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明才
在實施素質教育的條件下,隨著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運用多媒體技術輔助美術教學的備課也就顯得更加重要。
一、在小學美術課中運用多媒體技術輔助美術教學備課的優勢
拓寬了備課內容的渠道。多媒體輔助美術教學的課從內容到方式超越了傳統意義上備課的范圍,它要求教師在備課之前先有基本的教學分析及教學設計,同時根據教學的要求整理各種有助于教學的資料,包括文字材料、圖片材料、實物材料、音像材料等;在備課的過程中要根據教學設計的需要把收集到的各種資料進行梳理,通過不同的手段把不同的材料“整合”起來,使之能更好地用于教學并為課堂教學服務。
拓寬了多媒體技術的應用范圍,有效地為教學服務。比如,巨大的實物無法進入課堂,我們可以通過照片掃描(或直接用數碼相機)成圖片、錄像等形式來轉換,微小的實物可以通過視頻展示臺或攝像機進行放大展示,用計算機處理可以使各種圖片變得更美觀和符合需要,通過剪輯可以把不同時段的內容編輯在同一段錄像內等,現在更多地把多種教學媒體資料整合在計算機中,制作成“課件”再用于教學。
二、運用多媒體技術輔助美術教學備課的幾種方式
1.以文字資料為主要內容的備課
這是傳統的備課方法,它要求教師在備課的過程中,較多地研究分析教材,鉆研教材內在的關系,再根據學生的實際特點進行教學過程的設計。在多媒體備課中,以文字為主的備課主要體現為通過計算機處理文字進行備課。小學美術課以需要文字為備課主要內容的教材很多,比如各冊教材中都有許多教學內容直接相關的美術知識與背景知識,這就需要用大量的文字來進行說明。
在進行以文字為主要內容的多媒體備課時,可以根據需要和教師的備課習慣,在計算機備課中建立一些相關的“超文本鏈接”,這是一種超越傳統文字備課的計算機技術,它有助于教師在備課時準備更多的相關教學資料而又不使備課的篇幅過于冗長,可以幫助教師在備課完成后的一段時間里,尤其是在教學前查閱較多的相關資料,也有助于豐富教學內容,給教師提供“非線性”的教學習慣和思維模式,使教師的教學方式和流程不固定在“一條線(固定的思維模式)”上。比如在有的畫家介紹中需要對畫家的生平進行比較詳細地介紹,我們可以在備課中安排一些畫家的生平小故事,以超文本鏈接的方式來展現。
另外,在美術課教學過程的設計上,可以根據教材內容的特點,進行分解目標——教師活動——學生活動的分析式備課。也可以用列表備課的形式展示,比如教學過程的設計中我們可以圍繞一個分解目標,橫向地用下列表格來展示教學活動:教學過程——需要達成的目標—— 教師活動安排(時間)——學生活動安排(時間)——學生可能產生的結果與問題——使用教具(學具)及方式說明教學總目標的分解目標——教師具體的教學行為與占用時間——學生活動與占用時間——學生學習的結果與問題——分析媒體與方法。
2.以圖片等資料為主要內容的備課
美術是一門造型藝術,又是視覺藝術,美術課的教材中有大量的教學內容需要通過直觀的圖片資料來進行,小學美術課由于教學對象的年齡特點更是如此。教師在備課中以圖片為主要內容進行多媒體技術備課是一種適合多種課型的備課方式,也是一種比較可行的備課形式。它要求教師在備課時根據教材確定的教學目標和安排的教學內容,尋找較多的圖片資料進行篩選,選擇有助教學任務完成的圖片整理到教學過程中。在教學過程中,備課中整理的這些圖片內容可以直接展示給學生。
以圖片為主的多媒體備課形式當然也需要插入必要的文字內容,但文字內容在整個備課內容中所占的比例不大。教師在備課中所使用的文字也只是對必要的教學過程以及圖片的內容進行說明和闡述,或設計一些必要的問題等。這就要求教師合理地精心選擇圖片內容,使學生在各類圖片的欣賞和使用中完成學習任務。比如我們在安排欣賞課時,就需要通過大量的圖片展示進行,教師的備課就可以圖片為主。這種備課的形式在傳統的習慣上不被人所接受,主要是因為以往的圖片只作為簡單的“教具”來理解,而教師在備課時也只把圖片當作教具來使用,導致圖片只是圖片,其功能并未全部發揮,由于教學需要的圖片既要符合一定的大小(太小學生看不清,太大更是不容易使用),又要有一定數量,而美術課所需要的教學圖片又幾乎少得可憐。通過計算機技術,可以把圖片、文字甚至聲音整合到一起,以圖片為主要內容來完成備課再到教學,這是完全可以的。
圖片式多媒體備課的重點應放在根據教學目標設計的教學過程中圖片的選擇和運用上,即怎樣盡量合理地使用每一幅教學圖片,教學環節中如何處理以圖片為媒介,進行教學活動的安排等。它要求教師有良好的教學基本功,尤其是語言表述的能力和課堂隨機應變的能力。
隨著計算機技術、配套設備及相關軟件的普及,美術課教學用的圖片來源越來越多,比如通過掃描儀可以把較小的圖片和照片輸入計算機,通過數碼照相機可以把一些美麗的風景、人物的動態場面、大幅及立體的美術作品變成數字格式輸入計算機,通過素材庫可以找到需要的教學圖片資料,教師還可以通過一些制圖軟件自己制作一些必要的圖片等。教師在有了這些教學圖片以后,還要根據教學的需要進行必要的篩選,通過圖片處理軟件對圖片進行必要的處理,這樣才能使已有的圖片更加符合教學的需要。
3.以整合資料為內容的備課
這里所指的“整合資料”除包括上述的文字、圖片資料以外,還包括聲音、動畫、錄像等資料,也就是有機地組合。這種多媒體備課的形式也可以稱之為“綜合式多媒體備課”。小學美術課教學形式和內容的多樣性、趣味性、直觀性等特點要求教師根據不同的教材內容選擇不同的教學媒體及相關教學資料,許多美術教師在備課時運用一定的軟件制作一個或幾個教學課件,這個課件就是一種集成的備課形式。這種備課形式由于其集成的功能強大、直觀性強、使用方便、使用效果好等特點。
這種方式備課可以在較短的時間內展現較多的內容,其重點在于根據教學設計“選擇媒體”和設計媒體所展現的內容。比如為了能讓學生看到一些繪畫或制作過程而現場操作又需要占用較多的教學時間,我們可以設計在備課時將繪畫或制作過程用錄像拍下來,通過剪輯,整理在錄像機或計算機中供教學使用;一些微小的操作為了讓每個學生都能看得清楚,我們可以通過視頻展示臺或攝像機放大其局部;為了讓情節性的內容更有趣,給畫面配上一些聲音、音樂等等。
整合式多媒體備課的過程為:選擇教學內容→教材分析→教學設計→選擇與收集教學資料→選擇與運用媒體→集成制作教學資料→教學實踐(試用—修改—使用)
整合式多媒體備課的缺點,在于教師備課工作量大大增加,占用時間多,而且對美術教師使用多媒體技術的要求也較高。隨著教師現代教育技術水平的不斷提高,目前很多美術教師,特別是年輕的美術教師較好地掌握了多媒體計算機技術,并且被越來越多地運用于備課之中。
三、運用多媒體技術輔助美術教學備課的課型
1.直觀演示型
在備課的過程中設計的教學內容(或某一環節的教學內容)所借助的媒體展現形式是以教師演示為主,也就是教師操作,學生觀看。這種備課可以使教學內容變得更加直觀、形象,還可以幫助教師較好地掌握課堂的主動性,較順利地完成教學任務。這種課型比較適合低年級教學,效果較好。
2.人機互動型
這種備課形式需要一些基本條件,比如教師需要制作一些交互式的教學課件,如果讓學生通過計算機操作,需要有一定數量的計算機設備,學生也必須掌握一定的計算機及相關軟件的操作技術等。但這種備課方式在教學實踐中,可以讓學生較多地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和創造性,還可以讓學生拋開原有工具,嘗試新的創作工具。比如在教學“圖案設計”這一教學內容(這一教學內容在許多不同年級中都有不的安排)時,在學生有一定操作基礎的前提下,就可以讓學生通過計算機來完成設計作業,這些設計作業要求教師在備課時就可以根據不同年齡段學生的特點設計成交互型(也可以安排一些自由創造型的內容)的練習,讓學生在人機對話與主動學習中既學到一些基本知識,又能通過計算機完成一定的設計創作練習。
3.超文本鏈接型
這種課型兼有直觀演示型、人機互動型備課的特點。它要求教師在備課時先設計好教學過程中的全部大環節,把每個教(或學)的環節以任務的形式展現出來,然后在每個環節中設計一些相關的任務,安排一定的教學活動,教學實踐中可以按不同的課堂發展趨勢通過不同的路徑完成教學任務。流程圖式的備課多考慮學生的主動性的發揮和創造性的體現,給教師尤其是給學生有一定的發揮空間,又能較好地完成教學任務。這種備課的方式在樣式上更多地運用超文本鏈接方式。這是一種技術比較高的備課形式,其他學科也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