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國昌
小學《品德與社會》,是對小學生進行系統的品德教育的一門主要課程。它對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方向,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有著一定的導向作用。在教學中,教師要善于構建學生感興趣的高效課堂,營造民主、愉悅的課堂氣氛,并更新自己的教育觀念,將學生課堂上學習的知識與現實生活結合起來,才能使這門學科散發出它的獨特魅力。
一、精心設計預習方案是構建高效課堂的前提
在課前教學準備中,我始終把情感教育有目的、有計劃地安排好。首先充分挖掘教材中具有情感色彩的內容,結合兒童的實際精心設計,并形成計劃寫入教案中。其次,在搜集資料,利用各種資源時,也充分考慮到有關情感教育的資源,特別注重收集感人故事等有利于情感教育的資料。然后,利用教學手段,組織活動,充分考慮到情感教育形成預設,這就為課堂教學奠定了基礎。如教學《地球上的紅飄帶》,紅軍長征這段歷史畢竟離學生的生活較為久遠,要讓長征精神扎根學生內心,就要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五年級學生已具備收集整理資料的能力,我讓學生借助網絡媒體等途徑收集有關紅軍長征的故事,在收集過程中感受長征精神。
二、科學導入新課是構建高效課堂的基礎
一節品社課,導入的好壞,直接影響課堂的質量。課導得好,就能激發學生的興趣;如果課導得不好,學生就會缺乏學習的興趣。
1.采取先進的教學手段,披情導入。電化教學能將抽象的觀點、道德觀點形象化,將枯燥的定義、理論化為生動的形象。電教媒體以它得天獨厚的優越條件,選用典型事例,聲像結合,為學生進行情感教育提供很大的便利,充分發揮了品社課陶冶學生情操,培養學生高尚行為的育人作用。以《地球上的紅飄帶》為例,在教學伊始,我安排學生們觀看一組紅軍爬雪山過草地的圖片,并配上《過雪山》歌曲,在那深沉舒緩的音樂聲中,在那震撼人心的圖片中,學生們很快進入了情境。
2.范例引導,以情感人。品社課的一些課文,用范例引入,可以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如教學《為平凡感動》,一上課,我激情導入:“人們常說: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盡管這樣,可還是有些人的名字永遠在歷史的天空熠熠生輝,他們的故事依然婦孺皆知,耳熟能詳,令人感動不已。(出示課件)你們都看到了誰的名字?在他們的故事中,你捕捉到了怎樣的畫面?”這樣的導入,讓學生對文章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對將要學習的內容興味盎然。當然,新課導入的方式是多種多樣的,如歌曲導入、談話導入、謎語導入等等。
三、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是構建高效課堂的保障
品社教學具有鮮明的情感色彩。發揮好品社教學的情感效應,不僅對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具有重要的作用,而且對于提高教學質量也有積極的影響。在教學中,情感豐富的教師往往能聲情并茂,揮灑自如地以聲激情,以聲傳情,巧妙地創設一個又一個情境,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教學《地球上的紅飄帶》過程中,在“講述故事,感悟長征精神”這一板塊可以這樣設計:
1)在長征的途中,紅軍不但要面對敵人瘋狂的圍追堵截,還要和惡劣的環境作斗爭。讓我們來了解一下紅軍走過的草地。(媒體播放《過草地》)
2)紅軍所過的草地與大家平時看到的和玩耍的草地一樣嗎?(展示陷入泥潭、天氣變化、缺少糧食等)
3)現在,老師向大家講一個紅軍過草地的故事(師講述故事:《草地夜行》)。請同學們說說感受。
通過創設一定的教學情境來啟發引導學生主動學習,教師可以學生進行探究性的思維活動,以增強教學的感染力。
四、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是高效課堂構建的關鍵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學生的品德和社會性發展,不是依靠知識灌輸和傳遞的過程,而是在各種活動中通過自身與外界的相互作用來實現的。只有學生自覺、主動地參與到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中去,情感才能被觸及和調動,并形成正面的態度和價值觀。
在教學中,教師應設計一些活動,比如采訪、調查、辯論、表演等,讓學生在活動中成長,讓課堂充滿活力。比如在教授《友愛殘疾人》這一課時,我就讓學生通過一系列活動真正感受殘疾人的生活,比如通過蒙上眼睛畫鼻子的游戲感受盲人的世界,一只手穿衣服感受肢體殘疾人的生活等等。學生通過這些活動,能夠感同身受,從而形成更深刻的情感體驗。
腳踏實地,仰望星空,讓我們攜手構建高效課堂,讓品社課程盡情地綻放它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