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冬杰
摘要:為研究當代藝術在景觀設計中的應用,建立一個全新的欣賞視角。分析當代藝術產生的背景以及在建筑和景觀設計領域中的發展形態,總結當代藝術在設計中應用的方法。以景觀設計與當代藝術的理念融合為例,分析城市廣場、公園到商業街、居住區中當代藝術在景觀設計中的應用。對兩者的結合模式進行探討,為景觀設計思路的拓展提供借鑒和參考。
關鍵詞:當代性;藝術性;空間化;融合
中圖分類號:TU98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9)03-0157-01
在視覺美學的意義上來講景觀可以理解為“風景”、“景色”等而生態學家把景觀定義為生態系統;旅游學家把景觀當做資源。從景觀設計上來說景觀是與園林、建筑、生態、藝術等學科交叉綜合的門類,處理的是人與自然的關系,是一門綜合性的學科。而當代藝術的概念是比較模糊,在時間維度的層面上可以解釋為當下所產生的藝術,從思想上來看是具備當代的藝術精神。從宏觀角度來看,景觀設計就是藝術創作,創作的是人與自然和睦相處的藝術表現。當代藝術的元素與精神在景觀設計中進行了巧妙的融合,可以理解為當代藝術的空間表現。在景觀設計的過程中更有一些藝術家直接參與其中,其作品在空間中的應用就是一個景觀。
一、景觀設計中的裝置藝術
20世紀60年代,“裝置藝術”最初被稱為“環境藝術”,并和‘波普藝術、‘觀念藝術等多種藝術有關系。在西方后現代思潮的蓬勃發展下催生了當代藝術,當代藝術的創作是指在特定的環境中,將人們生活中出現的或者未出現的物質文化注入自己的觀念,有意識的進行挑選、使用、融合,使其產生新的個體或群體,形成豐富的藝術形態。“觀念為先”是其核心理念,主要表述內容為“環境場所+材料技術+行為情感”。在城市廣場上的裝置藝術主要以雕塑和建筑小品兩種形式來體現視覺景觀。景觀裝置藝術的主題性是通過形式、色彩、質感、和材料來傳達,使其表達的觀念深入觀者心靈,與場所進行聯系起來。具有強烈的視覺沖擊力和形體表現力的裝置藝術,為整個空間增加了視覺焦點與視覺停駐點,成為環境中重要的元素,讓整個空間更加的完善。在景觀設計中裝置藝術成為了環境中重要的“道具”。在重要的環境場所中,藝術裝置都是作為重要的空間節點。以成都IFS國際金融中心建筑外立面上亦設有“I AM HERE”大熊貓戶外藝術裝置為例,這只巨大的熊貓裝置是由3000至4000塊三角形構件組成。國際著名藝術家Lawrence Argent表示:‘I AmHere具有兩層含義,通過裝置來思考我們的存在,也對城市進程的反思,告誡人們在城市發展的同時,關愛地球上的生靈,不要破壞自然生態平衡結構,從而引發我們對于城市發展的思考。
二、景觀設計中的大地藝術
20世紀60-70年代,極簡主義雕塑家創作的作品必須依托于某個地方,因此許多藝術家選擇到遼闊的草原或沙漠進行創作。具有極簡抽象、簡約的大地藝術能讓人們感受到其浪漫的氣息。以“童年的印記”為例,這個雕塑的設計思想是將一個景觀嵌入到另一個景觀中,用曲線嵌入到直線中極大的強化了場地特征。場地的流線可讓人行走在整個場地上,與寬闊的道路不同的是,高低起伏的地形為孩子們提供了多樣的玩耍空間。由近到遠,從起伏的曲線地面到建筑天際線,身處其中孩子們會隨著地形的變化觀察和體會到天空的遼闊,以及山地的起伏。以此案例來說明“大地藝術”在設計中的應用讓人們更加的親近自然,融入自然,并受當今的社會現實與文化環境的影響,在作品中能反映出對現代景觀設計以及時代的特征,從而表達的是藝術家對社會“當代性”的感受。
三、景觀設計中的當代性表現
當代藝術理念表達的方式是多種多樣的,在當代藝術本身時代的背景下,它與當代景觀組合在一起,實現對景觀當代性的一種反思。藝術家對當代藝術的體現是對現實社會的一種反應,因此當代藝術具有了現實性、平民性等性質。上海紅坊中心原是上海第十鋼廠廠房,利用鋼廠本身的建筑形態和原有的空間格局、框架結構等特點與當代建筑相結合,形成獨具特色的當代建筑景觀,作品本身既傳承了老建筑特有的肌理屬性,充分體現原生感,又在通風性、安全性與整體環境和諧的處理,使新舊空間體現流動、自然過度,打造為一個傳統與當代結合的藝術中心。在景觀設計中,當代藝術與傳統造物結合是一種新的表現手法。因為當代社會的背景下的設計都是來源于普通生活中,其本身就具有當代性。一旦經過當代藝術家的再創作,誰說不是當代的藝術呢?
四、結語
在設計環境的同時,也應該講究藝術性。把當代藝術的觀點放在景觀設計中,反映的是對當代社會的思考,當代精神的思考。在景觀設計中應把當代藝術的觀點演變成設計語言并加以大量的使用,亦可以把環境空間當做綻放當代藝術的舞臺,讓更多的人們加入到當代藝術中的創作中來。
參考文獻:
[1]孫瑩.當代藝術視野下景觀裝置藝術探究[J].中國報業,2017(24).
[2]席麗莎.現代藝術與設計關系研究[D].天津:天津大學,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