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鴻雁
《高中英語課程標準》明確指出了高中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概念,要求加強培養學生的關鍵能力以及必備品質。在新課程標準的具體要求下,高中英語語篇教學對于提升學生思維品質、語言能力、文化品格以及學習能力方面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為了能夠充分發揮該作用,高中英語教師必須重視培養學生的語篇閱讀能力。
一、高中英語核心素養內涵
語言能力是核心素養中最為重要的組成部分,即在社會情境之中能夠借助語言進行理解與表達的能力。語言能力不僅包括聽、說、讀、寫等等語言基本技能,而且還包括了語言運用能力、語言理解能力、語言意識、交際身份意識等等。與語言能力對應的是核心素養之中的人文底蘊,包括審美情趣、人文情懷以及人文沉淀。
二、基于核心素養下高中英語語篇教學策略
(一)活用歷年高考真題,挖掘文章內涵
基于核心素養下的高中英語語篇教學,教師應當本著發展學生思維獨創性的原則,進而對閱讀文本做好二次開發。在對文本人文價值進行挖掘的過程中,教師應當注重學生的情感需求,并對文本進行延伸性的解讀。還需要注意的是,文本人文價值的挖掘并不同于課堂上大談人文道理,而是要求教師將文本閱讀與人文內涵有機融合,這樣才能確保學生能夠對語篇進行自主思考與充分的體驗,有助于提升學生的思維品質。
(二)利用多媒體教學,提高學生文化品格與素養
筆者對歷年高考真題研究發現,所有的閱讀都來自于英語報刊文章網站,有許多文章是從國外的報刊雜志網站上改編過來的,甚至是直接引用的,內容涉及到國家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生活等方方面面。因此教師在備考時應當去瀏覽國外一些知名的網站,還有諸如“BBC英語聽力”“TeacherGwen”“新東方英語”“百試爾樂英語”“番茄英語”等微信公眾號,有大量豐富的英語學習資源。教師可以利用上課前五至十分鐘進行播放,引導學生進行點評。在進行報刊閱讀教學時,引導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分清事實與觀點,比較、歸納、評價語篇反映的文化傳統和社會文化現象,形成自己的文化立場與態度,文化認同感和鑒別能力。
(三)開展基于語篇結構分析的教學模式,提升學生自我學習能力
高考英語閱讀的每種文體都有自己獨特的結構。因此掌握每一種文體的結構,是理解文本的重中之重。唯有在理清結構和事實的基礎上,再提出問題、提出觀點,才能形成與作者的有效對話。在高中英語語篇教學中教師應該開展基于語篇結構分析的教學模式,通過分析文體的結構,幫助學生構建每種文體的知識庫,讓學生做“一流學生:學一種文體,學會命題”,進行自我學習。閱讀的結構分析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四種:
(1) 問題解決模式
這種結構常出現在閱讀B、C、D篇的說明文、新聞報道中。情景模式一般為“提出問題—問題的反應—研究問題—問題的結果”,有時候這幾個在順序上會有所調整,或者有所整合。
(2)敘事情感模式
這類模式常出現在完形填空中,其模式為“起承轉合”“起承合”,或者“起轉合”。通過故事來刻畫人物或說明一個道理。筆者在講述這類文章時,通過思維導圖方式引導學生關注“兩軸一線”,即時間軸,動作軸和感情線,引導學生注意標出相應時間發生的動作,如果涉及人物感情,要了解感情的變化,讓學生了解到“人事不分家”——人必須通過具體的事情才能體現其特點,事必須通過人的參與才能向前發展。為了更加好的讓學生掌握此類問題,筆者經常讓學生在做語篇的時候,用思維導圖結合“起承轉合”把整個故事簡單羅列出來。
(3)自問自答模式
這種結構模式一般是由“提問+答案和證據”兩大部分構成,常用于演說、說教、廣告、新聞報道,科技研究等多種語篇類型。這類模式和問題解決模式比較類似。
(4)不同觀點討論模式
這種模式通常是提出某種普遍認可或別人的主張或觀點,然后提出反主張或自己的觀點。
綜上所述,核心素養下的高中英語語篇教學要求教師在實際教學中必須重視這些方面:要重視對學生語篇獨創性的培養、引導學生學會開展高階段思考、建立學生與語篇作者的人際關系以及學習綜合的提升。另外,筆者認為高中英語教師需要加強自身對語篇的解讀能力,從而不斷探索,為提升增強學生語篇能力與核心素養奠定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