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麗妍
激活思維是最大的教學道德。在小學語文的課堂中,閱讀能力必須通過思考才能獲得。所以說,我們的課堂上,最重要的任務是對學生思維品質的培養。法國教育家盧梭曾經提出,如果把演戲的快樂還給觀眾,戲劇表演將會在教育中發揮特殊的能力。表演確實是能夠讓人感到愉快的一個過程,閱讀教學的課堂上,具有故事性的課文,都可以安排有意義的表演活動。課堂上的表演只是誘發思維的媒介,屬于微型表演范疇。它的價值在于把表演情景帶來的愉悅之情融入閱讀課堂之中,通過簡短的戲劇表演活動建立群體參與的互動關系,結合閱讀賦予的任務,引導學生運用不同的思維技巧去探索發現,從而獲得閱讀力的提升。
一、微型戲劇表演讓閱讀學習行為變得主動
微型戲劇表演,能讓小組成員積極參與小組活動——共同合作的表演。在排演的過程中,通過研讀文本把課文內容立體化、形象化。表演匯報環節,無論是表演者還是觀眾,都能在自身與伙伴的對比中找到共鳴或差異。閱讀課堂在融入表演元素之后,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明顯增強。
以五年級實驗班和非實驗班實施對比教學,在說理性故事類精講課文《釣魚的啟示》分別使用了微劇表演活動和小組討論活動。在使用相同教材不同教法后對比研究發現,融入了表演活動后,學生在主觀能動性的作用下,努力調用各種學習能力、資源參與學習,透過自己的理解與體驗,讓關鍵性知識點更為深刻地留存在腦海當中,讓學習更有效。
二、微型戲劇表演在閱讀教學中提高閱讀力實施的策略
每個學生都有閱讀的經驗,但不一定懂得運用這些經驗去幫助自己在更高階的閱讀中獲取最大化的收益。因此,教師要提高學生的閱讀力,并不是往他們的頭腦里填充新的內容,而是使他們的大腦專注于已經存在于頭腦中的認知規律,并提供給他們提升這些認知規律的方法。在掌握這些方法的過程中,表演活動融合到“讀”和“理解”中,根據學生思維發展的規律,依據各不相同的文本故事設計提問,在提問策略的指引下完善自己的認知體系。
(一)聯結策略
聯結,指的是把學習的內容與生活、與經驗以及與自己的故事聯系起來的思維模式。每個人的人生故事都是由不同的回憶構成的,課文中的故事或多或少都會帶有學生生活的影子。當學生在表演氛圍的帶動下投入故事里,就會與故事中的不同事物產生聯結。借助生活經驗建立起來的,并表現在角色中的情感與感受,將幫助他更深遠地理解這個故事。這就是表演活動中培養思維廣闊性的聯結策略。聯結策略為學生帶來對于他們而言具有真實性的問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發揮了自身的能力對生活信息進行了加工,通過聯想和類比獲得體驗與發現,在內部聯結的思維模式下構建自己的閱讀認知規律。
(二)推測策略
每一個課文里面,都會有不少隱性內容,它是考驗學生的的推測能力。推測力與高級思維有關,屬于深入思考類型。在這類問題前,學生往往望而卻步。推測策略是指在閱讀的時候讓學生在腦海里填入書本上沒有的內容,在表演模式的帶動下,活動的趣味性與情景創造的張力能吸引學生的興趣與注意力,讓他們的思考直達思維深處。
在融合了推測策略的表演活動中,問題既是開放的,又和課文內容相聯系。學生先擴散思維去思考,又在小組合作表演的時候通過分析、綜合、比較、判斷選擇出最有價值的設想。發散性思維與收斂性思維交替使用,鍛煉著學習者的頭腦,把課文的隱性知識具體化,能促進學生逐漸養成“閱讀的時候需要思考”的習慣。
(三)轉化策略
愛因斯坦說過:“教育就是當一個人把在學校所學全部忘光之后剩下的東西。”這些“東西”,其實指成功轉化的學習成果。微型戲劇表演中的轉化策略,是指通過表演活動激發學生的想象,為閱讀增加一個“綜合分析”的思考層面,讓閱讀改變學生的思考,從而把學到的知識融化匯合后轉為自己全面透徹的理解。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天賦,天賦的發揮最重要的在于激情:讓學生熱愛自己正在做的事情。點燃學生學習激情的表演任務能帶領學生把閱讀與理解、思考聯系起來,觸發學生去探索、去嘗試。聯結、推測、轉化策略給予學生發揮自己天賦與能力的挑戰,思維在各種愉悅的虛擬情境中自由飛翔、愉快地接受學習的轉化,改變自己,實現閱讀力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