等相關概念進行區分和界定,并從系統、功能、流程等視角探討了相關領域或方向的情報能力技術支持、影響因素、結構內容、綜合評價、提升策略等內容[3-7],積累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和實踐經驗。
實際上,從信息鏈的基本邏輯出發,情報能力不同于信息能力、知識服務能力等以知識型產出為主體和目標的能力系統,因為情報能力更強調面向管理與決策的參謀助手作用。與之相比,情報能力應是情報活動主體為適應內外部環境的變化,在一定的規范與約束條件下,采用各種情報手段對情報資源進行采集、分析、處理、評估、利用的一種綜合性能力,以支持完成特定或指定的目標和任務。此外,競爭情報能力、科技情報服務能力等相關研究屬于情報能力的研究范疇,但也僅僅是情報能力的某些應用領域。而特定領域的情報能力內涵、內容、構成、機理等顯然存在典型差異,很多諸如應急管理、國家安全等領域的情報能力建設問題尚未引起廣泛關注,因此有待專門的研究與探索。在大數據與智能化環境下,各個領域的情報能力實施主體、活動要素、內容結構、發展路徑等正在面臨新的變化,許多新場景中的新問題、新思路、新模式等都亟待面向領域特色作進一步的探究。
1.2 城市應急管理情報能力的提出
如前,情報能力是一種特殊的能力集合,并在各個領域都發揮著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在城市應急管理領域,傳統的城市應急管理能力建設并未對情報能力模塊進行重點關注,多以信息系統、信息能力、信息準備能力等為基準參考。隨著外部宏觀政策、信息技術、數據共享文化等環境的變化,城市應急管理工作逐漸邁向數據化、網絡化、智能化乃至生態化,對過去以《突發事件應對法》為依據和參考的城市應急管理體系建設提出了新要求。在這種背景下,以大數據、情報體系、情報計算等為代表的應急管理情報能力建設內容發揮著更加重要的作用和功能,情報能力水平在城市應急管理工作中的重要性日益凸顯。
然而,目前的城市應急管理情報能力建設仍然處于起步階段。在學理層面,目前關于應急管理情報支持的研究多集中在情報體系框架、情報技術優化等內容[8-9],對系統性的情報能力建設問題未有探討,也未將視角聚焦到具備更好協同和調控能力的城市層面。而在實踐層面,與城市應急管理相關的情報能力要素存在分散化、被輕視、不可流、轉化難等顯性和隱性障礙,情報能力系統與城市應急管理系統相互割裂和分離,沒有形成密切關聯。很多能夠支持應急綜合化管理與城市突發事件應對的情報能力沒有得到完全發揮,能力碎片化、低效化等現象較為嚴重,由此導致應急情報價值鏈的轉化、整合、延伸與拓展得不到很好的貫徹實施。在此背景下,面向城市應急管理的情報能力亟待培育和提升,城市應急管理情報能力建設需要在資源、人員、機制、組織、技術、流程等各個角度綜合發力和聚力突破,以支持城市應急管理工作的快速響應與協同聯動。也就是說,城市應急管理情報能力建設具有現實迫切性和必要性,相關議題被提上日程已經刻不容緩。
1.3 城市應急管理情報能力的內涵
綜合情報能力及其與城市應急管理的內在邏輯關系,可以認為:城市應急管理情報能力是城市應急管理主體為突發事件“防急”和“應急”處置工作而展開的情報活動所表現出來的綜合水平和效果,是通過情報流的分類聚合與精準支持來實現城市應急管理的快速響應與協同聯動,最終提升城市應急管理的效率、效能和品質。可以從以下3個角度理解城市應急管理情報能力的內涵。
第一,城市應急管理情報能力是城市應急管理能力系統中的一種特殊能力。城市應急管理能力一般涉及管理主體、應急資源、工具方法、規則制度等各類要素。情報能力則是數據驅動環境下城市應急管理能力建設的新興方向和必要支撐,是支持城市應急管理的關鍵力量,在整體能力結構中作為一個相對獨立而又特殊的組成部分存在。
第二,城市應急管理情報能力是一種多層次復合型的能力。從應急業務流與應急情報流的交叉邏輯關系出發,情報能力在城市應急管理活動的各個階段、各個環節都有所涉及,其價值性可以體現、滲透到城市應急管理的各種能力系統之中。也就是說,情報能力能夠實現應急情報的價值增值功能,在應急智慧感知、監測預警、輿情管控、跟蹤評估等方面都可發揮重要作用,成為帶動其它能力關聯運作的催化劑。
第三,城市應急管理情報能力建設屬于城市公共安全與應急管理建設的重要模塊。在應急大數據、應急智能化等新理念要求下,情報能力建設成為城市應急聯動系統建設的重要內容。而從情報學視域來看,它也成為提升城市應急管理能力的關鍵情報工程。因此,城市應急管理情報能力建設在實踐中往往具有工程性、長期性、階段性等典型特征。
2 多維視域下的城市應急管理情報能力建設內容
城市應急管理情報能力建設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涉及諸多要素內容。從多維視域來看,城市應急管理情報能力建設主要涉及情報資源、情報人員、情報管理、情報技術、情報實戰等方面的核心內容與相關問題。
2.1 城市應急管理情報資源保障能力
情報資源是城市應急管理情報工作的基礎。在突發情境下,由于時間的緊迫性與事件演化的復雜性,城市應急處置往往首先依賴長期積累下來的情報資源,將其作為應急響應指揮方案和決策行動的第一參考,以達到快速響應和科學應對的目的。從狹義上看,城市應急管理情報資源主要是指針對城市突發事件的知識儲備和情報分析產品。而從廣義上來看,這種情報資源涉及城市公共基礎數據、城市應急管理業務信息、應急響應情報資源等各類資源載體。在“大情報觀”視域下,廣義的情報資源供給范疇可以更好地支持城市應急管理,也是大數據時代城市應急管理的基本要求。然而,目前為止,城市應急管理依然缺乏完善的情報資源保障體系,各種必要性(基礎)數據資源和信息支持難以實現互聯互通,各類應急數據庫、領域庫、預案庫、專家庫等情報資源庫建設參差不齊、標準不一、質量欠缺等問題大量存在。很多現存的城市應急管理“情報”資源沒有實質性的決策支持意義,精準度不高,無法適應具體城市或地區的實際情況[10],城市應急管理情報資源保障能力有待提升。
面對情報資源供給層面的短板,有必要構建基于城市應急大數據的情報資源空間,從底層支持城市應急管理情報工作。一方面,要對現有的城市應急管理情報資源進行有效整合。包括進一步推動公共基礎數據的開放共享;對可控/不可控、可用/不可用等相關情報資源的狀態進行摸底、評估與梳理;設置專項任務和經費,用作升級、更新、整合各類應急管理基礎性數據資源和業務性情報資源等。另一方面,要積極開展城市應急管理特色情報資源池的建設。主張以城市及其周邊區域典型、多發、常見突發事件為主攻方向,構建各類面向城市應急管理的專題數據庫和特色知識庫。這既包括傳統意義上的應急科技文獻庫,還包括各類輿情資料庫、技術咨詢庫、物資信息庫、災情知識庫等,以為城市應急響應和事件快速處置提供經驗參考和堅實的智力支持。
2.2 城市應急管理情報人才支持能力
城市應急管理情報人員是推動和實施突發事件情報活動的主體,并直接影響到情報工作的質量和效率。目前,城市應急管理體系建設正在大力培養科技人才,但對專有的情報人才支持建設重視度不夠。究其原因,主要是城市應急管理主體對情報工作認知的淡薄。在實踐中,城市應急決策主體、業務工作者等對“情報”與“信息”的界定和定位仍然模糊不清,對應急管理情報工作的認知還停留在信息的上傳下達層面,主要工作重心放在了情報(信息)報送、情報(信息)發布、輿情管控等方面。而實際上,城市應急管理正在邁入數據驅動范式時代,城市應急管理越來越依賴于大數據情報的支持,而這些都與情報人員的干預、采集、組織、分析與利用能力密不可分。目前來看,城市應急管理相關情報人員主要是以過去的“信息”人員為主體,新進的具有情報分析能力的專職人員比較有限。一些機構、部門偶有開展相關的應急響應情報培訓工作,但總體缺乏力度,培訓內容仍然圍繞“數據”和“信息”為主,不能適應新環境下應急管理情報人才隊伍建設的要求。
隨著城市突發事件情報需求的類型、內容等日益復雜,建設一批高質量、專業化的城市應急管理情報人才隊伍已經迫在眉睫。換句話說,當前應把培養和引進城市應急管理情報團隊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從人力支持角度推動城市應急管理情報工作的轉型。一方面,需要通過多種途徑發展城市應急管理情報人員,如拓展高校情報學課程教育內容并建立人才輸送渠道、積極發展“線人”式情報信息員等。其中,尤其要重視城市應急管理情報工程師的培養,包括情報采集工程師、情報分析工程師、情報決策工程師等。另一方面,通過健全完善相關激勵機制、培訓機制、考核機制等來提升情報人才支持能力的建設力度,對相關城市應急管理情報人員的思維品質、分析手段、決策能力等提出更高的要求。總之,大力培養面向城市應急管理的情報人才隊伍,對于提升城市應急管理情報能力具有重要意義。
2.3 城市應急管理情報組織管理能力
城市應急管理情報工作往往涉及多個機構的數據、信息資源的利用、調用、匯集與借用等。但不同機構的可支持情報資源往往因保密、受限、保護等因素,協同共享空間存在固有障礙。從情報流控制視域出發,城市應急管理組織管理能力成為其關鍵,而其核心就是強調應急管理情報支持的“共同體”問題,即如何通過組織管理的設計來推動城市突發事件相關情報資源的合作、交換與溝通。
過去,城市應急管理情報主體主要是城市應急辦(協調為主)、公安部門以及負責具體業務的執行部門,這種模式注重自上而下的指揮控制,忽視了自下而上的情報支持靈活性和自發性問題,浪費了很多可利用的情報資源支持源。也就是說,從最大化利用角度出發,應考慮將各類情報支持組織納入到整個城市應急管理情報能力系統之中。這其中既包括傳統的政府公共安全與應急管理情報機構,還包括大型互聯網公司、新聞媒體、智庫機構、高校信息服務研究中心、志愿者團體、市民公眾等[11]。在這樣的主體范疇下,還需要通過設計完善的情報聯動運行機制與制度保障體系,來實現城市應急管理“大情報”的溝通與交流。目前,扁平化組織模式被認為是情報驅動應急響應協同聯動的可靠性選擇,其目的是以情報活動作為優先度來實現快速響應與迅捷溝通反饋,以達到通過情報流來有效控制事態發展的目的。同時,為了保障情報流的良性運轉,相關制度體系也應投入建設或積極完善。目前為止,仍然缺乏有關城市應急情報的具體規章制度,導致城市突發事件情報(信息)層面的獲取、流動、交換與共享缺乏有效的規范、約束和激勵。總之,面向城市應急管理的情報組織體制的設計與情報制度體系的完善和實施,已經成為城市應急管理情報能力提升的關鍵內容。
2.4 城市應急管理情報技術創新能力
情報技術是指情報分析、綜合過程中涉及的流程、技術、工具、模型和算法等[12],是城市應急管理情報工作專業化、精細化、科學化的關鍵支撐。情報技術創新能力直接影響到應急管理情報業務處理的效果,并引領其情報服務范式的改變。目前,大數據、人工智能、物聯網等技術發展迅速,以此為基礎的城市應急管理情報技術創新方向和內容也發生了重要變化,情報技術更趨向于嵌入式、協同化、智能化、集成化等,以支持復雜態勢下的城市突發事件監測、預警與響應。從情報流程出發,例如,在情報采集和組織階段,情報技術創新強調通過系統化的工具方法實現對城市突發事件全源數據信息的采掘、匯聚、描述與編碼等[13]。在情報分析與處理階段,情報技術創新強調利用各種數據挖掘、細粒度檢索、信息碎片整合、語義推理等技術,從海量城市應急大數據中找出風險因素,建立知識關聯關系,實現重要風險信號發現與情報挖掘。而在情報評估與研判階段,復雜態勢下的群智研討環境開發、應急方案整合、情報報告解讀、專家意見融合、決策參考智能生成等技術則是城市應急管理情報技術創新的重點。
當前情報界興起了工程化、平行化等思維、技術與應用。針對應急管理領域,也應積極將情報工程、平行情報等新興模式和方法嵌入到城市應急管理情報能力建設之中[14]。尤其重視情報技術的組件式、標準化、規范化等特色設計思想,以支持多尺度全程式的城市應急管理動態響應。具體如重視應急數據資源、應急工具方法與應急專家智慧之間的協同化、集成化問題,開發基于平行情報空間的情景地圖與智能應急情報助理,構建一體化應急管理情報分析引擎和交流平臺等。總之,情報技術創新能力是城市應急管理情報能力的核心內容,關系到城市應急管理情報工作的實質性水平。
2.5 城市應急管理情報轉化應用能力
一般而言,情報能力的效能實現在情報業務處理環節并未結束,因為只有利用應急情報,形成決策,并在決策執行后指導應用于行動,應急管理情報工作的效果才能真正體現。也就是說,應急管理情報工作的價值實現,還要通過城市應急管理與決策主體對情報產品的吸收與利用程度來反映。即從服務鏈來看,情報(研究)工作與應急決策實踐之間的“同頻共振”程度——情報轉化應用能力,是城市應急管理情報能力的終端。
從上述角度出發,情報能力對于城市應急管理的深層次影響是通過情報嵌入到城市突發事件事前、事中、事后的綜合功能和實戰應用來實現的。具體來說,就是針對城市應急管理不同階段、不同時期的服務對象和服務需求,通過有目標、有意識的情報信息規劃、干預與利用,面向場景適時提供全方位、精準化的情報服務產品(如決策方案、行動指南、關鍵支援任務等),實現其情報支持功能和情報價值。目前城市應急管理領域所強調的“大情報,小行動”理念本質上就是對這種轉化應用能力的一種追求。從城市應急管理階段出發,情報轉化應用能力的內容主要涉及事前監測預警判別服務、事中響應決策支持服務、事后恢復總結管理服務等。事前階段主要考量情報監測預警的實際效果,包括監測感知提升程度、預警認知改進程度等。事中階段主要針對地是情報產品用于城市突發事件應對處置的采納度與實際價值,如快速響應時機問題、應急處置效果改進與優化問題等。事后階段主要是指對城市突發事件整個過程進行審視以及情報工作本身的評估學習與總結等,同時強調應急管理情報流導向下的績效評估。總體來看,由于城市突發事件演化態勢具有復雜性,情報轉化應用能力的具體實戰在各個階段都存在差異,但各個階段之間又是相互關聯、相互支撐的,它們共同支撐著城市應急管理的整體效能提升。
3 新時代城市應急管理情報能力建設的發展機遇
當前,城市應急管理已經邁入了新時代環境,城市應急管理情報能力建設也將被賦予更多的時代使命,擁有更多的機遇和發展空間。
3.1 促進新型智慧城市語境與應急管理情報能力的深度融合
在當今時代,數據科學與情報科學相互融合[15],情報能力的基礎核心已經轉為對“數據”的掌控。城市作為數據資源整合的需求方和實施主體,其實踐需要依靠智慧城市建設項目來加以牽引[16]。在城市應急管理領域,智慧應急就是一個示范領域,它是針對突發事件而采取的一系列智能感知、智能分析與智能處置的應急響應解決方案[17]。目前關于智慧應急的研究也主要是圍繞智慧城市語境展開,這是由于智慧城市在大數據、物聯網、云計算等領域具有先天性的優勢和條件[18],能夠為城市應急管理提供保障和支撐。對于應急管理情報能力建設而言,智慧城市在數據資源基礎、信息處理技術、協同管理機制、調度空間、統籌力度等方面都具有極大的促進和提升作用,能夠有效推動情報元素成為智慧應急的重要驅動路徑和模式。在已建成的情報與智慧應急相關項目中,智慧南京中心就是一個典范,它通過相關城市信息資源的整合,利用大數據技術推動應急管理業務協同與智能處置,幫助城市更好地預見問題、應對危機和管理資源[19]。實際上,在現有的諸多城市應急情報共享實踐上,城市應急管理情報能力越來越離不開智慧城市的資源整合、知識積累與項目應用。
目前,我國正在實施新型智慧城市建設國家戰略,新型智慧城市在數據體系建設、數據管理規格、開放信息平臺與高效應用等方面的提升要求,契合了新環境下城市應急管理情報能力在情報靈、判斷準、反應快等方面的內在需求,并深入影響到城市突發事件情報服務的數據鏈、生產線與服務鏈。也就是說,將感知、互聯、服務、整合等新型智慧城市語境與應急管理情報能力進行深度融合,促進城市應急管理情報能力的智慧化建設,服務于城市智慧應急,具有巨大的潛力和廣闊的應用空間。
3.2 從情報治理角度提升城市智慧應急情報能力
新型智慧城市語境為城市應急管理情報能力建設提供了外在環境機遇,而在具體的情報能力培育層面,依然需要對城市應急管理情報工作進行深度變革與創新,以解決應急情境下的情報(信息)不完備問題。情報治理是當前情報界的一個新方向,它施力于事業管理,關系到業務操作,影響著人才培養等[20]。在國家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現代化、大數據治理等大宏觀背景下,情報治理立足情報“耳目、參謀、尖兵”的初心,旨在通過資源、組織、人員、技術等要素的整合、運籌與調控,全方位推進情報研究與情報事業的升級,支持國家安全與發展決策。城市應急管理情報治理是國家情報治理的領域子集。在當前城市應急管理情報資源不可知、情報隊伍規模小、情報組織離散化、情報分析水平低、情報轉化空間小等現實問題域下,城市應急管理情報治理對于城市智慧應急情報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意義。
由于城市應急管理情報治理涉及要素龐雜、內容獨特,因此它既依賴于其它領域情報治理在情報感知、刻畫、響應等方面提供的條件和空間,也強調自身內部的智慧治理。城市應急管理情報治理可以理解為是基于應急大數據而進行的創新情報供給、擴大業務需求的高級綜合功能,是面向城市應急管理情報目標的生態建構體系,其目的本質上就是借助情報鏈的鍛造和優化實現對城市應急管理情報能力的重構和再造。目前來看,如何協調城市應急管理“情報”供需側的關系,如何積極推動城市應急管理“情報”動員,如何凸顯城市應急管理“情報”話語權,如何持續強化城市應急管理“情報”成熟度,這些能力層面的問題都能在情報治理框架下得到進一步的診斷、改變、強化與轉化。總之,情報治理是一個全方位的情報生態變革,城市應急管理領域應積極抓住“大情報觀”時代的情報治理機遇,在思維導向、跨界融合、技術話語權等方面聚力突破,最終實現城市應急管理情報能力的“智慧”培育。
4 結語與展望
情報能力是城市應急管理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推動城市智慧應急、營造智慧社會環境的現實要求。本文從情報能力與城市應急管理的邏輯關系出發,闡釋了城市應急管理情報能力的內涵。同時,從多維視域探討了面向城市應急管理的情報能力建設的主要內容,并從新型智慧城市建設和情報治理創新兩個角度剖析了城市應急管理情報能力建設的發展機遇,為以“屬地為主”的國家應急管理體系建設提供情報視角下的新方案、新途徑、新范式。本文的相關研究與思考,既契合了大數據時代城市應急管理變革的基本要求,也是情報學關注國家重大議題的一個重要方向。
需要指出,城市應急管理情報能力是一個特殊的載體系統,本文僅僅對城市應急管理情報能力建設作以初步的理論思辨與構思,旨在拋磚引玉。以此為基礎,還需要進一步對能力體系、能力結構、能力評價與實證研究等方面的問題予以重點關注。當然,實際上應急管理情報能力不僅僅體現在(智慧)城市層面,探討城市應急管理情報能力問題,主要是由于城市本身作為資源的聚集地,其風險管理、“城市病”等方面的問題更為凸顯,也因此使其成為應急管理的棘手之地。同時,不同城市的應急管理情報支持基礎也存在差異,故不可同一而論。且在很多“不設防”的農村,由于信息化建設落后、專職隊伍建設不足、情報資源投入不夠等,這類問題往往更難引起社會和人們的注意。城市應急管理總體上起著“承上啟下”的特殊作用,在這個大數據、“大情報”時代,一體化的智慧應急已經呼之欲出。因此,城市群、城鄉合作層面的應急管理情報能力建設問題,值得進一步的探索。
參考文獻
[1]郭驊.社會現代性背景下的城市應急管理情報體系構建研究[D].南京:南京大學,2017.
[2]鐘開斌.中國應急管理的演進與轉換:從體系建構到能力提升[J].理論探討,2014,(2):17-21.
[3]樊振佳.近十年國內信息能力研究綜述[J].情報科學,2006,24(7):1111-1115.
[4]王曰芬,李鵬翔.圖書情報機構知識服務能力及評價研究(Ⅰ)——服務能力的內涵與構成[J].情報學報,2010,29(6):1087-1097.
[5]鄭榮.企業競爭情報能力增長機理及其評價研究[D].長春:吉林大學,2008.
[6]李輝,張惠娜,侯元元,等.情報3.0時代科技情報服務能力研究——基于工程技術視角的服務能力四層結構模型[J].情報理論與實踐,2017,40(3):1-4.
[7]Heppes D,Toit A D.Level of Maturity of the Competitive Intelligence Function:Case Study of a Retail Bank in South Africa[J].Aslib Proceedings,2009,61(1):48-66.
[8]蘇新寧,朱曉峰.面向突發事件應急決策的快速響應情報體系構建[J].情報學報,2014,33(12):1264-1276.
[9]蔣勛,蘇新寧,陳祖琴.多維視角下應急情報管理體系的知識庫構建研究[J].情報學報,2017,36(10):1008-1022.
[10]林曦,姚樂野.我國突發事件應急管理的情報工作現狀與問題分析[J].圖書情報工作,2014,58(23):12-18.
[11]李綱,李陽.智慧城市應急決策情報體系構建研究[J].中國圖書館學報,2016,42(3):39-54.
[12]郭路生,劉春年,閆喜鳳.領域分析驅動的應急情報需求工程研究[J].情報雜志,2017,36(11):72-77.
[13]陳祖琴.面向應急情報采集與組織的突發事件特征詞典編制[J].圖書與情報,2015,(3):26-33.
[14]李陽,李綱.工程化與平行化的融合:大數據時代下的應急決策情報服務構思[J].圖書情報知識,2016,(3):4-14.
[15]Landon-Murray M.Big Data and Intelligence:Applications,Human Capital,and Education[J].Journal of Strategic Security,2016,9(2):94-123.
[16]信息孤島難題:政務信息數據共享融合是大潮流[EB/OL].http://tech.sina.com.cn/it/2014-12-08/doc-icesifvx1785180.shtml,2018-10-15.
[17]李綱,李陽.情報視角下的城市智慧應急研究——兼談熵理論的引入[J].圖書與情報,2015,(1):66-71.
[18]Asensio A,Blanco T,Blasco R,et al.Managing Emergency Situations in the Smart City:The Smart Signal[J].Sensors,2015,15(6):14370-14396.
[19]郭驊,蘇新寧,鄧三鴻.“智慧城市”背景下的城市應急管理情報體系研究[J].圖書情報工作,2016,60(15):28-36.
[20]王延飛,劉記,陳美華,等.情報治理的生態觀[J].情報理論與實踐,2018,41(1):5-8.
(責任編輯:孫國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