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遠帆
作為小學高年級的英語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實際需要,引導學生積極地提問,并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養成質疑的好習慣,找到更好的學習方法,以提升學生自主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創新能力,從中獲取新的知識,掌握新的內涵,達到英語能力和素質的全面提高,從而增強課堂教學的實際效果。下面本人結合小學英語高年級課堂的實踐,就如何實施和開展“問學”模式,提高學生綜合能力,談一談如下幾點做法:
一、把握課堂提問有利的時機,恰當地進行自由會話
如何有效地引導學生進行課堂提問,然后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探索新知識,是目前廣大一線教育者亟待解決的重要課題。小學英語教師要善于把握時機,根據學生所掌握的詞匯量,開展不同形式的自由對話,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有足夠地能力去發問,凸顯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讓學生有話可說,有問題可談,從而提高學生的英語口語表達能力,達到“問學”模式的深入實施,構建出學生喜歡的小學英語課堂。比如在教“lets Go? Further”這節課的知識中,教師需要借助學生前面所學知識,展開引導,讓學生運用所學的英語知識,說一說用哪些句型來描述名人,然后讓學生在自主交流中,找到本節知識需要注意的問題,促使學生進行自主地發問,尋找到解決本節知識的突破口,通過自己對莫扎克的了解,讓學生根據所學的知識,用五句話來描述莫扎克,完成本節的教學目標,從而在提問中,提高學生的自主意識,讓學生更加自主地學習英語知識。
二、設計閱讀環節的問題結構,滿足學生的好奇心理
課堂教學結構的完善和調整,能夠促使學生更加積極地提出問題,發表看法,找到解決問題的方向,從而最大化地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讓學生的好奇心得到滿足。小學英語高年級的教師在進行教學實踐的過程中,要尤為關注學生閱讀習慣養成,讓學生在自主地閱讀中,找問題、找方法,能夠清楚地知道學生哪些知識掌握地不好,明白哪些知識是必須理解的,促使學生主動地進行提問,有意識地學習英語知識,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如學生在“What Time Do Yongxians Classes Begin”這節課的知識時,教師要想讓學生進行閱讀,在閱讀中找到本節的難點和重點,然后提出自己的問題,人稱代詞中的賓格和主格,物主代詞中的形容詞性與名詞性有什么區別,接著教師逐漸調整教學結構,把生動有趣的教學情境引入教學中,讓學生再進一步理解比較級句型,并在閱讀中找出與之相關的語句,從而豐富和拓寬學生的學習范圍,讓學生的內心需求得到滿足,以促使課堂教學效率的全面提高。
三、設置拓展部分的問題情境,提高學生的問題意識
每節課的拓展環節,都是課堂最為精彩的部分,對于學生而言,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能夠促使學生問題意識的增強,更好地對學生所學的知識進行匯總,有效地彌補學生學習中的不足和缺陷,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節約學生的學習時間。小學英語教師要尤為關注結尾部分的設計,讓學生更加積極主動地參與進來,提出對本節知識的存在的困惑,成功地解決學生所提出的問題,讓學生真正學有所成,最終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實現學以致用。比如在學生學習完“Tree Planting Day”這節課的最后,教師要設計不同的問題情境,讓學生結合所學的內容,談一談在實際生活中是如何進行植樹的,并能口述植樹的過程,讓學生不再機械式地完成學習任務,而是真正把英語口語運用到實處,為學生創造充足的時間,促使學生問出想問的問題,指出文章出現的新動詞的過去式,如dig-dug,put-put,fill-filled,water-watered,buy-bought,climb-climbed,make-made,give-gave等,促使學生掌握更多的知識和內容,進而體會到學習英語的精彩之處,以促使學生自主發問意識的增強,實現高效的學習,最終達到圓滿的教學效果。
總而言之,善問、好問,才會更加積極地參與課堂活動。所以小學高年級的英語教師要結合以上方式,探究出更多、更好的辦法,引發學生的提問,讓學生在提問中,主動地學習新知識,掌握新技能,感受新素養,創新性地研究新觀念,把問題意識的培養放在重要位置,促使學生自主地融入到問題的提出、解決中,并把所學的知識進行匯總,及時總結學習英語的經驗,日積月累,養成自主學習的良好習慣,促使師生之間的關系更加地溫馨、和諧,從而構建出學生喜歡的高效英語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