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詩苒

摘要:藝術具有認識、教育、審美、娛樂,四大功能,和娛樂作對比后會發現并非能相輔相成,貫通。藝術可以教化亦是可以娛樂的,藝術作品漸變的商業化轉之娛樂性。當代藝術的邊緣性模糊,電影制作稱為藝術范疇,但在當今并非所有的電影制作都能被稱為藝術。在另一領域亦是藝術范疇轉化為虛擬現實而來的游戲制作是會被歸為設計。從消費觀上來看就比較容易劃分出藝術與娛樂的邊緣了,而娛樂的消費想必是占絕大部分。藝術與社會娛樂性的關系,在嚴肅的社會中娛樂的藝術性高么?答案是,并非。藝術所帶來的更多的是創造,而娛樂是消費。
關鍵詞:藝術;娛樂;自我賦予;認知功能;創作;文學;影視;美學價值觀
中圖分類號:J90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9)03-0011-01
在互聯網中定義下的娛樂是:其可被看作是一種通過表現喜怒哀樂或自己和他人的技巧而使與受者喜悅、放松,并帶有一定啟發性的活動。很顯然,這種定義是廣泛的,它包含了悲喜劇、各種比賽和游戲、音樂舞蹈表演和欣賞等等。為歡娛快樂或使人歡樂。娛樂的定義是很廣泛,其包含了悲劇,喜劇,各種比賽,游戲、音樂和舞蹈等表演形式呈現,讓大眾欣賞,等更多的方面,通過不同形式和技巧的呈現,讓大眾在享受的同事還有具有啟發性質觀賞性娛樂。對于娛樂的認識:影像聲音等虛擬手段,傳播和傳達大眾想法和概念。大眾審美水平的觀點出發區分藝術和娛樂。
藝術是可以教化,也可以娛樂,反之則是不成立的,藝術有自我賦予存在的價值,這是是一種無謂所用的重量感。對于作品的創作和對作品的欣賞都是在賦予了價值之后的沉醉,然而藝術作品的本身就是如此。藝術的認知功能與娛樂的認知功能基本的區分是來自大眾審美,而對于藝術和娛樂的教育性功能來說相對是對等的,藝術的審美功能要高于娛樂的審美功能,最后藝術的娛樂功能低相反的娛樂的娛樂功能要高很多。
再來談藝術,對于真正意義上的藝術來說,藝術,藝術家及其創造出的藝術作品,其定義較為復雜的,娛樂和藝術決不能劃等號,這是因為藝術的本質功能并不是為了“娛樂響示產生的,娛樂是具有一定功能性的。在一個圈中,藝術是擁有了這一功能中的一部分。反過來講,在現有的框架中僅僅看到了藝術的娛樂性,這也就是對欲望的滿足和對人感官的刺激,在以一種消費的方式于大眾之中提供了一個平臺。在真正意義上的嚴肅的藝術,對藝術性和藝術作品、藝術理念的創作與欣賞皆是有過經歷的,痛苦或精神上的經歷,在洞悉了世界、人性及各個維度后的得來的本質,藝術創造和發展的過程是在基礎階段的訓練和重復,之后進階而來的思考,之后再去探索并找到一種媒介去表達抽象或是寫實感悟后的可能性。
單就文學作品或者是繪畫等藝術作品而言,其藝術性和大眾審美下的娛樂性是不能兼容,因為當一件具有藝術性,和深度的作品出現之時,不會是作品的藝術性和深度與大眾審美與娛樂性相連接,那在這種情況下是可能共存的,而在大眾眼中看到的則是不同的方向的。現在極少的一部分人會拿其藝術性和藝術作品的深度去娛樂和消費的。電影是比較難以去區分藝術或娛樂的,電影最早是作為藝術誕生。在隨著現代的進步及其發展,電影是向兩極分化中的方向發展的。其存在的地域性也是很明顯,所能代表美國的好萊塢電影業是把電影作為一種工業性去進行運作的,在好萊塢電影里的剪輯手法大多是運用到了商業電影之中,而在歐洲所代表的電影中則是把電影當做了技術和藝術家去情感表達下產生的產物。當談到電影的藝術性,并認為首先排位在前的是歐洲的藝術性電影。在商業化娛樂之后的藝術也終是大眾文明后的折射出得現象。最難以區分的是電影行為終是被作為消費品所存在的,在電影成為工業行為之后,電影所具有的娛樂性在遠遠大于了其藝術性了。一位著名電影人讓.科克托說過:我希望在很多年后當人們說起了電影,談論更多的是電影具有藝術性,而并非電影的工業性。
藝術與商業是在相互關聯的,其包括了藝術品的流通,藝術的觀念和藝術機構之間的流通,換言之這也是一種傳承,藝術存在的本身是并不能作為物質所滿足的,然而藝術要融入社會,并維持藝術創作。藝術品是在通過精神感召下產生的產物,現在社會大眾對藝術品也是有一定的精神需求和情感的渴望,這是和社會大眾群體的收入的提高以及社會大眾群體的所受教育的程度是成正比的。將設計美學引入到現代生活之中,仍有邊界但是不乏相互融合,藝術、商業與娛樂的一定融合也是在拉近了社會大眾和藝術之間的距離。通過娛樂商業的公共化實現藝術家個人價值的增長。大眾對于美學價值觀的不同,在同作品下觀賞人所看的價值也就不同,從另一角度看,娛樂是被市場所操控的,而藝術是追求所“操控”的。
參考文獻:
[1]徐靜文.當代藝術“娛樂”發展的必然趨向[J].藝術科技,2017(07).
[2]張云貴.大眾文化語境下的娛樂藝術[J].藝術教有,20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