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雯
傳統的美術課堂評價中的學生作品評價,教師一般都是選出學生的作品,用實物投影儀打出來,滔滔不絕地講評哪里好、哪里不好,教師是教授灌輸的主體,學生被動地聆聽,課堂氣氛平淡,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得不到激發。這樣的評價方式不僅不符合素質教育面向全體學生的要求,忽視學生整體發展和美術教堂的特殊規律,促使評價標準和渠道太過簡單,而且不利于培養學生的獨立評價能力,從而使得學生對作品審美的敏銳性及對美的感悟體會有所降低,妨礙了學生自我意識的發展。缺乏一定評價的教學是沖動的,沒有評價的課程也是不系統的課程。美術課堂的評價是建立在素質教育觀念上的教學評價,充分發揮評價的導向和動力功能。因此,美術課堂評價的功能應由甄別與選拔轉變為注重學生美術的學習,學習態度、情感、價值觀等方面的評價,強化激勵性、發展性的評價觀。
一、評價目標的激勵性、發展性
激勵性、發展性評價旨在促進學生審美素質、創造能力的發展,評價是為學生學習服務的,是激發學生學習的動力和源泉。激發個體的主體精神,促使每一位學生個性最大限度的發揮,促其綜合素質發展。學生用心創作作品后,有一種滿足與快樂,渴望能夠得到同學和老師的認可與點贊。這時,對于認真參與學習、大膽表現自己真實情感的學生,教師應給予贊賞肯定,給予鼓勵;特別是學習有困難的、平時極少得到老師關注與表揚的學生,鼓勵更能增加他們上進的信心。所以,我們應把評價作為激勵學生發展的“加油站”,激勵不同層次的學生個性發展,提高學生美術創作的積極性。教師不僅要表揚美術作品優秀的學生,還要善于尋找那些有閃光點的作品進行點贊,對取得點滴進步的學生要用激勵的評價語,使每一位學生置身于輕松、愉快的課堂氛圍中,人人都樂學、愛學、要學。以激勵為主的評價,有利于呵護學生的自尊心,通過鼓勵性語言的激勵性評價,為學生發展營造寬松的心理氛圍,讓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獲得美的熏陶,身心得到發展。
二、綜合整體的評價活動
對學生的學習過程進行綜合全面的了解,并且還針對學生的學習與教師的教學進行一定的鼓勵,這是進行評價的宗旨。“美術教學評價一方面需要對學生學習美術課程進行評價,更需要通過學生在美術學習過程中的表現對其在美術學習能力、學習態度、情感和值等方面的發展進行相應的評價?!睂W生學習的結果是評價內容的一個方面;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一些變化也是評價內容的一個方面。這些都是評價所應當關注的問題,還應當包括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水平,應當包括學習過程中所表現的一系列情感與價值觀。要建立評價活動整體性、綜合性的評價體系,注意將自主評價、小組互評、他評、課內評級、日常觀察、學生學習檔案等多種方法相結合,對于學生所取得的進步給予肯定與鼓勵,并對于發展過程中的不足給予明確的的提出。
三、多樣化的評價方式
學生作為評價的主體,同時也作為評價的對象而存在,他評、互評、教師及家長參與評價相結合,使評價方法更合適學生心理特點,讓評價成為學生自我反思、調節、完善的發展過程。
1.自主評價。讓學生以自身為比較評價標準,將自己的現在與自己的過去比,不僅是學生自我反思的過程,還使學生客觀地看到自己的優點與不足,進步與發展的方向,感受成功的喜悅,品嘗進步的快樂,促進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獲得發展,得到潛能的充分發揮。
2.小組(他人)互評。讓學生在小組內互相評價——哪些地方畫得好,值得自己學習;進步了多少,有哪些改進的地方;怎樣去表達感情等等。做到人人參與,共同評價,互補互助,共同進步與提高。
3.教師、家長參與評價。意在為學生指明努力的方向,激勵學生的上進心,鼓勵學生不斷追求、探索,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的發展。
進行自評、小組互評的活動,學生在課堂上樂意分享與評價對美術作品的看法,這比老師的評價更親切,同時還可以表現自我。學生通過互評活動,激活審美意識與情感,增強視覺分析能力,對提高學生美術素質具有重要意義。如一年級《窗花》一課,讓學生把剪出的窗花作品懸掛在課堂上進行現場剪紙藝術展覽,孩子們興趣得到激發,熱烈地參與自評、小組(他人)互評的活動。為學生創設接觸其他同學作品的機會,有利于全體學生增強學習的自信心,同時讓他們在一個公平的環境中獲得肯定與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