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丹
“時代留給電視湘軍的,從來都不是順境。作為最后的大眾媒體,電視正在經歷百年以來前所未有的焦慮。這是個時代命題,也是電視人需要共同面對的挑戰。我始終相信,不管是網絡媒體還是我們,好內容在哪里,焦點和注意力就在哪里。”《歌手2019》總導演洪嘯對《綜藝報》說道。
脫胎于《歌手》團隊的洪嘯工作室于2018年11月正式掛牌成立。《歌手2019》剛剛落下帷幕,洪嘯工作室便馬不停蹄地投入了另一檔全新舞蹈節目的籌備與制作中,該項目已經進行了招商與宣講。除了這檔新節目,洪嘯工作室還有多個項目正在策劃中。在他看來,無論媒介如何變遷,節目制作的下個風口都將屬于大步創新的內容,保持常態化創新也是其工作室的核心競爭力所在。

“我想我很值得,當一個歌頌者”,伴隨著吳青峰的吟唱,《歌手2019》最后一個畫面定格在一張團隊大合照中。
洪嘯工作室的發展與《歌手》節目緊密相連。有的同事已經陪伴節目走過7年,每年也都會有新鮮血液加入,“資深老將”與“初顯鋒芒的年輕導演”們共同組成了當前的洪嘯工作室。自團隊成型以來,洪嘯工作室已經完成《歌手2017》《歌手2018》《歌手2019》以及湖南衛視《未來可期,快樂中國畢業歌會》等大型項目制作,迅速成長為一支能打硬仗的團隊。
洪嘯介紹,現在的《歌手》團隊分為導演組、編劇組、音樂組、素人組、外宣組以及后期團隊,大家各司其職,分工合作。以結束不久的《歌手2019》總決賽為例,兩個多小時的直播,包括錢正昊、畢書盡開場表演在內的14個節目涉及多個工種的配合,需要幾百人團隊的無間協作。無論是歌手表演、舞臺設計,還是節目開始時的長鏡頭和節目尾聲的暖心告白,每年,《歌手》都會給觀眾帶來驚喜。
洪嘯工作室每個項目啟動前,都需要經過整個團隊的反復推敲,在實操性與理想狀態的不斷磨合中重組落地。無論是前期籌備還是節目錄制,都會有大量的問題生成、更迭,節目組在不斷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完成最終的節目建造,以及團隊塑造。“秉持初心,做應該做的,做沒人敢做的;榮譽共享,前路共行,這是我們整個團隊得以成長的關鍵。”洪嘯表示,未來要積極響應湖南衛視“建立面向未來制作生態”的號召,為團隊鋪墊好未來之路。
不管是在電視制作領域還是在音樂領域,創新永遠是保持生命力的前提。經典與創新沖撞,才會有前行的空間。“讓創造這份音樂價值的人凸顯”——洪嘯介紹這是《歌手》本季的目標。主打原創是本季《歌手》最大的變化,此外,今年《歌手》踢館賽打破閉環,讓全民舉薦的踢館歌手與專家舉薦踢館歌手現場比拼,為觀眾打開了推舉“好聲音”的渠道,也讓劉宇寧、錢正昊、許靖韻等年輕歌手有機會登上《歌手》舞臺。
洪嘯認為自己團隊最具標識性的特點是意識超前,創新不斷。除了《歌手》節目不斷推陳出新,挖掘好的節目創意也是洪嘯工組室的工作日常。在湖南衛視節目方案征集和“飚計劃”活動中,洪嘯工作室的3位95后導演楊晚、肖猋睿、周若微共同打造了《解憂郵局》。2018年年底,《解憂郵局》擊敗百余個來自亞洲各大電視臺、制作公司的原創模式,成為唯一入圍Top5決賽的中國模式,并一舉奪得2018年ATF亞洲模式大賽亞軍。
為了讓年輕導演敢想、敢說、敢做,湖南衛視建立了一系列獎勵創新的機制,只要有想法,就能創造出屬于自己的節目。“在臺網統一標尺的當下,湖南衛視已經成為了最能培養人才的平臺。”洪嘯表示,未來工作室將在內部團隊年輕化、創新內容常態化上做出持續努力,尊重團隊態度及團隊專業,保持工作室核心競爭力。

《綜藝報》:在內容創新上,你有哪些經驗分享?
洪嘯:大家最想知道的應該就是請歌手的“小竅門”了,很少有節目像我們這樣需要不間斷地邀請這么多位優秀歌手。《歌手》是資源強消耗型節目,在邀請歌手的時候我們需要做很多準備。每位歌手的現場我們都去聽過,并且是跑到全世界去聽。確定歌手人選后,節目組會準備好歌手的詳細資料,以及他/她在節目中的歌曲推廣、個人規劃等,多顧茅廬,誠心相邀。
還有一點是節目細節的捕捉和呈現。今年《歌手》節目中,片頭以章回體的標題形式呈現,并反復出現我們工作室的標志,這些都是在以往綜藝節目中很少出現的,我們想更多強調創作者的存在,也希望能夠給予團隊能量,這也稱得上是一種引領與創新吧。
《綜藝報》:網絡綜藝發展迅猛,是否會對電視節目制作造成沖擊?
洪嘯:市場當然越繁榮越好,現在是全網分發的時代。不管是網絡平臺還是電視平臺,都需要好的內容。我們的節目樹立并保持了好的品牌和口碑,這是節目得以前進的原動力。當綜藝超級模式終結,人們的注意力日漸分散,娛樂內容的選擇越來越多,不管是《歌手》還是其他電視節目,都應該找到并建立與觀眾的情感連接點。
就拿《歌手》來說,所有人都知道《歌手》是場游戲,但到目前為止,沒有人能完全猜到游戲的結局,這就是這場游戲的樂趣所在,也讓我們能夠始終保持著對音樂的初衷。不僅是音樂類節目,現在各類型的節目都會受到網綜的沖擊,這會讓人有壓力,當然也會更有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