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宗超,藝術學博士,河北大學藝術學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藝術學理論一級學科博士點學科帶頭人。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理事,中國書法家協會學術委員,河北省書法家協會副主席,河北省文藝評論家協會副主席,河北省高校藝術類教學指導委員會主任。國家藝術基金專家委員會委員,教育部藝術學理論類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全國第五屆、第八屆、第九屆刻字藝術展評委,全國第九屆、第十屆書學討論會評委,第十一屆書學討論會監委,全國第四屆青年書法篆刻展覽監委會副主任。出版專著《中國書法現代史》《中國書法現代創變理路之反思》《漢代造型藝術及其精神》等。
劉宗超先生多年來專注于當代書法史的研究,經常有鴻篇巨著發表,每次我都會細細賞讀,被他的才氣、他的思辨、他的敏銳打動,心中一直以青年才俊仰視之。面對他的書法作品,我不由感嘆,他作為一個學術精英人物,能在創作上達到這樣的高度,實屬難得,這更叫人被他精彩的作品打動。
讀他的作品,可以發現他書法的第一特點是瀟灑飄逸。
由于劉宗超畢業于東南大學,為藝術學博士,知識淵博,又為沈鵬書法精英班成員,長期執教于大學講壇,所以眼界高遠,胸懷開闊。名家的廣泛交流、古今名跡的日濡夜染,養成了他筆下瀟灑飄逸的風姿。書法藝術創作,既要求書家能全身心投入,又要有一段超越時人的距離,既要與時代合拍,又要能出乎其外。只有這樣才能使自己脫穎而出,才能使自己的筆墨有獨特的魅力。從劉宗超的書法來看,其書以行草為最善,細品他的作品,推測他是以黃山谷書法為基石,又吸取了祝允明、王鐸等人的率意與氣勢,進行取舍重組,用自己的智慧靈性加以發揮,注重順暢痛快,一氣呵成。所以,他的書法抒情性特強,迥異于當代書法創作的拘泥做作或故作雄強的陋習。由于劉宗超長期致力于當代書法創作研究,關注當代書法藝術的發展,故他的書法能高屋建瓴地在繼承上廣收博取,又能在出新上自出機杼,凸顯與眾不同之處。可以說,書法風格的形成是書家所處的社會環境、文化氛圍和自己的睿智及藝術追求相結合的結果。劉宗超書法的瀟灑飄逸,既是他繼承古代書法所得,也是他分析當代書風后的選擇,更是他才情、氣質、睿智的流露。
劉宗超書法的第二特點是其書有著過硬功夫。
我一向認為,書法個性風格必須有過硬的傳統技巧功夫作支撐,這才能體現書法的藝術性,書法若沒有過硬的基本功,個性雖明顯,也只是空中樓閣。由于劉宗超長期注意當代書法創作研究,能看清當代書法發展的利弊,所以他沒有受到當代流行書風的影響,也沒有受到所謂“民間書法”的影響。這類書風將古人隨便一揮的拙劣之字當作經典模仿,并將字形扭曲變態,以此追求個性或趣味,實質是懼怕經典,不肯花功夫,追求速效,以此掩蓋技巧功夫的薄弱。這也成為當代一些書法家中的一大弊病,使其書風淺薄丑陋,由此也產生了許多朝學執筆,暮即成家的“名家”。而劉宗超的書法是在長期的寒暑耕耘中練就出來的,黃山谷的草書對其影響尤多。黃山谷的草書,在書史上有著崇高的地位,在用筆上、結體上堪稱高難度,使許多人(尤其是當代急功近利者)望而卻步。黃山谷草書的結體有著“看似尋常最奇崛”的特征,是其“既能險絕,復歸平正”的結果。因此,沒有“深識書者”的見解,很難進入到此中去。而黃山谷草書的用筆更是一波三折,變化奇妙,若習其書者刻意模仿,則有做作之嫌,若不刻意模仿,又缺少其意趣,所以把握其用筆也是很有難度的。劉宗超能將黃山谷書法遺形取神,用祝允明草書用筆的率意去寫黃山谷,使很難把握的山谷筆法被簡約所改造,使很難駕馭的結體被真率所激化,形成了他自己的跌宕多變、洋洋灑灑的風貌,這正是他才情、智慧的展示,又是他辛勤耕耘的結果。當前,書法創作,所謂鮮明獨特的風格比比皆是,而“用筆千古不易”之作實屬少見,從這一點看劉宗超的書法,其尤為珍貴。
劉宗超的書法,還有一特點是體現了他的精神世界。
書法是表現書家精神世界的藝術活動,包含著深層的人文內涵,有著超越性意義。孔子稱:“志于道,據于德,依于仁,游于藝。”以“游”貫穿于藝,是一種愉悅的內心體驗。正因為如此,劉宗超在燈火闌珊處默默耕耘,從古代書家的珍品中得到了高雅、斯文、超越、飄逸的文人氣,又在觀照、研究當代書法藝術中得到了雅與俗、利與弊、優與劣、古與今的比較,確立了自己的探求方向,使自己的內心充滿著張力。劉熙載在《藝概》中說:“筆情墨性,皆以其人之性情為本。”故劉宗超的書法,是傳統文化學養、現代審美學養和個人氣質的表露,是其修養、性情的流露。也可以說,他的書法是其深沉的生命體驗,以書養氣、以書騁才,反映出他深層的生命節奏的韻律,其書與其人一樣,聰慧而多書卷氣,其書與其文一樣,流暢而富有哲理,讀之能讓人贊嘆、讓人聯想、讓人尋味。總之,劉宗超的書法是其心境的流露,是其才情的橫溢,是其功到自然成的體現。
作者簡介:
葉鵬飛,中國書法家協會學術委員、劉海粟美術館館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