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文彬
4月15日,第九屆北京國際電影節(以下簡稱北影節)市場特約活動舉辦完片擔保論壇,眾多業內一線制片人、影視公司代表、保險專家就中國電影完片擔保發展各抒己見,結合國內外成功案例探討完片保險制度對影視制作行業的保障作用,以及該制度在國內推廣普及的方法和必要性。
以下為嘉賓觀點摘編:
中國電影基金會理事長張丕民:完片保險機制可助力一批中小成本影片票房過億元
國家電影局提出了近期內要實現80000塊銀幕和100部影片票房過億元的目標,實現目標的重點在于讓一批中小成本影片票房過億元,這需要完片保險機制助力達成。中國電影正處在“由大轉強”的階段,在成為電影強國的過程中,需要不斷完善電影工業各環節,其中之一需要金融行業的大力助推。因為僅靠影片本身吸納資金,無法形成體系完整、龐大、可持續發展的電影工業。
《流浪地球》執行制片人王鴻:如果施行完片擔保,《流浪地球》制作過程不至于很艱難
雖然《流浪地球》取得了46.53億元票房的好成績,但在籌備之初以及拍攝制作過程中遇到了很多困難。影片在國內是個新穎的題材類型,導演郭帆比較年輕,整個制作團隊也都是年輕人,因此在制作過程中,預算、時間控制都不是十分理想。開機前,我只拿到1.4億元預算,拍攝中常常糾結如何花錢。雖然最終預算成本增長到3億元并順利完成制作,但如果有完片擔保,整個過程可能會比較安心。《流浪地球》是部體量龐大的國產片。國外的保險公司與中國保險公司如何合作、與中國影視公司法務如何配合,這些都需要進一步探討。
引力影視副總裁桂侑銘:完片擔保適用復雜的國產片制作
完片擔保非常適用制作復雜的國產片。完片擔保不僅是一個工具,更像一個管家。“他”在項目籌備之時就會進組,與制片人共同分析商討工作周期、采用哪些工作人員、拍攝地選取等細節。這樣,在拍攝過程中,我們會非常清楚所有的時間節點以及所需費用。
完片擔保公司主要看重項目的三個方面:一是執行制片人是誰,其過往制片成功經驗是否豐富以及項目運作超支情況的比例;二是制作流程時間表和預算表配套比例是否健康;三是所有合同及法務工作流程、細節是否規范嚴謹。
美國電影金融公司(FFI)中國分公司CEO葉禾卿:完片擔保依賴透明的制作體系
在過去的60多年,共有8000多部好萊塢電影采用了完片擔保業務,完片擔保在美國電影市場應用成熟的原因源于三方面:第一,美國金融市場和電影制作、投資聯系緊密,一部電影除國內常見的出品投資方,還有銀行貸款、預售所得、政府激勵、返稅機制等,電影項目的回款需要一部影片在規定時間、規定預算內完成;第二,好萊塢及其他發達國家的電影制作產業有一個標準、透明的制作體系,保險公司也能清楚地知道這部影片需要多少資金、人力,完片擔保執行人員能做到心中有數;第三,由于很多國家對電影制作有激勵、返稅政策,相關政府機構也需要了解這部戲如何花錢,這時需要一個公正、獨立的第三方完片擔保公司告知這些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