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世謀 郭永明
[摘要]目的 分析乙酰半胱氨酸聯合潑尼松治療特發性肺間質纖維化的臨床效果。方法 選取我院2017年6月~2018年7月收治的102例特發性肺間質纖維化患者,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51例。對照組采用潑尼松治療,觀察組采用潑尼松+乙酰半胱氨酸治療。比較兩組的肺功能各項指標、臨床療效和不良反應發生率。結果 觀察組患者治療后的肺活量(VC)、肺總量(TLC)和肺活量比值(FEV1/FVC)及治療總有效率均高于對照組,且不良反應總發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結論 乙酰半胱氨酸聯合潑尼松治療特發性肺間質纖維化可有效提高臨床治療效果。
[關鍵詞]乙酰半胱氨酸;潑尼松;特發性肺間質纖維化;臨床療效;肺功能指標;不良反應發生率
[中圖分類號] R563.1+3?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 ? [文章編號] 1674-4721(2019)3(c)-0085-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Acetylcysteine combined with Prednisone in the treatment of 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 Methods A total of 102 patients with idiopathic pulmonary interstitial fibrosis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June 2017 to July 2018 were selected and divided into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ith 51 cases in each group. In the control group, Prednisone was used, whil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Prednisone combined with Acetylcysteine was adopted. The indicators of lung function, clinical efficacy and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were compared i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After treatment, the three lung function indicators including vital capacity (VC), total lung capacity (TLC) and FEV1/FVC, and the total therapeutic effectiveness rat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total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Conclusion Acetylcysteine combined with Prednisone in the treatment of idiopathic pulmonary interstitial fibrosis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clinical therapeutic effect.
[Key words] Acetylcysteine; Prednisone; Idiopathic pulmonary interstitial fibrosis; Clinical efficacy; Lung function indicator;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特發性肺間質纖維化是一種肺間質性疾病,具有肺功能損壞、呼吸困難等疾病特點[1]。該病在臨床上較為少見,主要癥狀表現包括干咳、體重降低、肺纖維化、蜂窩肺、嗆氣等,其高發群體多為年齡40~50歲的中年人群[2]。特發性肺間質纖維化患者若未能及時接受積極有效的治療,易導致其逐漸喪失體內的肺泡毛細血管功能單位,進而出現呼吸困難、肺功能障礙等并發癥,從而對患者的生活質量造成較大的不良影響[3]。
目前,臨床上常使用糖皮質激素、抗炎類藥物等對特發性肺間質纖維化患者進行治療[4]。乙酰半胱氨酸具有較強的黏痰溶解作用,可有效幫助特發性肺間質纖維化患者排出痰液;潑尼松具有很好的抗炎效果,臨床上常將其選為治療特發性肺間質纖維化的首選藥物,但單獨應用治療的效果較差[5]。相關研究顯示,聯合使用乙酰半胱氨酸和潑尼松治療特發性肺間質纖維化的臨床效果較好[6]。為進一步證實此治療方法的有效性,筆者對在我院就診的51例特發性肺間質纖維化患者使用了乙酰半胱氨酸聯合潑尼松的用藥方式進行治療,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7年6月~2018年7月收治的102例特發性肺間質纖維化患者,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51例。納入標準:①符合臨床上對特發性肺間質纖維化的診斷標準;②通過放射科檢查和肺功能檢查確診患有特發性肺間質纖維化疾病;③具有進行性氣急、干咳等相關疾病臨床表現;④確定在開始治療前未使用過糖皮質激素類藥物;⑤知情本次研究的具體內容,并簽署知情同意書[4]。排除標準:①合并嚴重的感染性疾病;②患有嚴重的心、腎等器官的功能異常疾病;③合并心腦血管性疾病。對照組中,男28例,女23例;年齡為25~71歲,平均(47.2±3.1)歲;病程為0.25~3.00年,平均(1.8±0.4)年。觀察組中,男30例,女21例;年齡為21~79歲,平均(45.3±6.5)歲;病程為0.5~2.0年,平均(1.3±0.6)年。兩組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經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
1.2方法
對照組采用潑尼松治療,指導患者口服醋酸潑尼松片(黑龍江省泰格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 H23022 248),每次5~10 mg(1~2片),每日10~60 mg(2~12片),用藥時長為3個月。
觀察組采用潑尼松+乙酰半胱氨酸治療,常規治療內容同上,乙酰半胱氨酸(意大利贊邦集團,國藥準字 J20130113)的用藥方法是口服,每次0.2 g,每日2~3次,用藥時長為3個月。
1.3觀察指標及評價標準
1.3.1治療前后各項肺功能指標? 使用德國康訊肺功能儀對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肺功能相關指標進行檢查,包括肺活量(VC)、肺總量(TLC)和肺活量的比值(FEV1/FVC)。其中,肺活量的比值=第1秒用力呼氣容積(FEV1)/用力肺活量(FVC)×100%[7]。
1.3.2療效判定標準? 顯效:患者的臨床癥狀消失,其TLC、VC、FEV1/FVC的檢測結果數值恢復至正常水平;有效:患者的臨床癥狀有所改善,其TLC、VC、FEV1/FVC的檢測結果數值提高10%以上的程度;無效:患者的臨床癥狀均未好轉,其TLC、VC、FEV1/FVC的檢測結果數值均有所降低[8]。總治療有效率=(顯效+有效)例數/總例數×100%。
1.3.3不良反應總發生率? 不良反應包括并發性感染、消化道潰瘍、惡心嘔吐三個方面,不良反應總發生率=(并發性感染+消化道潰瘍+惡心嘔吐)例數/總例數×100%[9]。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9.0統計學軟件分析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治療前后各項肺功能指標的比較
兩組患者治療前的TLC、VC和FEV1/FVC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治療后的TLC、VC和FEV1/FVC均高于治療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治療后的TLC、VC和FEV1/FVC水平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1)。
2.2兩組患者臨床療效的比較
2.3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總發生率的比較
對照組在進行治療期間,出現并發性感染4例,消化道潰瘍2例,不良反應總發生率為11.8%;觀察組患者中,出現并發性感染2例,出現惡心、嘔吐等癥狀1例,不良反應總發生率為5.9%。與對照組患者相比,觀察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總發生率更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特發性肺間質纖維化是一種慢性炎癥疾病,具有間質性、進行性等臨床特征,也是一種預后不良的進展性疾病[10]。該病的病因主要包括特性藥物的誘發、吸入微小塵灰、有害的化學性氣體等因素。相關學者認為,氧化及體內抗氧化物水平失衡也可能是造成人體發生特發性肺間質纖維化的主要原因[11]。特發性肺間質纖維化患者的臨床表現主要包括身形消瘦、乏力、體重減輕、長時間低熱、氣促、勞力性呼吸困難、氣促、干咳、關節疼痛、低氧血癥、氣體彌散性功能下降等癥狀[12]。近年來,隨著世界人口的不斷增長,相關調查顯示,特發性肺間質纖維化的臨床發病率正呈現出逐年遞增的趨勢。
目前,臨床上使用頻率較高的用于治療特發性肺間質纖維化患者的藥物類型主要包括糖皮質激素類藥物、抗炎類藥物、抗纖維化類藥物制劑等[13]。其中,潑尼松和乙酰半胱氨酸是最為常用的兩種治療藥物。潑尼松具有消炎、抗過敏等藥物作用,其可在人體的肝臟內將11-位酮基還原為11-羥基,并且可最大程度地抑制人體內結締組織的增長,減少其毛細血管壁層及細胞膜的通透性,降低炎性介質的擴散和合成功能;在此基礎上,潑尼松還可通過加快蛋白質的分解速度,使人體內的血糖和肝糖原發生良性上升,從而進一步提高特發性間質纖維化患者的食欲和基礎體力[14-15]。乙酰半胱氨酸可有效降低痰液黏度和恢復人體損耗的肺內谷胱甘肽的水平,具有促進痰液排出、減少氧化造成的肺損害及改善肺活量的積極作用[16-17]。相關資料顯示,聯用潑尼松和乙酰半胱氨酸治療特發性肺間質纖維化患者,可有效減少人體內的炎性因子,對自由基的清除產生積極作用,能夠降低肺部細胞的損傷程度,緩解肺粘連情況,改善其呼吸困難、氣促、干咳等方面的臨床癥狀,進而大幅提高特發性肺間質纖維化的臨床治療效果[18]。
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觀察組患者的VC、TLC和FEV1/FVC水平均高于對照組患者(P<0.05);在臨床療效方面,觀察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患者(P<0.05);在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方面,觀察組患者的總不良反應發生率低于對照組患者(P<0.05),提示乙酰半胱氨酸聯合潑尼松在治療特發性肺間質纖維化方面具有良好作用。
綜上所述,使用乙酰半胱氨酸聯合潑尼松治療特發性肺間質纖維化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肺功能,提高整體治療的總有效率,具有較高的臨床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1]劉順.N-乙酰半胱氨酸聯合潑尼松治療特發性肺間質纖維化的臨床觀察[J].國際醫藥衛生導報,2018,24(5):728-730.
[2]鐘春蕾.糖皮質激素聯合N-乙酰半胱氨酸、大環內酯類治療特發性肺纖維化[J].實用醫學雜志,2017,33(3):501-502.
[3]田素增.大劑量N-乙酰半胱氨酸治療特發性肺間質纖維化的臨床效果分析[J].實用心腦肺血管病雜志,2017,25(12):48-49.
[4]李小平.大劑量N-乙酰半胱氨酸與環磷酰胺治療特發性肺間質纖維化的臨床效果分析[J].甘肅醫藥,2016,35(3):193-195.
[5]周宏宇.大劑量N-乙酰半胱氨酸治療工業粉塵致特發性肺間質纖維化的臨床研究[J].中國冶金工業醫學雜志,2015, 32(5):588-589.
[6]付松泉,王琎.乙酰半胱氨酸聯合潑尼松治療特發性肺間質纖維化患者療效[J].臨床薈萃,2015,30(1):38-40.
[7]李會麗.N-乙酰半胱氨酸聯合醋酸潑尼松片對特發性肺間質纖維化肺功能的影響[J].實用中西醫結合臨床,2018, 18(2):68-69.
[8]田牛,王曉靜,王偉,等.重組人干擾素-γ與潑尼松聯用治療特發性肺間質纖維化的應用價值探究[J].臨床肺科雜志,2016,21(1):61-64.
[9]李冉.潑尼松和硫唑嘌呤聯合N-乙酰半胱氨酸治療肺纖維化[J].中華結核和呼吸雜志,2013,36(1):16.
[10]劉國田,蔡善花,崔蓉,等.N-乙酰半胱氨酸對特發性肺間質纖維化患者PDGF、TGF-β和VCAM-1水平及肺纖維化程度的影響[J].臨床和實驗醫學雜志,2016,15(22):2232-2234.
[11]楊斯琴.大劑量N-乙酰半胱氨酸治療特發性肺間質纖維化的臨床分析[J].中國冶金工業醫學雜志,2016,33(6):740-741.
[12]路政.N-乙酰半胱氨酸聯合霧化吸入低分子肝素對特發性肺間質纖維化的療效觀察[J].廣東醫學,2016,37(23):3599-3601.
[13]陳利玲,黃江,唐燕.大劑量N-乙酰半胱氨酸改善特發性肺間質纖維化的機制研究[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6, 20(23):154-155.
[14]霍艷霞,王志華,李愛敏,等.纈沙坦聯合潑尼松治療特發性肺間質纖維化的臨床觀察[J].中國藥房,2016,27(6):734-736.
[15]楊晟楠.銀杏葉提取物聯合潑尼松對特發性肺間質纖維化患者細胞因子及肺纖維化程度的影響[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7,37(22):5644-5646.
[16]毛振興.吡非尼酮聯合乙酰半胱氨酸治療特發性肺間質纖維化的療效觀察[J].現代藥物與臨床,2018,33(8):1969-1973.
[17]史可云,謝婧.潑尼松、N-乙酰半胱氨酸聯合小劑量羅紅霉素治療特發性肺間質纖維化的臨床療效[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3,6(35):1-2.
[18]江洪艷.特發性肺間質纖維化治療研究進展[J].臨床肺科雜志,2016,21(5):910-912.
(收稿日期:2018-12-07? 本文編輯:祁海文)