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德才,莫羅堅,劉頌頌,陳葵仙
(東莞市林業科學研究所,廣東東莞 523106)
風水林是指種植在路口、村后、庭院、墳墓周圍等的植物群落,反應了當地的歷史文化、植物種植、美學和民俗等[1~2]。風水林經過一代又一代的演替,保存至今,樹種群落結構穩定,具有豐富的生態價值和景觀文化價值[3]。加強對風水林的植被群落、樹種配置和森林文化等方面的研究,有利于促進美麗鄉村的建設和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4]。為此,該研究對東莞清溪楊梅坑風水林植被群落特征進行分析,為東莞風水林群落資源的保護利用和促進其可持續發展提供參考依據,也為東莞美麗鄉村和林業生態建設提供參考。
研究區域位于東莞市清溪鎮重河社區,東莞市銀瓶山森林公園內(114°10′34.84″E,22°51′59.48″N),陽光充足,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年均氣溫22.1℃,年降雨量1500~2400mm,雨量集中在4~9月,占全年降雨的80%以上,并以臺風雨居多。該風水林群落地貌形態為平地,海拔高約55m,土層較深厚,水濕條件較好。
在風水林內選擇典型的地段設置長、寬均為60 m 的帶狀樣地,劃分為3 個20m×20m 樣地。在每個樣地內設置4 個10m×10m 的小樣方進行每木調查,測定樣方內所有喬木層植物的種類、胸徑、樹高、冠幅和枝下高;在每個樣方的4 個角分別設置1 個5m×5m 的小樣方,記錄樣方內所有維管束植物的株數、蓋度和高度,包括草本、草質藤本、大型木質藤本及DBH<3.0cm 的幼樹和幼苗。
(1)年齡結構分級:根據年齡結構采用的立木胸徑級替代的分類法[5],把群落內喬木分為四個齡級:Ⅰ級:胸徑<3.0cm;Ⅱ級:3.0cm≤胸徑<7.5cm;Ⅲ級:7.5cm≤胸徑<22.5cm;Ⅳ級:胸徑≥22.5cm。
(2)群落特征指標的計算:重要值=相對密度+相對優勢度+相對頻度;相對密度=某種的密度/所有種的密度總和×100;相對優勢度=某種的優勢度/所有種的優勢度總和×100;相對頻度=某種的頻度/所有種的頻度總和×100[6]。
上述算式中,S為物種數;Pi為種i的個體數占所有種的個體數的比率;N為全部物種的個體總數[7]。
在1200m2的樣方中,楊梅坑風水林共記錄維管植物36 科55 屬61 種。其中,裸子植物1 科1 屬1種、蕨類植物1 科1 屬1 種、雙子葉植物31 科49 屬55 種、單子葉植物3 科4 屬4 種(表1)。可見,雙子葉植物在科、屬、種的分類水平上均占絕對優勢,分別占總數的86.1%、89.1%和90.2%。

表1 楊梅坑風水林群落植物物種組成分析Table 1 Analysis on species composition of Fengshui woods in Yangmeikeng
優勢科為茜草科(Rubiaceae)(5 屬5 種)、桃金娘科(Myrtaceae)(4 屬4 種)、樟科(Lauraceae)(3 屬4 種)、大戟科(Euphorbiaceae)(3 屬3 種),番荔枝科(Annonaceae)、含羞草科(Mimosaceae)、禾本科(Gramineae)、蘿藦科(Asclepiadaceae)、蘇木科(Caesalpiniaceae)、衛矛科(Celastraceae)、無患子科(Sapindaceae)、榆科(Ulmaceae)、蕓香科(Rutaceae)均2 屬2 種,由此可見,種在屬內的分布,集中于優勢屬的現象不突出,大部分的種分布于僅含1~2 種的屬內。

表2 楊梅坑風水林群落植物優勢科及其種數分析Table 2 Analysis of family and number of species of dominant species in Yangmeikeng
參照吳征鎰的中國種子植物屬分布區類型[8]和陸樹剛的中國蕨類植物區系的劃分方案[9],楊梅坑風水林植物屬共有10 種地理分布(表3),其中泛熱帶分布類型最多,有17 屬,占30.9%;熱帶亞洲(印度-馬來西亞)分布其次,有13 屬,占23.6%;舊世界熱帶分布和熱帶亞洲至熱帶大洋洲分布類型分別占16.4%、14.5%。

表3 楊梅坑風水林植物屬的分布區類型Table 3 Genus areal-types of Fengshui woods in Yangmeikeng
3.3.1 喬木層樹種及其生長狀況
在面積1200m2樣方中,喬木層共有維管植物12科15 屬15 種,無患子科、大戟科和樟科均有2 屬2種,其他科各有1 屬1 種,種在科內和屬內分布較均勻。喬木層樹種有龍眼(DimocarpusLongan)、肉實樹(Sarcospermalaurinum)、小葉榕(Ficusmicrocarpa)、臀 果 木(Pygeumtopengii)、 華 潤 楠(Machilus chinensis)、假 蘋 婆(Sterculialanceolata)、 陰 香(Cinnamomum burmanii) 等15 種,樹木胸徑在7.2~55.0cm 之間,樹高在3.0~13.2m 之間。樣方中重要值>10 的樹種有龍眼、肉實樹、假蘋婆、華潤楠和臀果木;龍眼和肉實樹株數較多,其相對密度、相對頻度和相對顯著度較大,反映了這兩個樹種在群落中優勢明顯(表4)。

表4 楊梅坑風水林喬木層優勢樹種重要值統計(IV>10)Table 4 Importance values of main trees in the tree layer(IV>10)
3.3.2 灌木層樹種及其生長狀況
樣方調查結果顯示,灌木層植物種類豐富,共記錄31 科48 屬52 種。其中,茜草科的屬數和種數最多,5屬5 種;桃金娘科和樟科次之,分別記錄4 屬4 種和3屬4 種;其余科均記錄1~2 屬數。灌木層樹種以九節(Psychotria rubra)、羅傘樹(Ardisiaquinquegona)、牛眼馬錢(Strychnosangustiflora)、腰骨藤(Ichnocarpusfrutescens)等耐陰植物和假蘋婆、蒲桃、銀柴、肉實樹幼樹占絕對優勢,山小桔(Glycosmisparviflora)、青江藤(Euonymus nitidus)、龍船花(Ixorachinensis)、衛矛(Euonymus nitidus)、雞血藤(Spatholobussuberectus)、白木香(Aquilaria sinensis)幼苗等較為常見。灌木層樹種高度為1~3m,重要值大于3 的有假蘋婆、蒲桃、羅傘樹、牛眼馬錢、穗花軸櫚(Licualafordiana)、肉實樹、九節和腰骨藤,其余樹種重要值均在3 以下(表5)。

表5 灌木層優勢樹種重要值統計(IV>3)Table 5 Importance values of main trees in the shrub layer(IV>3)
3.3.3 草本層樹種及其生長狀
在調查樣地中,共記錄草本植物9 科10 屬10種,禾本科有2 屬2 種。重要值大于2 的草本植物有假蔞(Piper sarmentosum)、蔓生莠竹(Microstegiumvagans)、土麥冬(Liriopespicata)等,假蔞占均對優勢,重要值為55.42;蔓生莠竹(Microstegiumvagans)次之,為23.10;蜈蚣草(Pterisvittata)、腰骨藤(Ichnocarpusfrutescens)和降真香(Acronychiapedunculata)、等樹種重要值均在2 以下(表6)。

表6 草本層優勢樹種重要值統計(IV>2)Table 6 Importance values of main trees in the herb layer(IV>2)
3.3.4 層間植物樹種及其生長狀
該風水林群落的層間植物主要以藤本植物為主,主要有華南云實(Caesalpinia crista)、買麻藤、牛眼馬錢、青江藤(Celastrushindsii)和羽葉金合歡(Acacia pennata),附生植物較少。
對楊梅坑風水林群落及優勢樹種年齡結構進行分析,結果顯示(表7),整個群落以Ⅰ齡級個體最為豐富,Ⅱ齡級個體較少,群落為增長種群。假蘋婆、龍眼、肉實樹、臀果木、華潤楠種群Ⅰ齡級個體數量都大于或等于Ⅱ、Ⅲ、Ⅳ齡級個體數量之和;小葉榕為單株分布。

表7 群落及主要優勢樹種年齡結構Table 7 Populations of community and main trees
對楊梅坑風水林物種多樣性指數、豐富度指數及均勻度指數進行分析,結果顯示(表8),群落的Shannon-Wiener 指數為4.66,Pielou 指數為0.79和Margalef 指數為7.53。該群落風水林的多樣性指數和豐富度指數表現為:灌木層>喬木層>草本層;均勻度指數表現為喬木層(0.86)>灌木層(0.81)>草本層(0.51)。該風水林人為干擾較少,喬木層、灌木層和草木層的物種保存度較高。

表8 楊梅坑風水林植物多樣性Table 8 Species diversity of Fengshui woods in Yangmeikeng
楊梅坑風水林共記錄維管植物61 種,隸屬36科55 屬。該風水林群落植物屬的分布區類型以泛熱帶亞熱帶最多,以茜草科、桃金娘科、樟科、大戟科為優勢科。
楊梅坑風水林植物群落經過多年的植物演替,形成了優良穩定的喬、灌、草復合立體的鄉土闊葉樹種群落體系。該研究對其群落結構、組成、年齡結構和植物多樣性結果顯示,喬木層優勢種為龍眼、肉實樹、假蘋婆、華潤楠和臀果木;灌木層優勢種為假蘋婆、蒲桃、羅傘樹、牛眼馬錢和穗花軸櫚;草木層優勢種為假蔞、蔓生莠竹、土麥冬和弓果黍;層間以藤本為主。整個風水林群落年齡結構為增長種群,年幼個體數量較多,各個優勢樹種具有極大年幼個體百分比,但出現某個齡級缺失的現象,表明該風水林可能受到外界因素影響,今后仍需加強保護。
該研究結果表明,楊梅坑風水林群落的多樣性指數和豐富度指數表現為:灌木層>喬木層>草本層;均勻度指數表現為喬木層(0.86)>灌木層(0.81)>草本層(0.51)。該風水林群落物種多樣性與珠三角其他風水林群落相比,略低于廣州蓮塘村風水林群落(4.68)[10],高于深圳小梅沙村風水林群落(2.63)[11];與東莞其他風水林群落相比,高于東莞雞翅嶺村風水林(4.09)、東莞金橘村風水林(3.92)、東莞大沙村風水林(3.64)[12]和東莞碧湖風水林(3.89)[13]。在調查過程中發現,該風水林邊緣區易受人類干擾,物種豐富度較高,可能是由于群落中物種擴散、種子傳播頻繁和水熱條件較好。總體來看,整個風水林群落物種多樣性也處于較高水平。
隨著華南地區社會經濟的發展和城市化進程的加速,在城市景觀中呈島嶼狀分布的風水林也正在遭受生境喪失和破碎化的威脅[14]。目前,風水林的保護僅靠周邊居民的保護,具有高度的分散使其處于極度脆弱的保護地位。該研究調查雖尚未發現該風水林具有珍稀瀕危植物,但分布著較大的鄉土野生樹種個體和具有較為穩定的群落結構,對東莞市的低效林改造、退化生態系統恢復過程中樹種選擇等均有較好的借鑒意義。在全市開展林業生態工程和“美麗鄉村”建設過程中,模仿風水林仿其森林群落的組成和結構,是營造多樹種、多色彩、多層次、多效益的東莞城市森林有效的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