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軍
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我們全面深化改革,就要激發市場蘊藏的活力。市場活力來自于人,特別是來自于企業家,來自于企業家精神。”在十九大報告中,總書記更進一步強調要“激發和保護企業家精神,鼓勵更多社會主體投身創新創業”。中共中央、國務院2017年就已頒布《關于營造企業家健康成長環境弘揚優秀企業家精神? 更好發揮企業家作用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見》指出,企業家是經濟活動的重要主體。做好與企業家相關的各項工作,對于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激發市場活力、實現經濟社會健康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作為社會稀缺資源的企業家,作為核心競爭力重要因素的企業家精神,在當今社會經濟發展中的作用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經過轉企改制后的出版業,和其他行業、其他類型企業一樣,也迫切需要弘揚企業家精神、發揮出版企業家示范作用、造就優秀出版企業家隊伍,促進我國從出版大國向出版強國邁進。
國有國魂,軍有軍魂,師有師魂,一個企業也要有自己的企業之魂,那就是企業家精神。以價值觀念為內核,以心理狀態、思維方式為底蘊,以經營管理方略和技巧為外顯標志的企業家精神,在中國近現代優秀出版企業家身上是有充分體現的。他們在創造輝煌業績、留下寶貴物質財富的同時,更為后人留下了彌足珍貴的精神文化財富,值得我們好好繼承和發揚光大。《意見》中所講的“愛國敬業遵紀守法艱苦奮斗的精神”“創新發展專注品質追求卓越的精神”“履行責任敢于擔當服務社會的精神”等,在中國近現代出版企業家那里都有不俗的表現,都有可歌可泣的言行舉止和感人事跡,讓后人景仰和追懷。
使命意識、責任擔當的企業家精神幾乎是與中國近現代出版企業相伴而生的。上個世紀初葉張元濟投身出版,與商務印書館主要創辦人之一、首任總經理夏瑞芳相約“以扶助教育為己任”,立志弘揚文化,開啟民智,振興祖國;在他們帶領下,商務印書館從一家小小印刷作坊轉變為大型出版文化集團,成為現代思想文化史上與北京大學并肩而立的最重要的文化機構。中華書局的創辦人陸費逵服務出版近四十年,創造了書業奇跡。而這一切都源于他對書業的理性認識和文化自覺,他說:“我們希望國家社會進步,不能不希望教育進步;我們希望教育進步,不能不希望書業進步;我書業雖然是較小的行業,但是與國家社會的關系卻比任何行業為大。”的確,民族的復興、國家的強盛、整個社會的現代化皆離不開人的素質的提升,而人的素質、文明程度,人的現代化確乎又離不開教育的發展和書業的扶助。
滄海橫流方顯出英雄本色,多難興邦時更需出版人的愛國情操。1932年的“一·二八”事變時,日本侵略者喪心病狂地炸毀商務印書館,毀我東方圖書館大量珍本古籍。悲憤交加的張元濟意識到,此時商務的復興不僅僅是一家文化企業的恢復,而是與整個民族文化的復興、民族精神的提振息息相關。已經退休數年的張元濟積極輔佐商務執政者,致力于商務的再次復興。而1937年全面抗戰爆發后,以王云五總經理為代表的商務企業家更是喊出了“為國難而犧牲,為文化而奮斗”的口號,在教材版權頁上打出“國難后第一版”字樣,教育師生,激勵國人。這期間,一向不怎么著書立說的張元濟編著了《中華民族的人格》,選取我國歷代十四位民族英雄的事跡,用文言文與白話文對照排印,于1938年出版。意在讓人民學習“先民的榜樣”,保全我們民族“固有的精神”。同仇敵愾、共赴國難,成為那個時代出版企業家的共同信念和一致行動。即便是在出版史上較有爭議、商人味更濃的世界書局創始人沈知方,在病中預立遺囑,也特別強調“近遭國難,不為利誘,不為威脅”,表示絕不屈服日寇,顯現出一個出版企業家的忠肝義膽和民族節操。
出版企業家之所以是企業家,更因其天生具備一種創業和創新精神。成立于1897年的商務印書館在短短十數年間成為亞洲首屈一指、世界一流的大型出版文化企業,與其首任總經理夏瑞芳艱苦創業的精神、篳路藍縷的韌性、敢闖敢試的虎勁息息相關。同時代人說夏瑞芳“豁達大度,性果斷,知人善任,喜冒險進取,百折不回,故能以微細資本,成極大之公司,于我國工商及教育事業,影響絕巨”。今人于殿利更是將夏瑞芳視為“企業家精神的詮釋者”,認為在他身上“閃耀著許多企業家精神,諸如創業精神、創新精神、責任意識、市場意識和人才意識等,這些極具個人色彩的特性,為企業的現代性注入了應有的活力。可以說,商務印書館的早期發展是與作為開創者和總經理的夏瑞芳所具有的企業家精神密不可分的”。其實,中國近現代歷史上的出版企業家群體中,像陸費逵、鄒韜奮、王云五、沈知方、章錫琛、李小峰、吳朗西等人,都是在出版領域勇于創業,在具體出版實踐中敢于創新和開拓的。
作為價值型企業的出版是名山事業,出版企業家從事的是“書比人長壽”的不朽事業。如何專注品質、追求卓越就顯得異常重要。這種內容為王、品質至上、追求卓越的企業家精神在近現代優秀出版企業家那里也是可圈可點的。《意見》強調,要引導企業家弘揚工匠精神。建立健全質量激勵制度,強化企業家“以質取勝”的戰略意識,鼓勵企業家專注專長領域,加強企業質量管理,立志于“百年老店”持久經營與傳承,把產品和服務做精做細,以工匠精神保證質量、效用和信譽。中國近現代出版企業在這些方面曾經有過良好的表現,企業家們通過建立完善的體制機制,確保產品質量,提供優質服務,力求精益求精。商務印書館、中華書局之所以成為“百年老店”,正是因為有一代又一代杰出企業家恪盡職守,不斷守正出新,是企業以質量鑄就品牌、以服務贏得信譽的結果。以商務為龍頭,為代表,出版企業通過先進的、嚴格的現代企業制度的建立和不斷發展,為百年基業奠定了堅實基礎。
當今的中國出版正行進在由出版大國到出版強國的道路上,行進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程中,時代呼喚職業化的出版企業家,呼喚企業家精神的回歸和煥發。現在,黨和政府高度重視企業家和企業家精神的培育,出版人自身也有責任和義務勇于擔當,積極進取,開拓創新,努力創造出版事業和產業的新局面。
(作者單位:華中師范大學 湖北文學理論與批評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