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柏雪
4月15日,由中國電影資料館、中國電影藝術研究中心承辦的第九屆北京國際電影節“為何與何為——藝術電影論壇”在京舉行。去年“藝術電影推廣論壇”還只是電影節的一項臨時性論壇,今年“藝術電影論壇”已經成為六大主題論壇之一。業內代表齊聚一堂,從全國藝聯的成績與發展規劃、中國藝術電影與本土化表達、藝術電影發行放映模式探索等多個維度展開深度探討。

北京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北京市電影局局長陳名杰在致辭中表示,當前藝術電影受到更多觀眾歡迎,如何把握好藝術電影的社會屬性和商業屬性,發揮好政府和市場的積極性,把握好創新、創業、創造的關系,是發展藝術電影過程中需要深入思考探究的問題。

中國電影資料館館長、中國電影藝術研究中心主任、全國藝聯負責人孫向輝在論壇上“曬”出一組亮眼數據:全國藝聯成立30個月以來,通過專線放映、聯合放映和舉辦影展等形式共放映80部影片,加盟影院從45個城市的110家影院,擴大到248個城市的3222家影院,加盟銀幕達到3795塊。
2019年,全國藝聯啟動“2019主題系列”放映計劃,該系列由“雕刻時光”“藝術人生”“新銳巨浪”三個部分和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特展組成。“雕刻時光”系列將推出阿方索·卡隆導演的《羅馬》,伊爾蒂科·茵葉蒂導演的《肉與靈》,萬瑪才旦導演、王家衛監制的《撞死了一只羊》等影片。“藝術人生”系列中,除正在上映的《波希米亞狂想曲》,還有紀錄片《卡拉斯:為愛而生》《音樂家》等。“新銳巨浪”系列則有獲得第74屆威尼斯電影節銀獅獎最佳導演、最佳處女作的法國電影《監護風云》以及《籌款風波》《柔情史》等影片。
藝術電影的健康發展離不開各環節的共同努力。論壇上,淘票票宣布將聯手全國藝聯打造“愛藝之城”藝術電影用戶社區。阿里影業高級副總裁李捷表示,該社區將為用戶提供討論、問答、任務勛章、新片搶先看、獨家物料發布以及預告、單元策展通知等服務,未來社區將同時致力于盤活全國藝聯的41個微信群、3萬多名“鐵粉”,并以此為源頭,用大數據觸達更多喜歡藝術電影的用戶。
李捷透露,“愛藝之城”計劃于今年5月至6月開啟,并在支付寶、手機淘寶及淘票票中設立明顯入口。“預計未來3年,國內藝術電影的覆蓋人群將達到1800萬人,希望‘愛藝之城能在5年內成為最大的藝術電影用戶社區。”
在分組對談環節,萬瑪才旦、楊超、陸慶屹和楊明明等藝術電影導演及多位宣發公司代表分別圍繞“中國藝術電影與本土化表達”和“藝術電影發行放映模式探索”主題進行分享交流。
藝術電影常被認為是小眾藝術,參與討論的藝術電影導演并不回避這一定位。“藝術電影既不應該自以為高大上,也不需要打扮成悲情形象,藝術電影本身就不是為獲得最大數量的觀眾而拍攝的。”導演楊超認為,所謂藝術電影,就是要探索電影藝術的邊界,向世界電影史證明中華民族可以發現新的影像,在電影中創造新的文化。很多探討內心終極思索和主題邊界的電影作品在市場上受眾有限,這是可以理解的。

楊超表示,在藝術電影的創作過程中,導演應該充分把握創作上的自由空間,“導演應該做自己的事,至于商業發行,則交給專業的人去做。”萬瑪才旦也建議,“希望有比較健全的機制,讓創作者更好地創作,大家各司其職。”

藝術電影發行放映難一直是困擾其發展的一大癥結,論壇上的與會嘉賓圍繞這一話題展開熱烈討論。為了將藝術電影推向更廣受眾,2016年10月,中國電影資料館、中國電影藝術研究中心牽頭發起成立全國藝聯。對于全國藝聯的未來發展,華夏電影發行公司第一副總經理黃群飛建議,“藝術影院數量應當少而精,目前全國藝聯加盟影院有3000多家,可以適當篩選。”

路畫影視創始人兼CEO蔡公明認為,要做好文藝片的宣傳發行,首先要遵循文藝片的規則,其次還需要一些投入和魄力。談及自己去年成功引進的日本電影《小偷家族》,他將經驗歸結為兩點:一是影片選得好,影片獲第71屆戛納電影節金棕櫚獎,有較高的藝術成就,在營銷上有很好的宣傳點;二是明確文藝片的宣發要區別于類型片及商業片。
“文藝片營銷往往存在定位不清的誤區,很多人一上來就想,怎么樣讓文藝片出圈。”在蔡公明看來,更重要的是先把圈內的事兒做好,“文藝片是口碑電影,依靠忠實粉絲的口碑傳播,把核心受眾維護好,就已經完成大部分宣發工作了。”

卓然影業董事長兼CEO張進曾成功引進發行《小蘿莉的神猴大叔》《愛樂之城》等多部影片。他認為,這幾部影片并不僅僅是藝術影片,而是有更高藝術價值的商業影片,二者的區別在于前期創作動機,“前者是藝術創作,后者叫產品研發,從創作之初,影片的命運就已經被決定了。”
藝術電影的商業運作需要更多的擔當和情懷,近年來國內藝術電影的良好發展勢頭與宣發企業的大力支持密不可分。正如合瑞影業及糖果世界總經理田祺所說:“一部電影能創造多少票房,對于我們來說其實是次要的,從事電影宣發職業的初衷,就是希望能做更多好電影,為這樣的影片付出的時間和精力都很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