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文彬
2019年五一檔即將拉開帷幕。
從已公布的片單來看,五一檔既有黑馬潛質的國產片,亦有美國漫威超級英雄大片上市,市場盤面壓力不小。愛情、懸疑、動作、紀錄片、動畫等影片類型均有覆蓋,內容分眾化明顯,各類題材影片也都有喘息機會。
業界人士大多對五一檔票房產出表示樂觀,但也有聲音認為影市受今年五一假期調休規則變化的影響,公眾旅游出行意向和需求有所增加,可能會成為影響票房的一大變數。

貓眼數據顯示,截至4月20日,《復仇者聯盟4:終局之戰》想看人數超過174萬,遠超同檔期其他影片。
近三年來,五一檔票房均有明顯增幅,有數據顯示,2018年五一檔票房同比增長27%。去年同期強勁的增長勢頭能否在2019年延續?一時眾說紛紜。
“相較去年五一檔2900萬的觀影人次,今年五一檔4天觀影人次預計能達到7000萬。”星美影院總經理范嘉東判斷的依據是今年五一檔影片的類型分布。
五一檔前夕上映的進口大片《復仇者聯盟4:終局之戰》(以下簡稱《復聯4》)對標《速度與激情8》,將在五一檔對其他影片產生較大影響。今年上映的《雪暴》《九龍不敗》《下一任:前任》等動作、探案、懸疑、愛情題材影片同2017年的《拆彈專家》《記憶大師》《喜歡你》等影片類型、體量大致相同。另有紀錄片《港珠澳大橋》、動畫片《悟空奇遇記》也加入五一檔戰局。
相較去年五一檔2900萬的觀影人次,今年五一檔4天觀影人次或將達到7000萬。
“《復聯4》總票房很可能突破《復聯3》之前23.9億元的成績,外加假期增加1天,今年五一檔觀影人次及票房或將大幅增長。”范嘉東表示。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資深宣發人士也認為,今年五一檔票房會產出不俗成績。“《復聯4》雖然提前五一檔一周上映,但其觀影熱度至少會持續兩周,近兩月影市較為冷清,它的上映可釋放暫時低迷的觀影情緒,帶動大盤整體熱度增加。”但他同時表示,《復聯4》有可能壓制五一檔上映國產片的生存空間,“該片或將占據五一檔7成以上票房。”
凡影咨詢則考慮到假期調整因素對五一檔票房的影響,“今年五一假期增加1天,旅游意向或將分流觀影人次,致使今年五一檔票房成績比去年會有所下降。”
范嘉東則認為,假期增加1天并不會影響大盤票房成績,“暑期、十一等長假也面臨電影院與旅游業競爭的情況,但觀影熱度依舊不減。”
與此同時,影院為吸引客流也做出相應準備,如通過自有新媒體渠道向用戶推送影片宣傳短視頻、增設專題觀影套餐、開發影院場地互動游戲等。
“國產片中很難看到強有力的種子選手。”基點影視總裁高宏森這樣總結今年非春節檔上映的國產片情況。
貓眼數據顯示,截至4月20日,《復聯4》想看人數超過174萬,同檔期內國產新片想看人數最多的《下一任:前任》只有20.1萬人,其他影片想看人數僅為5位數。凡影咨詢表示,該檔期內國產片想看人數低,除觀眾對這些影片觀影欲望低,還與片方宣傳營銷動作還未大范圍展開有關。
“今年清明、五一可上映的頭部作品減少,直接導致小長假檔期無頭部國產影片可發。”高宏森表示,這與2018年國產影片開機量減少,尤其是制片成本在5000萬元以上體量的影片減少有關,“相對頭部影片,中小體量影片在籌備發行時一般不會確定上映檔期,臨時定檔的情況更多,很難依靠宣發爭取觀眾。”
資深宣發人士認為,由于《復聯4》提前五一假期一周上映,導致五一檔不確定因素增加,不少片方持謹慎觀望態度,“不敢冒險。”
“不論是大檔期還是小檔期,都是頭部作品的天下。”中小成本影片選擇在小長假上映,看似風險低是個好買賣,但范嘉東認為這一模式未來不會成為常態。他進一步解釋:“一些短期獲利的中小體量影片是中國電影市場近兩年井噴發展后,逐利商人催生出的一種特有現象。如果各方協力引導市場按良性方向發展,這類影片不會繼續成為檔期主流。”
這并不意味著中小體量影片完全無法在小長假生存。資深宣發人士認為,在頭部影片拉動大盤體量的同時,好口碑的中小體量影片也有逆勢上揚的機會。“《復聯4》粉絲基礎再強大,影院也不可能只放一部影片。與《復聯4》題材類型差異大,影片質量好的中小體量影片靠口碑也能取得佳績。”
“手法常規、資金投入保守,”資深宣發人士如此評價目前五一檔新片的整體宣發氛圍。
在五一檔影片宣發整體保守的氛圍下,《下一任:前任》在抖音平臺的短視頻營銷較為突出。凡影線上監測平臺數據顯示,五一檔新片中《下一任:前任》的觀眾認知度最高,是第二梯隊影片的兩倍之多。
《下一任:前任》通過短視頻營銷收獲不錯效果,但范嘉東認為這一方式也可能會引起部分觀眾反感。“短視頻長度較短,傳播速度更快,范圍更廣,具有廣泛參與性,但該片營銷過度消費‘前任,內容同質化嚴重,影迷觀影熱情可能會出現下降趨勢,或將影響電影的市場表現。”
短視頻營銷雖是一把雙刃劍,但五一檔唯一一部紀錄片——《港珠澳大橋》(基點影視發行)也準備發力此領域。高宏森告訴《綜藝報》,去年年底港珠澳大橋通車時,很多網友自發上傳相關短視頻,取得不錯的宣傳效果。這一現象使高宏森團隊萌生通過短視頻達人推廣影片的想法。“本片為爭取年輕群體,將片中工程師的敬業精神延伸至白領職場,以此為主題制作短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