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剛

《天龍八部》(1997版)劇組原班人馬重聚,“阿紫”淚灑舞臺;《還珠格格》劇組再相會,“晴兒”重見“老佛爺”;2013屆《快樂男聲》參賽選手同唱一首歌……以懷舊情懷獲得觀眾喜愛的浙江衛視《王牌對王牌》在第四季保持了節目一貫的“催淚”風格,收獲觀眾廣泛好評。
4月19日收官的《王牌對王牌》第四季,雖然經歷了“王牌家族”的人員更替,但節目效果并未受到影響。前11期節目CSM媒介研究55城平均收視率保持在1.4%以上,第10期節目收獲最高收視率1.613%。
自首季便擔任該節目總導演的吳彤為本季節目打出8.5分,為“王牌家族”打出9.5的高分。他表示,新成員為主創團隊帶來了驚喜。
“王牌家族”成員王源和歐陽娜娜在第四季由于檔期原因告別舞臺,新成員華晨宇、關曉彤加入。此次“換將”一時引發觀眾熱議:新嘉賓能否快速進入狀態,補位“王牌家族”?兩位綜藝經驗并不多的新手是否可以適應節目氛圍?
對于常駐嘉賓的調整,吳彤認為,這是每個節目都會經歷的必然過程。從首季的王祖藍、白百何到第二季的王源、宋茜,再到第三季加入的沈騰、賈玲、歐陽娜娜,“王牌家族”的陣容一直在不斷改變,加之“王牌隊長”和“王牌特工”的身份變化,每季節目也呈現出完全不同的玩法。
節目組秉承的創作原則是‘讓嘉賓做最擅長的事,在發掘嘉賓不為觀眾熟知一面的同時,讓他們處于自身的表演舒適區。
今年,主創團隊開始削弱“王牌家族”的主持人屬性,啟動“家族”VS當期嘉賓的游戲模式,形成擂臺挑戰的對戰氛圍,進一步發掘“王牌家族”成員的優勢和亮點。“華晨宇的加入為新一季節目帶來了更多音樂類游戲,關曉彤的舞蹈和表演才藝也啟發了團隊的創作靈感。”吳彤表示,“新成員的加入是新的刺激,能夠幫助節目組在內容上進行突破創新。”
吳彤透露,《王牌對王牌》曾經存在兩個比較大的問題,一是觀眾對節目部分情節橋段很熟悉,但不知道是出自《王牌對王牌》,品牌辨識度有待提高;二是節目收視率會隨著每期嘉賓熱度不同產生很大波動。因此,本季節目節目組開始嘗試加強“王牌家族”的塑造力度,通過他們帶動整季節目的節奏,幫助缺少綜藝感的藝人快速融入狀態,在觀眾心中形成新的節目標識。
作為浙江衛視節目中心推出的原創室內綜藝節目,“懷舊”是《王牌對王牌》的標簽,也是節目吸引觀眾的特色之一。但對于吳彤來說,《王牌對王牌》不止是一場“懷舊綜藝大秀”,而是融入多樣內容的綜合性舞臺創作,“我們是按照晚會的標準來對待每期節目的。”吳彤告訴《綜藝報》,“節目組希望通過各個環節,為觀眾展示每期嘉賓的綜藝感、藝能感和真實情感這三個維度的內容。”
傳聲筒、猜詞游戲、才藝表演、勇攀高峰等都是《王牌對王牌》的必備環節,除此之外,節目組還會根據當期嘉賓的特點專門設計游戲環節。《還珠格格》中晴兒的扮演者王艷對綜藝游戲了解不多,節目組特意啟用了她相對比較熟悉的“禁語游戲”,也是在這個環節中,觀眾看到了王艷對詞語的敏感度和綜藝感。吳彤表示,節目組在設置游戲時首先會考慮能否通過這些環節,讓觀眾看到更具層次感的嘉賓表現,為大家展現他們的多面性。
對于懷舊元素,吳彤表示,《王牌對王牌》并非每期都懷舊,即便出現也不會占據太大比重。“90分鐘節目,‘回憶殺一般會占10—15分鐘,其余時間都是游戲和才藝環節。”
觀眾偏愛“懷舊”,吳彤認為這是對節目的肯定。“他們的重聚喚醒了觀眾曾經的回憶,并將這個畫面刻在了腦海里。純游戲的內容可以讓大家在某個環節感到開心,但這種記憶并不持久,一檔節目中能夠出現一個靈魂性的內容,讓大家記住當時的畫面和情感,這是節目的價值所在。”
《王牌對王牌》自首季開始便在熒屏內外一次次引爆“淚點”。“武林外傳”“成家班”“鐵三角”“新白娘子”“西游記”等伴隨觀眾成長的熒屏組合重聚舞臺,引發觀眾情感共鳴。
本季節目播出后,有觀眾質疑嘉賓的驚喜表現是在刻意表演,其中被提及最多的是《天龍八部》劇組重聚時,阿紫扮演者劉玉翠再遇“喬峰”,淚灑舞臺。吳彤表示,這種感受上的差異可能源自受眾群體不同。武俠題材的主要受眾集中在80后及80前群體,已經進入仙俠時代的90后甚至95后觀眾,對1997版《天龍八部》的年代記憶相對較弱,會缺乏相應的代入感。《還珠格格》劇組和2013屆《快樂男聲》重聚時,觀眾代入感相應增強,質疑也隨之減少。
“驚喜”已經成為《王牌對王牌》的常規“套路”,那么對于熟知節目環節的嘉賓,這種“驚喜”的效果是否會打折扣?對此,吳彤表示并不排除這種可能,但是節目組也會進行相應調整避免這種情況發生。本季圍繞華晨宇展開的“2013屆《快樂男聲》選手重聚”驚喜,其實也面臨這個問題。“王牌家族成員非常熟悉節目流程,為他們提供感動和驚喜難度很大。”吳彤介紹,在“驚喜”之前節目組針對華晨宇設計了一次“小整蠱”,成功打亂他的思維,讓他將注意力集中在表演上。“雖然由于節目時長的原因,這些內容并未在正片中出現,但是我們可以保證華晨宇的驚喜是完全真實的。在其他驚喜環節,導演組同樣需要做出很多鋪墊,以保證最終效果。”
《天龍八部》劇組重聚時,黃日華等嘉賓對即將到來的重聚環節并不知情,兩批嘉賓分別使用不同樓層的休息室,甚至連酒店都進行了特殊安排。吳彤表示,嘉賓本身對假驚喜也相當抵制,“假驚喜很難被表演得絲絲入扣,因此刻意假裝肯定會被觀眾看穿。不用說安排了,哪怕稍有暗示,都有可能讓驚喜效果大打折扣。”
《王牌對王牌》強大的嘉賓陣容一直為觀眾所津津樂道,更有不少觀眾為節目組“大手筆”的嘉賓邀請點贊。該節目前三季每期會邀請10余位嘉賓參加錄制,第四季嘉賓數量有所減少,但每期仍不低于4位。吳彤坦言,實際上,《王牌對王牌》的嘉賓邀請并不存在所謂的“大手筆”“大投入”,節目中的很多嘉賓都不是靠錢能夠請來的。
那么《王牌對王牌》吸引嘉賓的秘訣是什么呢?吳彤介紹,節目組會通過專業的創作流程為嘉賓提供安全感。“我們有非常詳細的方案,為什么請你來,為什么會做這個主題,你需要在這個主題之下做些什么,你會得到什么,節目組的訴求是什么,都會詳細體現在方案上。”
此外,節目組秉承的創作原則是“讓嘉賓做最擅長的事”,在發掘嘉賓不為觀眾熟知一面的同時,讓他們處于自身的表演舒適區。比如,張嘉倪和吳謹言都具有較好的舞蹈功底,節目組就專門為她們設計了相應的展示環節;對于有謠言困擾的藝人,節目組也會與其商議后進行回應,如姚晨直面整容傳言等。
“節目組的成就感在于我們邀請的不僅僅是嘉賓,同時也在邀請記憶。”吳彤認為,無論是《流星花園》還是《還珠格格》,他們代表的其實是觀眾的青春記憶,對此,節目組本身也有著強烈的情感共鳴,希望他們能夠重聚,并盡最大努力為其保駕護航。
對于第四季節目,吳彤依然有著些許遺憾。8.5分之外,缺失分數源自那些未能邀約到場的藝人和劇組,以及嘗試過卻未能錄制的游戲。吳彤表示,在未來的創作中,團隊會再多一分努力,讓節目再多一分成長空間。

《綜藝報》:你對節目組是否提出過明確的創作要求?
吳彤:我希望邀請的藝人一定是在做他們在其他節目中沒有做過的事情,這是我給導演組的壓力。觀眾只有在“王牌”才能看到嘉賓的某個造型、某次重聚、某個感動瞬間以及他的內心故事和驚艷才藝,這才是我心目中的《王牌對王牌》。
《綜藝報》:節目組在邀請嘉賓時遇到過什么趣事?
吳彤:節目曾經邀請電影《夏洛特煩惱》中馬冬梅耳背鄰居的扮演者,因為老人并非專業演員,而且人在大連,所以在邀請他時,他的家人還懷疑是不是詐騙(笑)。最后節目組的導演專程趕到老人家里,和他及他的家人聊了一天,最終邀請成功。他在節目中和蔡少芬對戲,雖然全程忘詞,但節目效果非常好。
《綜藝報》:如何看待節目的變化和調整?
吳彤:是否需要改變是每個綜藝節目都要面臨的問題。一檔節目如果沒有變化,肯定會出現觀眾流失。創作第三季時,其實相對前兩季我們的經驗更足,在內容層面也不弱于前兩季,但觀眾反映反而不如第二季,我認為主要是因為大家的新鮮感有所削弱。
《綜藝報》:未來是否會考慮將《王牌對王牌》做成一個常態化節目?
吳彤:不會的,《王牌對王牌》的節目籌備量太大了。觀眾最終看到的是90分鐘的體量,但對于節目組而言,籌備的時間和工作量卻是超乎想象的。目前我們還沒有精力把節目常態化。
《綜藝報》:近年戶外真人秀發展迅速,你如何看待棚內綜藝的發展?
吳彤:棚內模式能夠把藝人的優缺點放大,使其更加藝能化,讓觀眾更聚焦、更認真地觀看節目。目前棚內節目還是以藝人為主,我覺得未來會有更多素人、民間達人、練習生、準藝人出現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